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爻变离。故以文明言之。终日干干。与时偕行。天之健。终日不息。九三之进修。亦与之偕行而不息。故曰与时偕行。
○行叶杭。或跃在渊。干道乃革。革者。离下内卦之位。升上外卦之位也。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天德即天位。有是天德。而居是天位。故曰乃位乎天德。若无德以居之者。不可谓之天德之位也。惟圣人在天子之位。斯可言也。亢龙有悔。与时偕极。当亢极。而我不能变通。亦与时运俱极。所以有悔。干元用九。乃见天则。龙之为物。春分而升于天。秋分而蛰于渊。曰亢龙者。言秋分亢举于上。而不能蛰也。以春夏秋冬配四德。元者春也。利者秋也。亢龙在此。秋之时矣。
天之为天。不过生君者。体春生之元。而用之于秋杀之亢。则是阴惨之后。继之以阳舒。肃杀之余。继之以生育。一张一弛。一刚一柔。不惟天下可治。而天道之法。则亦于此而见矣。
故曰乃见天则。此四节又申前意。
○孔子深味干德而歌以咏之也。当叶韵读。可想见圣人玩味之意。
○干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干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始而亨者。言物方资始之时。已亨通矣。
盖出乎震。则必齐乎巽。见乎离。势之必然也。若不亨通。则生意必息。品物不能流形矣。
是始者元也。亨之者亦元也。性者百物具足之理。情者百物出入之机。春作夏长。百物皆有性情。非必利贞而后见。但此时生意未足。实理未完。百物尚共同一性情。至秋冬。则百谷草木。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一物各具一性情。是收敛归藏。乃见性情之的确。故利贞者。即干元之性情也。则利贞之未始不为元也。干始者。即干元者始而亨之始也。以美利利天下者。元能始物。能始庶物生成。无物不嘉美。亦无物不利赖也。不言所利者。自成其形。自成其性。泯机缄于不露。莫知其所以然也。大哉干元也。
○孔子于文言。既分元亨利贞为四德矣。
此又合而为一也。言干之元者。始而即亨者也。利贞者。则元之性情耳。然何以知其元始即亨利贞即元之性情也。惟自其干元之所能者。则可见矣。
盖百物生于春。非亨利贞之所能也。惟元为生物之始。以美利利天下者。则干元之能也。夫以美利利天下。其所能之德业。亦盛大矣。
使造化可以言马。则曰此其之美利也。庶乎可以各归功于四德矣。
今不言所利。人不得而测之。既不可得而测。则是四德浑然一理。不可分而言也。元本为四德之长。故谓亨。乃元之始亨可也。谓利贞。乃元之性情可也。所以谓干元始而亨。利贞性情者以此干元之道。不其大哉。四德本一理。孔子赞易。或分而言之。以尽其用。或合而言之。以着其体。其实一理而已。所以可分可合也。大哉干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刚以体言。健以性言。中者。无过不及也。正者不偏也。此四者干之德也。纯者。纯阳而不杂以阴也。粹者。不杂而良美也。精者不杂之极至也。总言干德刚健中正之至极。所谓纯粹精者。非出于刚健中正之外也。但干德之妙。非一言所能尽。故于刚健中正之外。复以纯粹精赞之。情者事物至赜至动之情也。发挥者。每一画有一爻辞以发挥之也。旁通者曲尽也。如初之潜。以至上之亢。凡事有万殊。物有万类。时有万变。皆该括曲尽其情而无遗也。前品物流形。乃干之云行雨施。此言云行雨施。乃圣人乘六龙而御天之功德泽流行敷布。所以天下平也。
○言干道刚健中正。纯粹以精。干道固大矣。
惟圣人立六爻以通乎干之情。乘六龙以行乎干之道。云行雨施。以沛乎干之泽。以至天下太平。则干道之大不在干而在圣人矣。
此第五节复申首章之意。
○叶韵读也字。如楚辞之些。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德者行之本。行者德之用。故曰君子以成德为行。成德者。已成之德也。日可见者。犹言指日可待之意。此二句泛论其理也。潜者周公爻辞也。未见者。天地闭。贤人隐。阨于潜之机会而未见也。未成者。因其阨而事业未成就也。如伊尹耕于有华之野是也。
○君子以已成之德。举而措之于行。则其事业之所就。指日可见矣。
初九其德已成。则日可见之行也。而占者。乃曰勿用何也。盖圣人出世。必有德有时。人之所能者德。所不能者时。今初九虽德已成。然时当乎潜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也。惟其隐而未见。故行而未成。时位阨之也。是以占者之君子。亦当如之而勿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之者正中之理也。龙德正中。虽以爻言。然圣人之德。不过此至正大中而已。盖干道刚健中正。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惟中庸不可能。苟非学聚问辨。有此致知功夫。
宽居仁行。有此力行功。夫安能体此龙德之正中乎。聚者多闻多见以求会聚。此正中之理也。辨者讲学也。亲师取友。辨其理之精粗本末。得失是非。择其正中之善者而从之。即讲学以耨之也。宽者优游厌饫。勿忘勿助。俾所聚所辨。此理之毒于我者。融会贯通。渣滓浑化。无强探力索。凌节欲速之患也。盖宽字以久远言。有从容不迫之意。非专指包涵也。居者守也据也。仁以行之者。无适而莫非天理中正之公。而无一毫意必固我之私也。盖辨者辨其所聚居者居其所辨。行者行其所居。故必宽以居之。而后方可仁以行之。若学聚问辨之余。涵养未久。粗心浮气。而骄欲见之于寔践。则居之不安。资之不深。安能左右逢原。而大公以顺应哉。此为学一定之序也。有是四者。宜乎中正之德。博而化矣。
曰君德者。即前九二之君德也。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干干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三居下卦之上。四居上卦之下。交接处。以刚居刚。故曰重刚。非阳爻居阳位也。以九四居阴位者。亦曰重刚。位非二五。故曰不中。即下文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也。九三以时言。九四以位言。故曰干干因其时。
○九三重刚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宜有咎矣。
而乃无咎何哉。盖既重刚又不中。刚之极矣。
以时论之。盖危惧之时也。故九三因共时。而兢惕不已。则德日进业日修。所以虽处危地。亦无咎也。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在人谓三也。四三虽皆人位。然四则居人之上。而近君矣。
非三之不近君。故曰不在人。重刚不中之中。二五之中也。中不在人之中。六爻中间之中也。
○九四。重刚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宜有咎矣。
而乃无咎何哉。盖九四之位不在天。不在田。虽与九三同。而人位则不如九三之居下卦也。所居之位独近九五。盖或之之位也。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惟其疑。必审时而进矣。
所以无咎也。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夫音扶○合德以下。总言大人所具之德皆天理之公。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若少有一毫人欲之私。即不合矣。
天地者造化之主。日月者造化之精。四时者造化之功。鬼神者造化之灵。覆哉无私之谓德。照临无私之谓明。生息无私之谓序。祸福无私之谓吉凶。合序者如赏以春夏刑以秋冬之类也。合吉凶者。福善祸淫也。先天天不违。如无制作之类。虽天这之所以未为。而吾意之所为。默与道契。天亦不违乎我。是天合大人也。奉天时者。奉天理也。后天奉天时谓如天叙有典。而我惇之。天秩有礼。而我庸之类。虽天之所已为我知理之如是。奉而行之。而我亦不能违乎天。是大人合天也。盖以理为主。天即我。我即天。故无后先彼此之可言矣。
第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