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林纾文选>第1章

第1章

第一篇苍霞精舍后轩记
建溪之水,直趋南港,始分二支,其一下洪山,而中洲适当水冲,洲上下联二桥,水穿桥抱洲而过,始汇于马江。苍霞洲在江南桥右偏,江水之所经也。
洲上居民百家,咸面江而门。余家洲之北,湫隘苦水,乃谋适爽垲,即今所请苍霞精舍者。屋五楹,前轩种竹数十竿,微飔略振,秋气满于窗户,母宜人生时之所常过也;后轩则余与宜人联楹而居,其下为治庖之所。宜人病,常思珍味,得则余自治之。亡妻纳薪于灶,满则苦烈,抽之又莫适于火候,亡妻笑。母宜人谓曰:“尔夫妇呶呶何为也?我食能几,何事求精,尔烹饪岂亦有古法耶?”一家相传以为笑。
宜人既逝,余始通二轩为一。每从夜归,妻疲不能起。余即灯下教女雪诵杜诗,尽七八首始寝。亡妻病革,屋适易主,乃命舆至轩下,藉鞯舆中,扶掖以去。至新居,十日卒。
孙幼榖太守、力香雨孝廉即余旧居为苍霞精舍,聚生徒课西学,延余讲《毛诗》、《史记》,授诸生古文,间五日一至。栏楯楼轩,一一如旧,斜阳满窗,帘幔四垂,乌雀下集,庭墀阒无人声。余微步廊庑,犹谓太宜人昼寝于轩中也。轩后严密之处,双扉阖焉。残针一,已锈矣,和线犹注扉上,则亡妻之所遗也。
呜呼!前后二年,此轩景物已再变矣。余非木石人,宁能不悲!归而作后轩记。
第二篇湖之鱼
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若染,小鱼百数来会其下。
戏嚼豆脯唾之,群鱼争喋,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余方悟钓者之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第三篇冷红生传
冷红生,居闽之琼水。自言系出金陵某氏,顾不详其族望。家贫而貌寝,且木强多怒。少时见妇人,辄踧踖隅匿,尝力拒奔女,严关自捍,嗣相见,奔者恒恨之。追长,以文章名于时,读书苍霞洲上。洲左右皆妓寮,有庄氏者,色技绝一时,夤缘求见,生卒不许。邻妓谢氏笑之,侦生他出,潜投珍饵,馆童聚食之尽,生漠然不闻知。一日群饮江楼,座客皆谢旧昵,谢亦自以为生既受饵矣,或当有情,逼而见之,生逡巡遁去,客咸骇笑,以为诡僻不可近。生闻而叹曰:“吾非反情为仇也,顾吾偏狭善妒,一有所狎,至死不易志,人又未必能谅之,故宁早自脱也。”所居多枫树,因取“枫落吴江冷”诗意,自号曰“冷红生”,亦用志其癖也。生好著书,所译《巴黎茶花女遗事》,尤凄惋有情致,尝自读而笑曰:“吾能状物态至此,宁谓木强之人果与情为仇也耶?”
第四篇徐景颜传
徐景颜,江南苏州人。早岁习欧西文字,肄业水师学堂。每曹试,必第上上。筝琶箫笛之属,一闻辄会其节奏,且能以意为新声。治《汉书》绝熟,论汉事虽纯史之家无能折者。年二十五,以参将副水师提督丁公为兵官。
壬辰,东事萌芽。时景颜归,辄对妻涕泣,意不忍其母。母知书明义,方以景颜为怯弱,趣之行。景颜晨起,就母寝拜别,持箫入卧内,据枕吹之,初为徽声,若位若诉,越炊许,乃陡变为惨厉悲健之音,哀动四邻。掷箫索剑,上马出城。是岁遂死于大东沟之难。
论曰:余戚林少谷都督于大东沟之战,所领兵舰碎于敌炮,都督浮沉海中,他舟曳长绳援之,都督出半身,推绳,就水上拱揖,俾勿援,如是三四,终不就援以死。又,杨雨亭镇军,军覆威海,时以手枪内向龈腭之间,弹发入脑,白浆溃出鼻窍,下垂径尺许,端坐不仆,日人惊以为神。二公皆闽人,与景颜均从容就义者也。恒人论说,以威海之役,诋全军无完人,至三公之死节,亦不之数矣。呜呼!忠义之士又胡以自奋也耶?
第五篇游西溪记
西溪之胜,水行沿秦亭山十余里,至留下,光景始异。溪上之山,多幽蒨,而秦亭特高峙,为西溪之镇山。溪行数转,犹见秦亭也。溪水漻然而清深,窄者不能容舟。野柳无次,被丽水上,或突起溪心,停篙攀条,船侧转乃过。石桥十数,柿叶蓊薆,秋气洒然。桥门印水,幻圆影如月,舟行入月中矣。
交芦庵绝胜。近庵里许,回望溪路,为野竹所合,截然如断,隐隐见水阁飞檐,斜出梅林之表。其下砌石,可八九级。老柳垂条,拂扫水石,如缚帚焉。大石桥北趣入乌桕中,渐见红叶。登阁拜厉太鸿栗主,饭于僧房。易小艭绕出庵后。一色秋林,水净如拭。西风排竹,人家隐约可辨。溪身渐广,弥望一白,近涡水矣。
涡水一名南漳湖,苇荡也。荡析水为九道,芦花间之。隔芦望邻船人,但见半身;带以下,芦花也。溪色愈明净,老桧成行可万株,秋山亭亭出其上。尽桧乃趣余杭道,遂桌船归。不半里,复见芦庵,来时遵他道纡,归以捷径耳。
是行访高江村竹窗故址,舟人莫识。同游者为林迪臣先生,高啸桐,陈吉士父子,郭海容及余也。己亥九日。
第六篇洞箫徐五
徐五,南安人,精武技,能吹铁洞箫,声彻云表。隐于货郎,担上恒悬洞箫,遇山水佳处,则弛担而吹之。同时有李泽者,亦善洞箫,客游山左归,而妻子尽以疫死,李生大悲,扃其户,取竹洞箫吹之,竟日竟夜。洞箫声本凄惋,益以李生之悲,闻者为之雪涕,然无敢叩其扉而止之。时徐五过门外,闻箫声,即谓其邻:“吹者何人?审其声似悲其骨肉,然心已碎且死;即入而夺其萧,则亦死。”邻人曰:“奈何?”徐曰:“吾自以铁洞箫救之。”于是举洞箫而吹,作愉婉和悦声,以杀其悲。可一炊许,室中洞箫无声,众排闼入,则李生坠箫如晕。徐五切脉曰:“无伤,当劈其洞箫,煎而饮之以液。”洞箫既劈,竹中缕缕皆血痕矣,既饮而李生遂苏。
余按:宋杨元诚《山居新话》中载黄子久与客游孤山,闻湖中笛声。子久曰:“此铁笛声也。”少顷,子久亦以铁笛自吹下山,游湖者吹笛上山,略不相顾,笛声不辍,交臂而去。与此事略同,惟游湖者之悲不如李生,而子久之笛,亦未如徐五之能起死也。
第七篇记花坞
行西溪未半,至吴家湖头,登陆可三里所,入花坞矣。坞以多花名,余来初不见花。一径绝窄,出万竹中,幽邈无穷。崖下多沃壤,尽以莳竹。小溪宛宛如绳,盘出竹外。溪次有微径两三道,咸阴沉上沮白日,细草翠润,香气蓊勃。稍南多杉,霜皮半作深紫之色,杂立竹中,紫翠荡漾,如垂湘帘。路断辄支石梁,潭水出其下,为小石所沮,淙然作声。潭中生石菖蒲,小鱼出没蒲根,涵虚若空游,或联队行,或否。
藕香桥景愈幽丽。路右趣至潭而毕,过桥乃得路。深绿间出红叶,人声阒然,画眉之声始纵。茅庵十九处,不相袭,各自力构:或砌小石级,状若修蚓入云,莫穷其端;或疏篱当竹,梵唱琅然;或银墙沿竹,墙尽不见门宇,柴关乃背临溪上,步武错迕,窈然而深,廓然而容,皆因竹为曲折也。
白云堆陡绝,左倚深丛,右临枯潭,樵步出没,瞥如猿揉。小庵当群松而门,庵后四山合沓,时出云气,弥望皆竹。风过籁发,萧然,不类人境。僧言花坞路止此矣。同游者十人,杨宝臣先生年七十,最健,约余为后游。余许以明春来看新竹,因借笔纪之僧壁。己亥九月十日。
第八篇足本《迦茵小传》题词并序
足本《迦茵小传》题词并序
秋气既肃,林居寡欢,仁和魏生,时时挟书就余谈译。斋舍临小桥,槐榆苍黄,夹以残柳,池草向瘁,鸣螀四彻,寥然不觉其词之悲也。回念身客马江,与王子仁译《茶花女遗事》,时则莲叶被水,画艇接窗,临楮叹喟,犹且弗怿。矧长安逢秋,百状萧瑟,而《迦茵》一传,尤以美人碧血,沁为词华。余虽二十年庵主,几被婆子烧却,而亦不能无感矣。为书既竟,仰见明月,涉笔窗间,却成此解。
倚风前,一径幽恨,盈盈珠泪成瘿。
红瘢腥点鸳鸯翅,苔际月明交颈。
魂半定,倩药雾茶云,融得春痕凝。
红窗梦醒。
甚恨海波翻;愁台路近,换却乍来径。
楼阴里,长分红幽翠屏,消除当日情性。
篆纹死后依然活,无奈画帘中梗。
卿试省,碧潭水,阿娘曾蘸桃花影。
商声又警。
正芦叶飘萧,秋魂一缕,印上画中镜。
《迦茵小传》译于1904年(光绪三十年)秋。《买陂塘·足本〈迦茵小传〉题词并序》就写在这个时候。“会得言情头已白,捻髭想见独沉吟。”(夏曾佑《积雨卧病读琴南迦茵小传有感》)此时的林纾已五十三岁了,颇有人生逢秋之感。他逐渐改变“木强多怒”的性格,常被译作中的儿女之情所打动。陈炳堃在《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中,还称他是一个多情的人。
《迦茵小传》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悲剧性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迦茵姑娘,善良美丽,深情高义。在译述中,林纾对他怀着深厚的同情和爱怜之心,并悲从中来,触发了对亡妻的怀念。译本题词上片写迦茵不幸的爱情遭遇,下片悼亡。缠绵徘侧,哀感动人。
注释:
婆子:朱普济《五灯会元》卷六“亡名道婆”载:“昔有婆子供养一庵主,经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饭给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恁么时如何?’主曰:‘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女子举似婆。婆曰:‘我二十年只供养得个俗汉!’遂遣出,烧却庵。”
瘿:与喑通,说不出话。此三句写迦茵与情郎亨利在衣肆相逢,但不相见的遗恨。为了成全亨利与爱玛的婚姻,迦茵远避巴黎,入衣肆为人作模特儿。一日,忽见亨利来到跟前相衣,几欲向前说话,却为爱伦(按:亨利之妹)所阻,以至昏昏惘惘,非醉非晕,状若中魔,久久不能言语。
红瘢:此指血迹。以下二句转写初恋。亨利上塔为迦茵取鸦雏,不慎坠下,迪茵以手承护,双双受伤。前者股折,后者臂血涌出,唇血滴沥。
苔际月明交颈:以受伤鸳鸯在月影中的相偎相依,比喻情侣的生死恋情。迦茵与亨利受伤后,两人互抱同卧草际,医生就月明中发现他们。
魂半定二句:谓在亨利养伤期间,迦茵精心看护,两人尉帖、亲昵,留下了感情融洽的痕迹。
海波翻:格雷芙夫妇为挽救家庭的破落,逼迫儿子娶债主来文杰的女儿爱玛为妻。而爱玛亦早钟情亨利了。
依然活,谓消除不了。在翻译《迦茵小传》时,触动愁怀,想到以前妻子房中的篆烟,又勾起了对她的怀念。
画中镜:画图中妻子梳头的妆镜。末了四句谓往昔的情景已如梦境,从回忆中警醒过来之后,寂寞萧条,看到的只是画中妻子梳妆时的瘦损身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