首页 >出版文学> 类证活人书>第18章

第18章

x(七十)问筋惕肉,头眩身摇x
太阳病发汗不解,发热心悸,头眩,身
欲擗地者,属真武汤(正一百五)。大凡发汗过多,即身动振摇,虚羸之人
,微发汗,便有此证,俱宜服真武汤。羸甚者,去

药,或少用之;有热证恶热药者,去附子,余根据本方加减法详之。伤寒若吐、若下后,心

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正方五十二)
,伤寒应发汗,而动气在左,不可发汗,发汗则头眩汗出,
筋惕肉,此为逆,难治,且先服防风白术牡
蛎散(杂方二),次服建中汤。(正三十七)
x(七十一)问喘x
伤寒喘,只有太阳、阳明二证。太阳病头疼发热,身疼恶风,无汗而喘者,宜
汗,
属麻黄汤(正方二十)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
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也(正二十八)。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浓朴杏子
汤也(正方十九)。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也。阳明病,汗出不恶寒,腹满而喘,有潮热者宜下,属承气汤(正四十二)然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发汗则愈,宜麻黄汤。(正方二十)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又发汗后饮水多,咳而微喘者,水
停心下,肾气乘心故也,小青龙去麻黄加杏仁(正三十六)。小腹满者
,去麻黄加茯苓也(正二十六)又问∶麻黄主喘,何故去之?此治心下有水而喘,
不留汗也,小便不利,小腹满,故去麻黄加茯苓也。
x(七十二)问渴x
脉浮而渴,属太阳。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而渴者,小青龙去半夏加
栝蒌根。(正三十六)太阳病,服桂枝,大汗出后,大烦渴者,白虎加人参。(正六十五)脉浮,
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正六十六)。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胁下满,手足温而渴
者,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参栝蒌根主之。(正二十九)太阳证身体灼热而渴者,为风温,栝蒌根

及春秋月可与竹叶石膏汤。(正九十三)。阳明病,但头汗出,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身必发
黄,宜茵陈汤(正九十五)、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参栝蒌根。(正二十九)伤风寒热
,或发热恶风而渴,属少阳。少阳胁下硬,
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而渴,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参栝蒌汤。(正二十九)自利而渴
,属少阴。伤寒热入于脏,流于少阴,之经少阴主肾,肾恶燥,故渴而引饮,少阴下
利,咳而呕渴,猪苓汤主之(正六十七)。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也,白头翁汤主之。(正方一百八)
切戒,太阳证无汗而渴者,不可与白虎汤。仲景云∶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
人参汤。脉浮发热无汗,是表未解也,不可与白虎汤,薏苡、小青龙去
半夏加栝蒌也。(正方三十六)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去半夏加
人参栝蒌也。(正二十九)阳明证汗多而渴者,不可与五苓散。汗多
中燥,猪苓复利其小便故也,薏苡竹叶汤可与之。仲景云∶阳明病发作有
时,汗出多者,急
下也。太阳病渴,终不可与白虎耶?太阳证得汗后,脉洪大而渴者,方可与之也。阳明病渴,终不可与五苓耶?阴明证小便不利,汗少脉浮而渴者,方可与之。此皆仲景之
妙法也(仲景猪苓汤证,亦云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正六十七)凡病,非大渴不可与水,

小渴咽干者,只小呷滋润之,令胃中和。
若大渴烦躁甚,能饮一斗者,与五升饮之;若全不与,则干燥无由作汗。发喘而死,常人见因
渴饮水得汗,小渴遂剧饮之,致停饮心下,满结喘死者甚众,当以五苓散(正六十六)。或陷胸丸(正三十九)
与之。《金匮要略》云∶得时气
至五六日而渴欲饮水不能多,不当与也。何者?以腹中热尚少,不能消之,便更为人作病矣。
至七八日大渴欲饮水,犹当根据证与之,常令不足,勿极意也。凡人但见仲景云∶得病反能饮
水,此为欲愈,遂小渴者,乃强饮之,因成其祸,不可胜数。大抵伤寒水气,皆因饮水过多

致。水停心下,气上乘心,则为悸为喘;结于胸胁,则为水结胸;胃中虚冷,则为呕为哕;
冷气相搏,则为噎;上迫于肺则为咳;渍入肠中,则为利;邪热所薄,蓄于下焦,则为小
便不利
,小腹满,或里急;溢于皮肤,则为肿。若阳毒倍常躁盛,大渴者,黑奴丸主
之(杂方二十)。中暑伏热深,累取不瘥,其人发渴不已,酒蒸黄连丸
主之。(杂七十九)
x(七十三)问鼻衄x
伤寒太阳证,衄血者乃解,盖阳气重故也。仲景所谓阳盛则衄。若脉浮紧无汗,
服麻黄汤(正方二十)不中病,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小衄而脉尚
浮紧者,宜再与麻黄汤也;衄后脉已微者,不可行麻黄汤也。若脉浮自汗,服桂枝汤
不中病,桂枝证尚在,必头疼甚而致衄,小衄而脉尚浮者,宜再与桂枝也;衄后脉已微者,
不可行桂枝汤也。大抵伤寒衄血不可发汗者,为脉微故也。治法,衄家不可发汗
,汗出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瞬,不得眠。然而无汗而衄,脉尚浮紧者,须再与麻黄汤
;有汗而衄,脉尚浮缓者,须再与桂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