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周易集注>第9章

第9章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彖言雷雨。象言云雷。彖言其动。象着其体也。上坎为云。故曰云雷屯。下坎为雨。故曰雷水解。经纶皆治丝之事。草昧之时。天下正如乱丝。经以引之。纶以理之。俾大纲皆正万目毕举。正君子拨乱有为之时也。故曰君子以经纶。
○初九。盘桓。利居贞。利建侯。盘大石也。鸿渐于盘之盘也。中爻艮石之象也。桓大柱也。震阳木。桓之象也。八卦正位。震在初。乃爻之极善者。国家屯难。得此刚正之才。乃倚之以为柱石者也。故曰盘桓。唐之郭子仪是也。震为大涂。柱石在于大涂之上。震本欲动。而艮止不动。有柱石欲动不动之象。所以利居贞。而又利建侯。非难进之貌也。故小象曰。虽盘桓。志行正也。曰心志在于行。则欲动不动可知矣。
○九当屯难之初。有此刚正大才。生于其时。故有盘桓之象。然险陷在前。本爻居得其正。故占者利于居正以守己。若为民所归。势不可辞。则又宜建侯以从民望。救时之屯可也。居贞者利在我。建侯者利在民。故占者两有所利。象曰。虽盘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当屯难之时。大才虽盘桓不动。然拳拳有潜屯之志。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既有救人之心。而又有守己之节。所以占者利居贞而守己也。若居而不贞则无德。行而不正则无功。周公言居贞。孔子言行正。然后济屯之功德备矣。
阳贵阴贱以贵下贱者。一阳在二阴之下也。当屯难之时。得一大才。众所归附。更能自处卑下。大得民矣。
此占者所以又利建侯而救民也。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邅张连反○屯邅皆不能前进之意。班回还不进之意。震于马为馵足。为作足。班如之象也。应爻为坎。坎为盗。寇之象也。指初也。妇嫁曰婚。再嫁曰媾。婚媾指五也。变兑为少女。女子之象也。字者许嫁也。此女子则指六二也。贞者正也。不字者不字于初也。乃字者。乃字于五也。中爻艮止。不字之象也。中爻坤土。土数成于十。十之象也。若以人事论。光武当屯难之时。窦融割据。志在光武。为隗嚣所隔。乘马班如也。久之终归于汉。十年乃字也。
○六二柔顺中正。当屯难之时。上与五应。但乘初之刚。故为所难。有迍邅班如之象。不得进与五合。使非初之寇难。即与五成其婚媾。不至十年之久矣。
惟因初之难。六二守其中正不肯与之苟合。所以不字。至于十年之久。难久必通。乃反其常。而字正应矣。
故又有此象也。占者当如是则可。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六二居屯之时。而又乘刚。是其患难也。乘者居其上也。故曰六二之难。反常者。二五阴阳相应。理之常也。为刚所乘则乖其常矣。
难久必通。故十年乃字。而反其常。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含音舍。几音机。
○即者就也。鹿当作麓为是。旧注亦有作麓者。盖此卦中爻艮为山。山足曰麓。三居中爻艮之足。麓之象也。虞者虞人也。三四为人位。虞人之象也。无虞者。无正应之象也。震错巽。巽为入。入之象也。上艮为木。下震为竹。林中之象也。言就山足逐兽。无虞人指示。乃陷入于林中也。坎错离明。见几之象也。含者。含而不逐也。亦艮止之象也。
○六三阴柔不中不正。又无应与。当屯难之时。故有即麓无虞入于林中之象。君子见几。不如舍去。若往逐而不舍。必致羞吝。其象如此。戒占者当如是也。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孔子恐后学不知即鹿无虞之句。故解之曰。乃从事于禽也。舍则不往。往则必吝。吝穷者。羞吝穷困也。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坎为马。又有马象。求者四求之也。往者初之也。自内而之外曰往。本爻变。中爻成巽。则为长女。震为长男。婚媾之象也。非真婚媾也。求贤以济难。有此象也。旧说阴无求阳之理。可谓不知象旨者矣。
六四阴柔。居近君之地。当屯难之时。欲进而复止。故有乘马班如之象。初能得民可以有为。四乃阴阳正应。未有蒙大难而不求其初者。故又有求婚媾之象。初于此时若欣为即往。资其刚正之才。以济其屯。其吉可知矣。
而四近其君者。亦无不利也。故其占又如此。象曰。求而往。明也。求者资济屯之才。有知人之明者也。往者展济屯之才。有自知之明者也。坎错离。有明之象故曰明。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膏者膏泽也。以坎体有膏泽沾润之象。故曰膏。本卦名屯。故曰屯膏。阳大阴小。六居二。九居五。皆得其正。故皆称贞。小贞者臣也。指二也。大贞者君也。指五也。故六二言女子贞。而此亦言贞。六爻惟二五言屯。
○九五。以阳刚中正。居尊。亦有德有位者。但当屯之时。陷于险中。为阴所掩。虽有六二正应。而阴柔不足以济事。且初九得民于下。民皆归之。无臣无民。所以有屯其膏不得施为之象。故占者所居之位。如六二为臣。小贞则吉。如九五为君。大贞则凶也。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阳德所施本光大。但陷险中。为阴所掩。故未光。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六爻皆言马者。震坎皆为马也。皆言班如者。当屯难之时也。坎为加忧为血卦。为水。泣血涟如之象也。才柔不足以济屯。去初最远。又无应与。故有此象。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既无其才。又无其助。丧亡可必矣。
岂能长久。
蒙。坎下艮上。蒙。杂而着。
蒙。昧也。其卦以坎遇艮。山下有险。艮山在外。坎水在内。水乃必行之物。遇山而止。内既险陷不安。外又行之不去。莫知所往。昏蒙之象也。序卦。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所以次屯。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吉。利贞。告古毒反○蒙亨者。言蒙者亨也。不终于蒙也。匪我求童蒙二句。正理也。再。指四阳一阴二。二再。则四矣。
三。指三。渎者顺渎也。初筮者。初筮下卦。得刚中也。比卦。坎之刚中在上卦。故曰再筮。告者。二告乎五也。不告者。二不告乎三四也。凡阳则明。阴则暗。所以九二发六五之蒙。利贞者。教之以正也。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以卦象卦德释卦名。又以卦体释卦辞险而止。退则因于其险。进则阻于其山。两无所适。所以名蒙也。以者用也。以亨者。以我之亨通也。时中者。当其可之谓愤悱启发。即志应也。言我先知先觉。先以亨通矣。
而后以我之亨。行时中之教。此蒙者所以亨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乃教人之正道也。何也。礼闻来学。不闻往教。童蒙求我则彼之心志应乎我。而相孚契矣。
此其所以可教也。初筮则告者。以刚中也。我有刚中之德。而五又以中应之。则心志应乎我。而相孚契矣。
所以当告之也。初筮二字。只作下卦二字。指教者而言。观此卦再筮可见矣。
盖三则应乎其上。四则隔乎其三。与刚中发蒙之二。不相应与。又乘阳不敬。则心志不应乎我。而不相孚契矣。
既不相孚契。而强告之。是徒烦渎乎蒙矣。
亦何益哉。教之利于正者。幼而学之。学为圣人而已。圣人之所以为圣者。正而已矣。
入圣之域。虽在后日。作圣之功。就在今日。当蒙时养之以正。虽未即至于圣。圣域繇此而渐入矣。
此其所以利贞也。象曰。山中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行去声○泉乃必行之物。始出而未通达。犹物始生而未明。蒙之象也。果行者。体坎之刚中。以果决其行。见善必迁。闻义必徙。不畏难而苟安也。育德者。体艮之静止。以养育其德。不欲速。宽以居之。优游以俟其成也。要之果之者。不过蒙养之正而已。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说吐活反音脱○蒙者。下民之蒙也。非又指童蒙也。发蒙者。启发其初之蒙也。刑人者。以人刑之也。刑罚立而后教化行。治蒙之初。故利用刑人以正其法。桎梏者。刑之具也。坎为桎梏。桎梏之象也。在足曰桎。在手曰梏。中爻震为足。外卦艮为手。用桎梏之象也。本卦。坎错离。艮综震。有噬嗑折狱用刑之象。故丰旅贲三卦。有此象。皆言狱。说者脱也。用脱桎俈。即不用刑人也。变兑为毁折。脱之象也。往者。往发其蒙也。吝者利之反。变兑则和悦矣。
安能发蒙。故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