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希望统治天下的“圣人”能以“百姓之心为心”,借
用今天的一句话,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可以说是老
子的民主思想和作法。且老子极端反对专制政权,而强调民
主思想,这类的文字,书中处处可见。难怪在(老子道德经评
点)中要说:“黄老之道,民主之国之所用也。”
西方哲学小语
威尔逊:国家的伟太取决于它的普通,老百姓的伟太。
[清静为天下正。]
——————(四十五章)
清静无为,安详沉静,不浮不燥,不妄不乱,才是天下的
正道。
“静”在(老子)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老予)一
书中出现“静”的不下十处。老子重视“静”,认
为“静”有很多功能,比如说它能克制“欲”、“骄”、“忿”等
情绪,所以君王好静了,天下就会安定。
老子后学庄子就曾借用孔子的口说:“人是不能在流动
的水面上照山自己的影子,唯有静止的事物才能使其他事物
静止。”(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君王的
心若是宁静了,他就能明鉴天地、细察万物;人若心静了,就
能平静观察对方的优缺点。
“静”也是一种力量,老子说过,没有静,就没有动,就没
有事物的生生灭灭。经过静,事物的动才能动得有力量。如跳
高,那助跑、蹬腿、起跳、下坑动作,这蹬腿就起着以静制动的
作用。再如音乐,奏出一首动听的曲子,无论如何是不能抹杀
在乐曲的抑扬顿挫中“抑止”、“停顿”于其中的作用。
“静”更是一种智慧,人们常有这样的感受,被某事困扰
了,此刻如能“人静”、“致静”,智慧的灵光就会闪现,会使
你想出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来。陶渊明就写有这样的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他的
许多名诗就是在这静谧氛围中写出来的。
“骄”会导致败.败会导致“怒”,而“静”是克制它们
的,因此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静”字诀,
方可致胜。
西方哲学小语
欧里庇得斯:说静自制乃众神至高至贵的礼物。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
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
彰,盗贼多有。]
(五十七章)
天下的禁令太多,人民动辄得咎,不能安心工作,所以越
来越贫穷;人民的权诈太多,人人欺骗争夺,国家就越来越混
乱。人民的智巧太多,千奇百怪的事就越来越多,人的欲望也
就越来趟大。法令过于繁苛,束缚人民自由太过,逼得人民无
法生活,盗贼就到处都有。
在我们的社会中,不论是家庭也好,企业也好,为了确保
团体的秩序及管理,有时难免要订一些“规矩”以供
所有的成员一起遵守。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些规章应该尽可
能简单明了。规章能否被遵守,要视每一个成员是否自觉,如
果无视于成员有无自动自发的精神,只是一味地将规则或法
令订得琐细烦人,必定很难使人愿意去遵守过些规章。
汉高祖刘邦就深明这个道理,他曾经借此成功地收揽人
心。
公元前206年,刘邦为了打倒秦始皇,而攻进秦朝根据
地关中,且攻陷了首都咸阳。刘邦一进入咸阳城,就禁止部下
在城内大肆掠夺,并宽待投降的秦王子婴。接着他又召集群
众。对他们说:“各位父老兄弟们受秦王苛政之苦已久,现在
我既成为关中王,在此要与父老兄弟们约法三章,那就是杀
人者死、伤人及盗者受罚抵罪。其他秦所定的严刑峻法一律
废除。”这着名的“约法三章”一订,普天同庆,人民欢欣鼓
舞,誉为一大善政,后来刘邦之所阱能掌握天下.创建汉王
朝,其根本就是“约法三章”的简略布告而收服人心。
有许多企业团体,对员工莫不竭尽所能地订定各种繁琐
严苛的规则,严格规定员工一律遵行,防员工出轨如防小偷
一样,殊不知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员工痛感人权深受侵害,便
起而结成劳工组织,继而演成劳资纠纷。两者相较,孰优孰
劣,判然分明。
第4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