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识曰:《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迭迭?乾隆辛未秋,板桥居士郑燮。》
秋,作《梅兰竹菊四屏条》以言怀。
其《菊》曰:《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局蹐不堪看。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板桥郑燮。》
十一月,书旧作二四首《潍县竹枝词》。
是年,板桥归老田园之志愈益强烈,《思归行》诗、《思归》、《思家》词呈露出其此时的心绪。
《唐多令·思归》曰:《绝塞雁行天,东吴鸭嘴船,走词场三十余年。少不如人今老矣,双白鬓,有谁怜?官舍冷无烟,江南薄有田,买青山不用青钱。茅屋数间犹好在,秋水外,夕阳边。》
《满江红·思家》曰:《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
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
金德瑛为《题郑板桥赠兰竹画》诗,推扬板桥作画之妙。
《金桧门诗存》卷三,《题郑板桥赠兰竹画》:《画兰不多三五茎,画竹不多三五干。纸宽墨润腕力余,更添古石三五片。微香馥馥清影摇,满堂观者增欣羡。齐东有竹却少兰,玉版尊师唯悟半。板桥家法所南翁,心花无根舒烂漫。平生妙墨懒收拾,偶欲追寻从友案。胸中事即对人言,与弟家书刊共看。颠字怪剧游嬉,叵耐折腰趋下县。西范东潍十载宽,自怜天鉴超忧患。同心知我称石交,为拂古瓦摅柔翰。别久争讶鬓霜盈,逢稀似类优昙现。径题长句画中间,如使两人长对面。》
正月,乾隆帝南巡。
是年,继上年《经学特科》,再取陈祖范、吴鼎、梁锡玙、顾栋高四人。
乾隆十七年壬申一七五二六十岁
正月初一,作《城隍庙碑草稿自跋》,论为文之意。
文曰:《板桥居士作<城隍庙碑草稿>初就,赵君六吉即剪贴成册,可谓刻划无盐唐突西子矣。是碑不足观,而作文之意无非欲写人情,所欲言而未能说,此实在眼前,实出意外,是千古作文第一诀。若抄经摘史,窃柳偷苏,成何笔手?乾隆十七年元日,板桥道人郑燮又记。》
四月四日,题宋拓《圣教序》。
五月,作《城隍庙碑记》。
秋,作《兰竹石图》并题识。
题识曰:《世间盆盎空栽植,唯有青山是我家。画入悬崖孤绝处,兰花竹叶两相迟。乾隆壬申九秋,板桥居士郑燮写于北海。》
十月二十五日,自作六十寿联。
联曰:《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月,算来百岁已多。》
是年底,卸任。
按:板桥去官之因,众说不一,莫衷一是。或言以婪罢,或言以忤大吏罢,或言乞休归,或言以病罢,或言乞病归,或言老病归等。要之,官场容不得板桥,板桥亦不适应官场。其虽曾孜孜于求学仕进,一度踌躇满志;然一入官场,则处处碰壁,难以一展其《致君泽民》之夙志宏愿。其《狂》、《怪》之性情怎么也难以融入理想与现实碰撞的两难窘境。归老田园,寄迹山水,实乃板桥不得已之无奈抉择,亦是其悟得《难得胡涂》之真谛的人生归宿。
乾隆十八年癸酉一七五三六十一岁
正月,作《隶书扇面》以言志。
题曰:《老困乌纱十二年,游鱼此日纵深渊。春风荡荡春城阔,闲逐儿童放纸鸢。买山无力买船居,多载芳醪少载书。夜半酒酣江月上,美人纤手炙鲈鱼。乾隆癸酉太簇之月,板桥郑燮罢官作二首。》
春日,离潍去官日,百姓痛哭挽留。板桥别潍县绅士民,为作竹图并题识。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第6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