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金匮钩玄>第1章

第1章

中风
大率主血虚。有痰以治痰为先,或虚挟火与湿;亦有死血留滞者,外中于风者;亦有中气者,当从痰治,顺气化痰。若口开、手撒、眼合、遗尿、吐沫直视、喉如鼾睡、肉脱筋痛者,皆不治。
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左属死血、无血;在右属痰、有热、气虚。
病若在左者,四物汤等加桃仁、红花、竹沥、姜汁;在右者,二陈汤、四君子等加竹沥、姜汁。
痰壅盛者、口眼、斜者、不能言者,皆当吐。
吐法:轻用瓜蒂、虾汁、皂角;重用藜芦半钱或三分,加麝香灌入鼻内或口内,吐痰出。一吐不已,再吐之。亦有虚而不可吐者。
气虚卒倒,参、补之。
气虚有痰,浓参汤合竹沥、姜汁。
血虚,宜四物汤,俱用姜汁炒;恐泥痰,再加竹沥、姜汁入内服;能食者,去竹沥,加荆沥。
又法:以猪牙皂角、白矾等分为末,姜汤调下,名稀涎散。
血虚者,四物汤补之。挟痰者,亦用姜汁、竹沥。
脉诀内言诸不治证,见则不可治,筋枯者不治。举动则筋痛者,是筋枯,以其无血滋润故也。
治痰:气实能食,用荆沥;气虚少食,用竹沥。此二味用开经络,行血气。入四物汤中,必用姜汁助之。
肥白人多湿,少用附子、乌头行经。
初昏倒,急掐人中至醒,然后用去痰药,二陈汤、四物、四君子等汤加减用。
六郁
戴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气郁者,胸胁痛,脉沉涩;湿郁者,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脉沉细;痰郁者,动则即喘,寸口脉沉滑;热郁者,瞀,小便赤,脉沉数;血郁者,四肢无力,能食,便红,脉沉;食郁者,嗳酸腹饱不能食,人迎脉平和,气口脉紧盛者是也。
气血中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气郁:香附子、苍术、川芎。
湿郁:苍术、川芎、白芷。
痰郁:海石、香附、南星、栝蒌。
热郁:青黛、香附、苍术、川芎、栀子。
血郁:桃仁、红花、青黛、川芎、香附。
食郁:苍术、香附、针沙(醋炒)、山楂、神曲(炒)。
春加芎,夏加苦参,秋冬加吴茱萸。
越鞠丸,解诸郁,又名芎术丸。
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等分为末,水丸,如绿豆大。
凡郁皆在中焦,以苍术、抚芎、开提其气以升之。假如食在气上,提其气则食自降。余皆仿此。

大风病,是受得天地间杀物之气,古人谓之疠风者,以其酷烈暴悍可畏耳。人得之者,须分在上、在下。
夫在上者,以醉仙散取涎血于齿缝中出;在下者,以通天散取恶物陈虫于谷道中出。取出虽有道路之异,然皆不外乎阳明一经。治此证者,须知此意。看其疙瘩与疮,上先见者、上体多者,在上也;下先见者、下体多者,在下也。上下同得者,在上复在下也。阳明胃经与大肠无物不受,此风之入人也。气受之,则在上多;血受之,则在下多;血气俱受之者,上下俱多也。自非医者神手,病者铁心,罕有免此。夫从上从下以渐而来者,皆可治。人见其病势之缓,多忽之。虽按法施治,病已痊可,若不能忌口、绝色,皆不免再发,发则终于不能救也。余曾治五人中间,唯一妇人不再发,以其贫甚而且寡,无物可吃也。余四人,三、四年后皆再发。
孙真人云:吾尝治四五十人,终无一人免于死。非真人不能治,盖无一人能守禁忌耳。此妇人本病药外,又服百余帖加减四物汤,半年之上,方得经行,十分安愈。
治法:在上者醉仙散,在下者通天再造散。后用通神散,及三棱针于委中出血。但不能忌口、绝房者,不治之也。
醉仙散:胡麻仁、牛蒡子、蔓荆子、枸杞子(各半两为粗末,同炒紫色)、白蒺藜、苦参、栝蒌根、防风(各半两)上八味为细末,每一两半入轻粉三钱,拌匀。大人一钱,空心,日午、临睡各一服,淡茶调下。五七日间,必于齿缝中出臭涎水,浑身觉痛,昏闷如醉,利下恶臭屎为度。量大小虚实加减与之。证候重而急者,须以再造散下之,候补养得还,复与此药吃。须断盐酱醋诸般鱼肉椒料果子烧炙等物,止可淡粥及淡煮熟时菜食之。茄尚不可食,惟有乌稍蛇、菜花蛇可以淡酒煮熟食之,以助药力。
再造散:郁金(半两,生用)、大黄(一两,炮)、皂角刺(一两,黑者大者)、白牵牛(头末六钱半,炒半生用之。)上为末,五钱临夜冷酒调下。以净桶伺候泄出虫。如虫口黑色,乃是多年虫;口如赤色,是近者。三数日又进一服,直候无虫,即绝根也。

(主乎温散。)有卒中天地之寒气,有口伤生冷之物。
戴云:此伤寒,谓身受肃杀之气,口食冰水瓜果冷物之类。病者,必脉沉细、手足冷、息微、身倦,虽身热亦不渴,倦言语。或遇热病,误用此法,轻者至重,重者至死。凡脉数者、或饮水者、或烦躁动摇者、皆是热病。寒热二证,若水火也,不可得而同治,误即杀人。学人慎之。
伤寒
伤寒,必须身犯寒气,口食寒物者,从补中益气汤中加发散药。属内伤者,十居八九。其法: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只用补中益气汤中,从所见之证,出入加减。气虚热甚者,少用附子,以行参、之剂。如果气虚者,方可用此法。以上伤寒治法,可用于南方,不宜北。

戴云:暑乃夏月炎暑也,盛热之气着人也。有冒、有伤、有中、三者有轻重之分,虚实之辩。或腹痛水泻者,胃与大肠受之;恶心者,胃口有痰饮也;此二者,冒暑也。
可用黄连香薷饮。盖黄连退暑热,香薷消蓄水。或身热头疼躁乱不宁者,或身如针刺者,此为热伤在分肉也。
当以解毒白虎汤加柴胡。气如虚者,加人参。或咳嗽发寒热、盗汗出不止、脉数者,热在肺经,用清肺汤、柴胡天水散之类。急治则可,迟则不可治矣。或火乘金也,此为中暑。凡治病须要明白辨别,慎勿滚同施治。春秋间亦或有之,切莫执一。随病处方为妙。
黄连香薷饮,挟痰加半夏,乘虚加人参、黄、,或清暑益气汤加减用之。
注夏
(属阴虚,元气不足。)戴云:秋初夏末,头痛脚软,食少体热者是也。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升麻,加炒黄柏。挟痰,止用南星、半夏、陈皮之类;或生脉散出千金方。
暑风
戴云:暑风者,夏月卒倒不省人事者是也。有因火者,有因痰者。火,君相二火也;暑,天地二火也;内外合而炎烁,所以卒倒也。痰者,人身之痰饮也,因暑气入,而鼓激痰饮,塞凝心之窍道,则手足不知动蹑而卒倒也。此二者皆可吐。内经曰:火郁则发之。挟火挟痰实者,可用吐法。吐即发散也。量其虚实而吐之,吐醒后,可用清剂调治之。
湿
戴云:湿有自外入者,有自内出者,必审其方土之致病源。东南地下多阴雨地湿,凡受必从外入,多自下起,以重腿香港脚者多。治当汗散;久者,宜疏通渗泄。西北地高,人多食生冷湿面,或饮酒后,寒气怫郁,湿不能越,作腹皮胀痛,甚则水鼓胀满,或通身浮肿如泥,按之不起,此皆自内而出也。辨其元气多少,而通利其二便,责其根在内也。此方土内外,亦互相有之,但多少不同,须对证施治,不可执一。
本草苍术治湿,上下俱可用。
二陈汤加酒芩、羌活、苍术、散风之药,行湿最妙。
内伤
内伤:病退后燥渴不解者,有余热在肺家,可用参苓甘草少许,姜汁冷服;或茶匙挑姜汁与之。虚者可用人参汤。世之病此者为多,但有挟痰者,有挟外邪者,有热郁于内而发者,皆以补元气为主。看其所挟之病,而兼用药。

有可发者二:风寒外来者可发,郁者可发。
阴虚火动难治。火郁当发看何经;轻者可降,重则从其性升之,实火可泻。小便降火极速。
凡气有余便是火。
火急甚重者,必缓之,生甘草兼泻兼缓,人参、白术亦可。
人壮气实、火盛颠狂者,可用正治,或硝冰水饮之。人虚,火盛狂者,可用生姜汤与之。若投以冰水正治,立死。有补阴即火自降者,炒黄柏、地黄之类。
山栀子仁大能降火,从小便泄去。其性能屈曲下行,降火人所不知。
凡火盛者,不可骤用凉药,必用温散。
又方:左金丸治肝火黄连(六两)、茱萸(一两或半两)、水为丸。白汤下五十丸。
伤风
戴云:新咳嗽,鼻塞声重者是也。
属肺者多,散宜辛温或辛凉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