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第28章
第一旁系的发生,很重要。佛教到底应摆在宗教史还应摆在道术史,很费斟酌。单做佛教史,当然可以详说,但做道术史,则仍以摆在道术中为是。在中国的佛教,惟净土宗及西藏、蒙古的喇嘛教应摆在宗教方面。因为纵使他们有相当的哲理,而在中国本部文化上的影响很少,即西藏、蒙古人之信仰喇嘛,也并不因他有哲理,所以应该收入宗教里。此外,自隋唐以来,最初的毗昙宗到三论宗、摄论宗,小乘的毗昙宗,大乘的教下三家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乃至禅宗,都关于哲理方面。大多数的佛教徒,信宗教的成分不如研究哲理的成分多。简单讲,除密宗在蒙、藏应列入宗教史以外,其他都应收入道术史。这部分工作,颇不容易。第一,要说明原始佛教何如,印度佛教的分化、发展何如。因为要想了解新妇的性情,非先了解她的娘家不可。所以先应忠实的看佛教起原及其分化、发展,然后可叙中国的佛教。
第二,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是翻译时期,但能吞纳,不能消化。所以应该叙述那时输入的情况何如,输入了些甚么东西,那些译本是否能得原本真相,没有错误。第三,最主要的唐朝教下三家,要集中精神去说明。法相宗从印度由玄奘带来,玄奘以前,只是印度人讲。到玄奘译着《成唯识论》,才开这个宗派。但《成唯识论》是玄奘及其弟子窥基把释伽牟尼以后十家的道术汇合翻译,参以己意,才做成的。此种译着,为功为罪,尚不分明。十家的内容,很难分别,其中以护法为主,而其余九家,不易看出。十家的道术,经过玄奘、窥基的整理,去取之间,很有选择。虽说原是印度人的思想,但其中实参加了中国几个大师的成分。天台宗是智者大师所创,后来印度来的许多大师都很佩服他。认真看起来,天台宗的确和印度各宗不同。许多人攻击他,以为不是真佛教。其实这种不纯粹的洋货,我们治学术史的人尤其要注意。华严宗不是纯粹出自中国,也不是纯粹出自印度,乃出自现在新疆省的于阗。佛教到于阗才发生华严宗,华严宗到中国本部才成熟,至少不是印度的。所以所谓教下三家,可说完全都是中国的。此外教外别传,如禅宗,神话说是达摩自印度传来的,我们研究的结果,不肯相信。他所谓西方二十八祖,全是撑门面的,实在只有五祖和慧能,纯是中国的学派。所以禅宗的学风,也纯是中国的创作,应该和教下三家同样的用力叙述。
佛教虽是旁系,但做起来的时候,应该用做主系的方法去研究。因为起初虽自外来,但经过中国人消化一次,也含有半创作性。所以除了简单讲印度佛教的起原和变迁以后,主要各宗派,在中国的,应该用研究先秦各家的方法去研究,看他不同之点何在,主要之点何在。这是做中国道术史比较的困难所在。其实也并不困难。因为书籍尽管多,要点只是这几个,不过我们没有研究,心惊便是了。只要经过一番研究,得着纲领,做起史来,实在容易。
旁系之中,附带有他的闰系。讲亦可,不讲亦可。若是顺便讲的话,佛教的创作至唐开元而止,中唐以后及五代,便是佛教的闰系。后来法相宗的消灭、华严宗的衰微、天台宗的分裂为山内山外、禅宗的分为五派,自来讲中国佛教掌故的最喜欢讲这些东西,实在这都是闰系的话,旁系的主要点全在内容的说明。
现在有许多人感觉做中国道术史的困难,以为三国到隋唐实在没有资料。其实,那有一个这么长的时代而没有道术之理他们把这时代省去,中间缺了一部分,还那里成为道术史再则,这部分工作如果落空,宋明哲学第二主系思想的渊源如何看得出来所以认真做中国道术史的人,应当对于第一旁系佛教加以特别的研究。
再往下就是第二主系宋明道术。宋儒自称直接孔孟心传,不承认与佛教有关系,而且还排斥佛教。另一方面对他们反动的人攻击他们,以为完全偷窃佛教唾余,自己没有东西。清代的颜元、戴震和近代的人,连我自己少时也曾有这种见解。其实正反两方都不对,说宋明道术完全没有受佛教的影响固然非是,说宋明道术自己没有立脚点也是误解。简直讲,儒家、道家,先秦、两汉,本有的思想和印度佛教思想结婚,所产生的儿子,就是宋明道术。他含有两方的血统,说他偏向何方都不对。思想的高下虽可批评,然实在是创作的。先秦主系都是鞭辟近里,把学术应用到社会上去。两汉闰系专门整理解释,离实际生活太远了。
宋明学者以汉唐的破碎支离的学问、繁琐无谓的礼节与人生无关,乃大声疾呼的说要找到一种人生发动力才算真学问,所以超越闰系,追求主系本来面目如何,其与社会有如何的关系。宋明道术所以有价值,就在这一点。但他们所谓回到本来面目,是否达到,却不敢说。不过,以古人的话启发他自己的思想,实在得力于旁系的影响。当宋朝的时候,佛教旁系已成了闰系,派别很多。法相宗、华严宗虽已消灭,天台宗、禅宗却分为好几派,和两汉今古文之争一样,互相攻击,对于社会人心倒没有多大关系。但一般学者,因苦于汉唐经学之茫无头绪,总想在佛经上求点心得。如二程、朱子之流,少年皆浮沉于佛教者若干年,想在那方解决人生的究竟,但始终无从满足这种欲望,所以又返而求之于先秦。研究佛经时虽未能解决人生问题,但已受有很深的影响,以后看先秦书籍时,就如戴了望远镜或显微镜,没有东西的地方也变成有东西了。一方面,整个社会经过佛教数百年的熏炙,人人心里都受了感染。所以一二学者新创所谓道学,社会上云起峰[蜂]涌的,就有许多入共同研究,而成为灿烂发皇的学派。
我们研究这个主系,家数虽多,但方面不如第一主系的复杂。第一主系,儒、道、墨三家,分野很清楚。第二主系,许多家数所讨论的不过小问题,不可多分派别。依普通的讲法,可分程朱,陆王二派。其余各小派,可以附带择要叙述,如北宋的邵雍、欧阳修、王安石,南宋的张栻、吕祖谦、陈亮、叶适等。这样,比较的可以容易说明,免去许多麻烦。
再下去是第二闰系,就是清朝道术。但清朝一方面虽是宋明的闰系,一方面又是作未来主系的旁系。所谓第二闰系,即清朝的宋学家。他们一方面作宋明的解释,一方面即作先秦的解释。清朝主要的思想家有影响的真不多。其中有许多大学者,如高邮王氏父子,不能说是思想家;不过工作得还好而已,对于道术史全部分,无大影响。
统观清代诸家,考证家可以补第一闰系的不足,理学家可以做宋明的闰系;中间又有旁系的发生,无形中受了外来的影响,就是颜元、戴震一派。颜、戴并不奉信基督教,也许未读西文译本书,但康熙朝基督教很盛,往后教虽少衰而思想不泯,学者处这种空气中,自然感受影响,也想往自然科学方面走,不过没有成功就是。
现在往后,要把欧美思想尽量的全部输入,要了解,要消化,然后一面感觉从前学术不足以解决我们的问题,一面又感觉他们的学术也不足以解决他们的问题,然后交感而生变化作用,才可以构成一种新东西。做道术史到最后一章,要叙述现在这个时代是如何的时代:闰系的工作过去了,旁系的工作还没有组织的进行,发生主系的时间还早给后人以一种努力的方向。
理想的中国道术史,大概分这几个时代,抓着几个纲领做去,并不困难,或全部做,或分部做,都可以。
丑史学史的做法史学,若严格的分类,应是社会科学的一种。但在中国,史学的发达,比其他学问更利害,有如附庸蔚为大国,很有独立做史的资格。中国史学史,最简单也要有一二十万字才能说明个大概,所以很可以独立着作了。
史学的书,在《七略》和《汉书?艺文志》并未独立成一门类,不过《六艺略》中春秋家附属之一。《隋书?经籍志》依魏荀勖《新簿》之例,分书籍为经、史、子、集四部,史占四分之一,着作的书有八百六十七部,一万三千二百卷,比较《汉志》大大的不同,可见从东汉到唐初,这门学问已很发达了。
这还不过依目录家言,实则中国书籍,十之七八可以归在史部。分部的标准,各目录不概同,《隋志》的四部和《四库全书》的四部,名同而实异,范围很不一致。单就史部本身的范围而论,可大可小;若通盘考察,严格而论,经、子、集三部,最少有一半可编入史部或和史部有密切舶关系。
如经部诸书,王阳明、章实斋都主张六经皆史之说,经部简直消灭了。宽一点,《易经》、《诗经》可以不算史;《尚书》、《春秋》,当然属史部;《礼》讲典章、制度、风俗,依《隋志》的分法,应归入史部。《尚书》、《春秋》、《礼》既已入史部,三《传》二《记》也跟了去,经部剩的还有多少子部,本来就分得很勉强。《七略》、《汉志》以思想家自成一家之言的归子部,分九流十家,比较还算分得好。但那些子书和史部可很有关系。如《管子》和《晏子春秋》、《韩非子》讲的史事极多,几乎成为史部着作。汉后思想家很少,综核名实,配不上称子而入子部的最少有一半;那些子书所以存在,全因他纪载了史事。即如《史记》纪载史事,司马迁当初称他《太史公书》,自以为成一家之言,若依规例,自然应归子部。可见子部、史部本来难分,前人强分只是随意所欲,并没有严格的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