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老子名言的智慧>第38章
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收拾战场时,从袁绍的文书卷中,
翻到了曹营里的人暗中写给袁绍的投降书信。当时有人向曹
操建议,要严格惩治这些人。然而,曹操的见解与众不同,他
说:“袁绍强大的时候,我尚且担心性命难保,何况我手下的
那些人呢?”于是下令把这些密信付之一炬,一概不予追查,
从而稳定了军心。
老子很懂得尊重客观规律的重要性。所必,他认为,如果
违反了规律而轻举妄动,必然会惹出麻烦。相反,如果认识了
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便会包容一切,这样处事也就自
然会公正了。如同曹操焚信的例子,他深知金无足赤,人无完
人。人,总是优点、缺点并存,生死关头谁不想保金生命?倘若
他不能容人之错,则世上无人可用。曹操的大度用人,能容人
之错正是符合老子“知常容,容乃公”的原则,也是他成为一
代枭雄的主因。
但是,容人之错绝不是宽大无边,也不是容忍一切;因为
“知常容,容乃公”的前题必须是要顺应自然的,如果发现某
人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而不改,甚至是违法犯纪的犯罪行为,
就绝不能予以宽容。
西方哲学小语
罗佐夫:应当善于原谅弱点,甚至原谅恶习,应当善于同
情,而不是善于惩罚。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十三章)
一个人愿意牺牲自己为天下人服务,就可以把天下交给他。
人生在世,难免要与功名、利禄、荣辱、得失打交道。不少
人把荣耀、名利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为了追名逐利
不惜以身易之。老子认为生命远远贵于名利荣宠这些身外之
物。在一个国家,或是企业里,如果一个人把个人名利故在比
生命还重的位置,那么,一个人的目的达不到,就一定会作出
伤害团体利益的事来。
从前周太王居住在邡地,北方狄人来攻打他。太王拿皮
货财帛进献给他们,可是狄人不接受。又进献珍珠宝玉,狄人
还是不接受。狄人要的是土地。在这种情况下,太王就对民众
说:“现在外族人来侵略我们,我曾经为了大家的安居乐业,
送给他们好多财物。可是他们的侵略,始终没有停止。因为他
们的主要目的是我们这块土地。得不到这块土地,将永不罢
休。本来我是希望以我们现居的土地,使大家过安定生恬的,
而现在竟因为我有了这土地,使狄人不断来攻击我们,那等
于我用土地来害大家遭受战争之苦,我不忍心啊!像我这样
的人,多的是。你们不必顾虑找不到更好的领导人。为了不牵
累你们,我将离开这里。”
于是太王就翻过梁山,跋涉到岐山下面定居。但是郇地
的老百姓们都说:“太王是一个好领袖,我们不可失去他。”
老百姓成群结队地跟随他到歧山下居住,重新开辟新的天
地。这股新兴的力量最后巩固了太王的基地。
根据老子的看法,有资格接受委托担当天下重任者,就
是周太王这种爱人如己的人。虽然老于所定的标准很高,但
企业团体在察人择人时,这句名言还是颇具意义。
西方哲学小语
泰戈尔: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果实,却不要求什
么报酬。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
(十七章)
诚信不足,人们才会对你不信任。一定要深思熟虑,不轻
易发表意见。
老子对统御者的诚信十分看重,认为这是必须具有的品
格。他在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时,把统治者分为四种:
即,最好的是人民不知他的存在;次一些的是百姓赞誉他;再
次一些的是百姓惧怕,最坏的是被百姓轻侮。紧接着就说: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可见,诚朴、信实在老子心目中是非
常重要的,统治者要想取信于民,必须要有诚信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