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人也写作只孙服、只孙宴纪行说:新正日大宴所部於帐前,自王以下皆衣纯白裘。这正是蒙古盛时的质孙服、质孙宴的本色。张德辉亲身参加,笔而记之,自是很难得的。陈衍元诗纪事卷十七,引柯九思的注说:万里名王尽入朝,法官置酒奏箫韶。千官一色真珠袄,宝带攒装稳称腰。柯氏原注说:凡诸侯王及外蕃来朝,必锡宴以见之。国语谓之质孙宴。质孙,汉言一色,言其衣服皆一色也。则知参加质孙宴的人们,须穿同一颜色的衣服;惟冬夏不同,或白或紫,临时规定。纪行所说:王以下皆衣纯白裘。自然是一律都是白裘了。关於吟咏质孙服、质孙宴的诗歌,口北三厅志卷十四、十五艺文诗部所选甚多,甚助研究。又,日本蒙古史学者箭内互教授曾有专文,名蒙古的诈马宴与质只孙宴,发表於大正十四年一九二五出版的东洋史论丛,白鸟博士还历纪念刊後又收入蒙古史研究页九四五——九五六,汉文有陈捷、陈清泉的选译,此篇未译可以参看三日後,方诣大牙帐致贺礼也。正月晦十五日,复西南行。二月中旬,至忽兰,赤斤,东行及马头山而止,趁春水飞放春水飞放,即是春天到某水行猎的意思。契丹、蒙古女真也多是如此的可汗,每年春、秋两季,必趋某水、某山行猎,因名春猎所到之水为春水,秋猎所到之山为秋山。於是春水、秋山即成为春猎、秋猎的代名词。飞放即是飞放鹰鹄,即春捺鉢时的主要活动。傅乐焕先生名着辽代四时捺鉢考五篇中,第一篇即是春水秋山考,叙述东北民族草原生活极详,可以参看故也。1王庭问对二:讨论应如何尊崇孔子?与如何选用贤才安定汉地?按张德辉与忽必烈的第二次谈话,在戊申一二四八春季,中丁释奠、祭祀孔子以後,故列为第十节。元史一六三本传,戊申下有春字,较事略为佳,惟王作世祖,德辉作公,自是後日编纂事略与元史者所追改戊申一二四八春,德辉释奠,致胙於
王释奠,是设馔爵以祭祀先圣先师,即是今天的祀孔典礼。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於其先师,秋冬亦如之。按旧时以阴历仲春二月仲秋八月的上丁日,第一个丁日祭祀孔子,即是沿用古时的释奠礼。
胙,是祭肉;即丁祭以後,将祭时用过的牛、猪、羊肉,分割成长条小块,分送给与祭的人,叫做分胙肉。这里的致胙,即是张德辉等祭祀孔子以後,将祭肉奉献给忽必烈,以示敬意。
王曰:孔子庙食之礼何居?元史一三六张德辉传,作孔子庙食之礼何如?何居,即安在的意思。何如,则是怎麽样?就下文的答辞说,应以事略为佳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於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尊崇儒道之心何如耳。王曰:自今而後,此礼不废。这是忽必烈正式对祀孔的表示支持,也即是後来壬子年一二五二德辉与元裕事略作元好问,缪荃孙氏认为是钞写时,遗漏之字再度北觐,请世祖为儒教大宗师,世祖悦而受之的原因;且是获得忽必烈汗允许蠲免儒户兵赋的缘故了王又问曰:今之典兵与宰民者,为害孰甚?对曰:典兵者,军无纪律,纵使残暴,所得不偿所失,罪固为重。若司民者,头会箕歛头会箕歛,意指赋税烦苛。王先谦汉书补注三十二陈余传:头会箕歛,以供军费。注说:吏到其家,以人头计数出谷,以簿箕歛之。以毒天下;使祖宗之民如蹈水火,为害尤其。以上本传较事为详王默然良久,曰:然则奈何?德辉曰:莫若更选族人蒙古人之贤如口温不花口温不花,太祖异母弟别里古台的第二字,元史无传,事迹散见於纪、表及其有关列传。助理萧启庆先生近从事编纂元史蒙古人名引得辑有口温不花事略甚佳。
略采如下……旧元史一零七宗室世系表:别里古台大王位下,三字,也速不花大王、口温不花大王、罕秃忽大王。
元史一一七别里古台传:宗王别里古台者,列祖之第五子,太祖之季弟应作异母弟。明敏多智略,勇力绝人;摧锋陷阵,不避艰险。太祖尝曰:『有别里古台之力,哈撒儿之射,此朕之所以取天下也。』子曰口温不花。口温不花领兵河南,屡建大功。
同上一一五睿宗拖雷传:壬辰一二三二春,金帅哈达知拖雷已北上,合步骑十五万蹑其後。……太宗窝阔台时亦渡河,遣亲王口温不花等将万骑来会。天大雨雪,金人僵冻无人色,几不能军。……拖雷率诸将奋之於三峰山今河南禹县南二十里,大破之;追奔数十里,资仗委积,金之精锐,尽於此矣。圣武亲征录壬辰年一二三二下,也作大王口温不花,事迹略同,惟不如元史之详
同上一五五史天泽传:丁酉一二三七,从宗王口温不花围光州今河南潢川县,天泽先破其外城,攻子城,又破之,师次复州今湖北沔阳县西,复人惧,请降。进攻寿春今安徽寿县……乘胜而南,所向辄克。元史二太宗纪九年丁酉,口温不花围光州,从征者史天泽外,尚有张柔,余略同
元史二太宗纪七年乙未一二三五诸王口温不花获宋何太尉。
总上所举,亲王口温不花战功卓着,他对於金元三峰山之战,经略河南湖北诸战役,都是有大功的。他曾充任史天泽的上司,所在治军严明,张德辉素所谂知;所以他对忽必烈称道口温不花,与忽突忽并举,是有道理的。旧元史对口温不花与忽突忽二人没有专传,可证它记事的不完备。新元史卷一零五、蒙元儿史记卷二十二、别勒古台传名从元朝秘史,均附有口温不花事迹,惟均甚简略者使掌兵,勳旧则如忽都虎本传;事略则改作呼图克忽都虎即元朝秘史中,卷四第一三五节、卷八第二零三节等的忽突忽;有时也称作失吉刊。忽突忽。秘史共有二八二节,就中有八节提到忽突忽他也就是黑鞑事略中第二十七节的胡丞相。忽突忽是成吉思汗的普上断事官,汉译冢宰或丞相。他的汉名异译甚多,有忽都虎、忽都忽等。百衲本元史二太宗纪译作胡土虎那颜,传到当年一二三五逗遛燕京的南宋使臣徐霆耳中,他自然是胡丞相了十三世纪初期,蒙古人占领长城以内、华北、燕京各地後,因为蒙古无发饷的习惯,占领军对汉地甚为骚扰。第一步着手整理汉地乱象,重建地方秩序的,实以元太宗窝阔台甲午年一二三四任命忽突忽为中州断事官,与耶律楚材商定汉地赋税制度,取消贵族在汉地的分地为开端。
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