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郑板桥集>第61章

第61章

《小豆棚》卷一六:《当其去潍县之日,止用驴子三头:其一板桥自乘,垫以铺陈;其一驮两书夹板,上横担阮弦一具;其一则小皂隶而娈童者骑以前导。板桥则风帽毡衣,出大堂揖新令尹,据鞍而告之曰:
“我郑燮以婪败,今日归装若是其轻而且简,诸君子力踞清流,雅操相尚,行见上游器重,指顾莺迁,倘异日去潍之际,其无忘郑大之泊也。”言罢跨蹇郎当以行。》
板桥返扬,宴请诸友,李啸村葂赠板桥以《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众人叹为工妙。
《楹联丛话》卷一二:《板桥解组归田日,有李啸村者,赠之以联。板桥方宴客,曰:“啸村韵士,必有佳语。”先观其出联云:“三绝诗书画。”板桥曰:
“此难对。昔契丹使者以三才天地人属语,东坡对以四诗风雅颂,称为绝对。吾辈且共思之,限对就而后食。”久之不属,启视之,则“一官归去来”也,感叹其工妙。》
张维屏《松轩随笔》称:《板桥大令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
三月十五日,作《雨后新篁图屏风》并题识,志其作画得自然之妙蕴。
题识曰:《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荫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出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是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爰为数首以当竹歌:
“雷停雨止斜阳出,一片新篁旋剪裁。影落碧纱窗子上,便拈毫素写将来”;“二十年前载酒瓶,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乾隆十八年春三月之望,板桥郑燮画并题。》
是年,罗聘与方婉仪喜结良缘。
卢见曾再任两淮盐运都转,自此联署九载。
程南陂重建扬州竹西亭,春暮宴集诸友人吟酬。
乾隆十九年甲戌一七五四六十二岁
春,游杭州;又应孙升、李堂之邀游湖州诸名胜。
《与墨弟书》有云:《掖县教谕孙升任乌程知县,与我旧不相合,杭州太守为之和解,前憾尽释。而湖州太守李公讳堂者,壬戌进士,久知我名,硬夺杭守字画。孙乌程是其下属,欲逢迎之,强拉入湖州作一月游。其供给甚盛,姑且游诸名山以自适。第一是过钱塘江,探禹穴,游兰亭,往来山阴道上,是平生快举,而吼山尤妙,待归来一一言之。华灿且留住数日,我于端午后必回。》
六月十八日,作《竹石图》并题识。
题识曰:《竹少石多,竹小石大,直是以石为君,聊复以数片叶点缀之耳。画竹何须千万枝,两三片叶峭撑持。千秋不改嵩衡岳,不靠青山却靠谁?
乾隆十九年六月十八日雨中,板桥道人郑燮画并题。》
重九日,作《竹石图轴》并题识,提出画之意在《活》。
题识曰:《昔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而无竹,则黯然无色矣。余作竹作石,固无取于枯木也。意在画竹,则竹为主,以石辅之。今石反大于竹、多于竹;又出于格外也。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
乾隆甲戌重九日,板桥郑燮画。》
九月二十九日,与汪堂、药根上人等十余友人聚于百尺楼,分韵赋诗。
十月,作《墨兰图轴》并题识,表明自己作兰不拘泥于某一家。
题识曰:《予作兰有年,大率以陈古白先生为法。及来扬州,见石涛和尚墨花,横绝一时,心善之而弗学,谓其过纵,与之自不同路。又见颜君尊五笔极活,墨极秀,不求异奇,自有一种新气。又有友人陈松亭,秀劲拔俗,矫然自名其家,遂欲仿之。兹所飘擎,其在颜、陈之间乎?然要不知似不似也。
乾隆甲戌十月,板桥郑燮画并记。》
乾隆二十年乙亥一七五五六十三岁
是年,与友人李、李方膺合作《三友图》,板桥为题。
其题曰:《复堂奇笔画老松,晴江干墨插梅兄。板桥学写风来竹,图成三友祝何翁。》
是年,李定居扬州,以《觯》代《》。
是年,马曰管(字秋玉,号嶰谷)去世。
五月,清廷禁满人与汉人唱和及较论同年行辈往来。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一七五六六十四岁
二月三日,作《九畹兰花》并题识,以志与黄慎、王文治等人《一桌会》以百钱为永日欢之盛谊。
题识曰:《乾隆二十一年二月三日,予作一桌会,八人同席,各携百钱以为永日欢。座中三老人、五少年:白门程绵庄、七闽黄瘿瓢与燮为三老人;丹徒李御萝、王文治梦楼、燕京于文浚石乡、全椒金兆燕棕亭、杭州张宾鹤仲谋为五少年。午后济南朱文震青雷又至,遂为九人会。因画《九畹兰花》以纪其盛。诗曰:
“天上文星与酒星,一时欢聚竹西亭;何劳芍药夸金带,自是千秋九畹青。”座上以绵庄为最长,故奉上程先生携去。》(按:程绵庄,名廷祚,字启生,绵庄其号,又号青溪居士。黄瘿瓢,名慎。)
四月十四日,作《兰竹石轴》于移情书屋,并题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