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题解
《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这一组论文是赫尔岑卓越哲学着作,也是四十年代形成的俄罗斯哲学新思潮——革命民主主义的唯物主义哲学——的初期着作之一。这一着作的内容乃是跟思想斗争的过程紧密联系着的。俄罗斯哲学新思潮是在这一斗争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赫尔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也是在这一斗争过程中形成起来的。
三十年代末,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在跟赫尔岑接近的莫斯科知识界得到了很大的传播。成为这种哲学的狂热的信徒的,当时有巴枯宁、波特金及其他等人。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也影响到了别林斯基,部分是由于这种影响的作用,他在某一时期曾有过“与现实调和”的思想。
年赫尔岑流放归来,到了莫斯科之后,马上就被吸引到“莫斯科人”这个哲学爱好者的团体中去了。赫尔岑在流浪中得到巩固并加强的革命情绪,激起他对莫斯科青年的迷恋于“现实界的理性”的黑格尔的思想以及抽象的烦琐哲学的哲学思索发生强烈的反感。由于和莫斯科黑格尔主义者论战,使赫尔岑转而去研,究黑格尔的哲学,并研究一般的哲学史。赫尔岑从头开始独立地和批判地研究黑格尔,他很快就得到了一条确实的结论,即黑格尔哲学并不能满足正在寻求改变俄罗斯专制农奴制的途径和方法的俄罗斯社会先进分子的需要。赫尔岑明确了新的哲学理论的必要性,这种哲学理论应当能成为反专制、反农奴制的斗争的根据。
依赫尔岑的意见,要想创立这种哲学理论,首先必须对哲学是什么,它的目的和社会使命是什么等问题具有明确的概念。规定哲学的对象、方法和任务也是《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这几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在这几篇论文中,赫尔岑在继续同莫斯科黑格尔主义者进行哲学争论的同时,也批判了四十年代已经形成的顽固守旧的斯拉夫主义思想体系。
赫尔岑的《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这一组论文是1842年4月在诺甫格罗德城流放中开始写的,1843年3月脱稿于莫斯科。这个时期赫尔岑的哲学唯物主义的形成过程基本上是形成了;可是在他这几篇论文中,还可以遇到一些唯心主义观点,以及唯心主义的、黑格尔式的用语。
《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在俄罗斯哲学思想史中之所以具有重要意义,是首先因为赫尔岑这部着作每一页都在热烈的鼓吹哲学的实践的、社会改造的使命,鼓吹哲学要同生活、同革命的斗争联系起来。赫尔岑的这些论文帮助了先进青年理解哲学的目的和任务,引导青年沿着理论和实践、科学和生活相联系的道路进行哲学探索。赫尔岑对辩证法观念和哲学唯物主义的发展,对唯心主义哲学,特别是对十八世妃末叶到十九世纪初叶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所作的批判,促进了俄罗斯思想中唯物主义传统的巩固和发展。
赫尔岑的论文在四十年代得到俄罗斯先进人士的极高的评价。第一篇论文问世后,别林斯基曾经在给波特金写的信中写道:“请告诉赫尔岑,说他的《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漂亮到无以复加了,——我被它陶醉了,一再地重读它;拾杂志写文章就应该这样写。这并不是一时冲动,并不是夸张,——我已经不在迷恋之中了,知道我的称赞该是多少份量。我重复一遍,他的论文是极难得的好。”(《B.Г.别林斯基书信集》1914年cnB版,第二卷334夏)。别林斯基在《一八四三年俄罗斯文学》这篇短评中,曾经提到过赫尔岑的几篇论文,把这几篇论文放迸1843年发表的“优秀的学术一美学论文”之列。同样可以说明别林斯基对赫尔岑这几篇论文的评价的,还可以引证赫尔岑在1843年4月22日(3月3日)致奥伽列夫的信件中的结尾语:“维萨里昂①则说我用钢镂雕了自己的论文,并且很喜欢。”
①即别林斯基。——译者注
《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一书在青年学生中颇受欢迎,这件事使赫尔岑特别高兴。1845年1月3日,他在日记中写道:“伊凡·华西里耶维奇·巴甫洛夫讲到过我那几篇登在《祖国纪事》上的论文在学生中被接受的情形,——我应该承认,我听到了很高兴,对我的劳作浪有再大的奖励了。年轻的人们立即重视它,怎么一回事,竟成群结伙地迸点心铺里去阅读呢。”
关于赫尔岑这几篇论文对于四十年代俄罗斯先进知识分子时革命的和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的形成的影响,可用彼得拉舍夫斯基派成员Π.C.卡什金写的,后来曾于1848年末在小组的一次集会上宣读过的《关于社会科学的任务的演说》来证明。卡什金的《演说》中许多论点跟赫尔岑的着作的思想极其相近。《演说》中附录了《科学中的佛教》这一论文的断片,在这篇论文中赫尔岑揭露了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信徒们的政治上的保守主义。卡什金用“伊斯康大①”的美丽的话为他的《演说》做结,从《科学中的佛教》这篇论文中引用了最后两句话(《彼得拉舍夫斯基派案件》第三卷,1951年,莫斯科—列宁格勒版,154—155、158页)。
①赫尔岑的笔名。——译者注
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赫尔岑的《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这几篇论文在先进的知识分子中也受到了欢迎。车尔尼雪夫斯基和社勃罗留波夫无疑是知道这几篇论文的。1870年由于赫尔岑的作品《沉思》这个文集的问世,H.B.舍尔古诺夫看出了《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的芽多思想的及时性,特别是赫尔岑对形式主义者科学中的和“佛教徒”所做的批评。
第2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