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在下近比九二刚中之贤。故有启发其蒙之象。然发蒙之初。利用刑人。以正其法。庶小惩而大诫。蒙斯可发矣。
若舍脱其刑人。惟和悦以往教之蒙。岂能发哉。吝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细玩小象。自见。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教之法。不可不正。故用刑惩戒之。使其有所严惮也。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包者裹也。妇人怀姙。包裹其子。即胞字也。凡易中言包者。皆外包乎内也。泰曰包荒。否曰包承包羞。姤曰包鱼。皆外包乎内。包蒙者。包容其初之蒙。则有含弘之量。敷教在宽矣。
初曰刑者。不中不正也。上曰击者。上过刚也。此爻刚中。统治群阴。极善之爻。故于初曰包。于三四五曰纳。于五曰克家。纳妇吉者。新纳之妇。有谐和之吉也。中爻坤顺在上。一阳在下。纳受坤顺之阴。纳妇之象也。子克家者。能任父之事也。坎为中男。有刚中之贤能干五母之蛊。子克家之象也。纳妇吉字。与上吉字不同。上吉字。占者之吉也。下吉字。夫妇和谐之吉也。坤顺故吉。
○九二以阳刚为内卦之主。统治群阴。当发蒙之任者。其德刚而得中。故有包蒙之象。占者得此固吉矣。
然所谓吉者。非止于包容其初之蒙也。凡三四五之为蒙者。二皆能以刚中之德化之。如新纳之妇。有和谐之吉。承考之子。有克家之贤。其吉其贤。皆自然而然。不待勉强谆谆训诲于其间。如此而谓之吉也。故其占中之象又如此。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二刚五柔。二有正蒙之功。五之信任专。所以二得展布其敷教之才。亦如贤子。不待训诲。自然而克家也。所以占者有子克家之象。周公爻辞。以刚中言。孔子象辞。并应与言。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取七具反○变巽。女之象也。九二。阳刚干爻也。干为金。金夫之象。故称金夫。金夫者。以金赂己者也。六三正应在上。然性本阴柔。坎体顺流趋下。应爻艮体常止。不相应于上。
○九二为群蒙之主。得时之盛。三近而相比。在纳妇之中者。故舍其正应而从之。此见夫金不有躬之象也。且中爻顺体震动。三居顺动之中。比于其阳。亦不有躬之象也。若以蒙论。乃自暴自弃。昏迷于人欲。终不可教者。因三变长女。故即以女象之。曰勿用取。无攸利。皆其象也。
○六三阴柔。不中不正。又居艮止坎陷之中。盖蒙昧无知之极者也。故有此象。占者遇此。如有发蒙之责者。弃而不教可也。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妇人以顺从其夫为正。舍正应之夫。而从金夫。安得为顺。
○六四。困蒙吝。用蒙者。困于蒙昧而不能开明也。六四。上下既远隔于阳。不得贤明之人以近之。又无正应贤明者以为之辅助。则蒙无自而发。而困于蒙矣。
故有困蒙之象。占者如是。终于下愚。故可羞。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阳寔阴虚。实谓阳也。六四上下皆阴蒙之甚者也。欲从九二。则隔三。欲从上九。则隔五。远隔于寔者也。故曰独远实。独者。言本卦之阴。皆近乎阳。而四独远也。
○六五。童蒙吉。童蒙者。纯一未散专心资于人者也。艮为少男。故曰童。匪我求童蒙。言童之蒙昧也。此则就其纯一未散专听于人而言。盖中爻为坤顺。五变为巽。有此顺巽之德。所以专心。资刚明之贤也。
○六五。以顺巽居尊。远应乎二。近比乎上。盖专心资刚明之贤者。故有童蒙之象。占者如是。则吉也。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中爻为顺。变爻为巽。仰承亲比上九者顺也。俯应听从九二者巽也。亲比听从乎阳。正远实之反。所以吉。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击蒙者。击杀之也。应爻坎为盗。错离为戈兵。艮为手。手持戈兵。击杀之象也。三与上九为正应。故击杀之也。寇者即坎之寇盗也。二寇字相同。不得为寇者。教三爻在下。蒙昧之人也。利御寇者。教上九在上。治蒙之人也。六三在本爻为淫乱。在上九为寇乱。蒙昧之极可知矣。
○上九与三之寇盗。相为正应。过刚不中。治蒙大猛故有击蒙之象。圣人教占者。以占得此爻者。若乃在下蒙昧之人。则不利为寇。为寇则有击杀之凶矣。
占得此爻者。若乃在上治蒙之人。惟利御止其寇而已。不可即击杀之。圣人哀矜愚蒙之人。故两有所戒之也。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上九刚。止于御寇。上之顺也。六三柔。随其所止。下之顺也。艮有止象。变坤有顺象。渐卦利御寇。小象亦曰顺相保。可见矣。
需。干下坎下。需。不进也。
需者顺也。有所待也。理势不得不须者。以卦象论。水在天上。未遽下于地。必待阴阳之交熏蒸而后成。需之象也。以卦德论。干性主于必进。乃处坎陷之下。未肯遽进。需之义也。序卦。蒙者物之穉也。物穉不可不养也。需者。饮食之道也。养物以饮食。所以次蒙。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需虽有所待。乃我所当待也。非不当待而待也。孚者。信之在中者也。坎体诚信。克实于中。孚之象也。光者此心光明。不为私欲所蔽也。中爻离。光明之象也。亨者。此心亨泰。不为私欲所窒也。坎为通。亨通之象也。贞者事之正也。八卦正位。坎在五阳刚中正。为需之主。正之象也。皆指五也。坎水在前。干健临之。干知险涉大川之象也。又中爻兑综巽。坎水在前。巽木临之。亦涉大川之象。详见颐卦上九。孚贞者。尽所需之道。光亨吉利者。得所需之效。需若无实。必无光亨之时。需若不正。岂有吉利之理。
○言事若有所待。而心孚信。则光明而亨通矣。
而事又出于其正。不行险以侥幸。则吉矣。
故利涉大川。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
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以卦德释卦名。以卦综。释卦辞。需者须也。理势之所在。正欲其有所待也。故有需之义。险在前。不易于进。正当需之时也。以干之刚健毅然有守。不冒险以前进。故不陷于险。既不陷于险。则终能出其险。其义不至于困穷矣。
所以名需。需讼二卦同体。文王综为一卦。故杂卦曰。需不进也。讼不亲也。位天位以正中者。讼下卦之坎。往居需之上卦。九五又正而又中也。五为天位。因自讼之地位往居之。故曰位乎天位。如在讼下卦。止可言中。不可言正矣。
正则外无偏倚。中则心无夹杂。所以有孚。光亨贞者。往有功。与渐蹇解三卦彖释往有功同。言讼下卦。往而居需之上卦。九五正中。所以有利涉大川之功也。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乐音洛○云气蒸而上升。必待阴阳和洽。然后成雨。故为需待之义。君子事之当需者。亦不容更有所为。惟内有孚。外守正。饮食以养其气体而已。宴乐以娱其心志而已。此外别无所作为也。曰饮食宴乐者。乃居易俟命。涵养待时之象。非真必饮食宴乐也。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郊者。旷远之地。未近于险之象也。干为郊。郊之象也。故同人小畜皆言郊。需于郊者。不冒险以前进也。恒者常也。安常守静。以待时。不变所守之操也。利用恒无咎者。戒之也。言若无恒。犹有咎也。
○初九阳刚得正。未近于险。乃不冒险以前进者。故有需郊之象。然需于始者。或不能需于终。故必义命自安。恒于郊而不变。乃其所利也。戒占者能如此则无咎矣。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难乃旦反○不犯难行者。超然远去。不冒犯险难以前进也。未失常者。不失需之常道也。需之常道。不过以义命自安不冒险以前进而已。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坎为水。水近则有沙。沙则近于险矣。
渐近于险。虽未至于患害。已小有言矣。
小言者。众人见讥之言也。避世之士。知前有坎陷之险。责之以洁身。用世之士知九二刚中之才。责之以拯溺也。中爻为兑口舌。小言之象也。终吉者。变爻离明。明哲保身。终不陷于险矣。
○二以阳刚之才。而居柔守中。盖不冒险而进者。故有需于沙之象。占者如是。虽不免小有言。终得其吉也。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吉终也。水行朝宗曰衍。即水字。言水在中央也。沙在水边。则近于险矣。
虽近于险。而小有言。然以刚中处需。故不陷于险而以吉终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泥逼于水。将陷于险矣。
第1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