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周易集注>第4章

第4章

品者。物各分类。流者物各以类而生生不已也。云行雨施者。气之亨。品物流形者。物随造化以亨也。虽物之亨通。其实干德之亨通也。此释干之亨。施有二义。平声者用也加也设也。去声者布也散也惠也与也。此则去声之义。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大明者。默契也。终谓上爻。始为初爻。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位者六爻也。时者六爻相杂。惟其时物之时也。六龙者。潜与亢之六龙六阳也。阳有变化。故曰六龙。乘者凭据也。御犹运用也。上文言统者。统治纲领。此节言御者。分治条目。六位时成者。如位在初时。当为潜。位在上时。当为亢也。御天者。行天道也。当处之时。则乘潜龙。当出之时。则乘飞龙。时当勿用。圣人则勿用。时当知悔。圣人则知悔也。乘龙御天。只是时中。乘六龙便是御天谓之曰乘龙御天。则是圣人一身常驾驭乎干之六龙。而干之六龙常在圣人运用之中矣。
学者当观其时成时乘。圣人时中变化。行无辙迹之妙可也。然言天道而配以圣人何也。盖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中。则叁天地者惟圣人也。故颐卦曰。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咸卦曰。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恒卦曰。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皆此意。
○言圣人默契干道六爻终始之理。见六爻之位各有攸当。皆以时自然而成。则六阳浅深进退之时。皆在吾运用之中矣。
由是时乘六龙。以行天道。则圣即天也。上一节专赞干元。此一节则赞圣人。知干六爻之理而行干元之事。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各者各自也。即一物原来有一身。各有族类。不混淆也。正者不偏也。言万物受质。各得其宜。即一身还有一乾坤。不得倚附妨害也。物所受为性。天所赋为命。保者常存而不亏。合者翕聚而不散。太和。阴阳会合。中和之气也。各正者。各正于万物向寔之初。保合者。保合于万物向寔之后。就各正言。则曰性命。性命虽以理言而不离乎气。就保合言。则曰太和。虽以气言。而不离乎理。其实非有二也。
○言干道变化不穷。固品物流形矣。
至秋则物皆向实。各正其所受所赋之性命。至冬则保全其太和生意。随在饱足。无少缺欠。凡资始于元。流形于亨者。至此告其终。敛其迹矣。
虽万物之利贞。实干道之利贞也。故曰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乘龙御天。乃圣人王道之始。为天下开太平。惟端拱首出于万民之上。如干道变化。无所作为。而万国咸宁。亦如物之各正保合也。乘龙御天之化至此成其功矣。
此则圣人之利贞也。咸宁。即各正保合也。其文武成康之时乎。汉文帝亦近之。如不能各正保合。则纷纭烦扰矣。
岂得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象者。伏羲卦之上下两象。周公六爻所系辞之象也。即象辞之下。即以象曰起之是也。天行者。天之运行。一日一周也。健者运而不息也。阳之性至健。所以不息也。以者用也。体易而用之。乃孔子示万世学者用易之方也。自强者。一念一事。莫非天德之刚。若少有一毫阴柔之私以间之。则息矣。
强与息反。天行健者。在天之干也。自强不息者。在我之干也。上句以卦言。下句以人事言。诸卦仿此。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阳在下者。阳爻居于下也。阳故称龙。在下。故勿用。此以下举周公所系六爻之辞而释之。干初曰阳在下。坤初曰阴始凝。扶阳抑阴之意见矣。
○见龙在田。德施普也。施音是○德。即刚健中正之德。出潜离隐。则君德已着。周遍于物。故曰德施普。施字如程传作去声。
○终日干干。反复道也。
○反复犹往来。言君子之所以干夕兢惕。汲汲皇皇。往来而不已者。无非此道而已。动循天理。所以处危地而无咎。道外无道。故二爻言德。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量可而进。适其时则无咎。故孔子加一进字以断之。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造作也。言作而在上也。大人龙也。飞在天。作而在上也。大人。释龙字。造释飞字。此止言飞龙在天。下同声相应一节。则言利见大人。上治一节。方言大人之事。乃位乎天德一节。则见其非无德而处尊位。四意自别。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此阴阳盈虚一定之理。盈即亢。不可久致悔之由。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天德二字。即干道二字。首头也。即见群龙无首之首。言周公爻辞。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者何也。以天德不可为首。而见其首也。盖阳刚之极。亢则有悔。故用其九者。刚而能柔。有群龙无首之象则吉矣。天行以下。先儒谓之大象。潜龙以下。先儒谓之小象。后仿此。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长丁丈反下长人同○孔子于彖象既有传矣。
犹以为未尽其蕴也。故又设文言以明之。文言者。依文以言其理也。干道所包者广。有在天之元亨利贞。有在人所具之元亨利贞。此则就人所具而言也。元。大也。始也。即在人之仁也。仁义礼智皆善也。但仁则善端初发。义礼智皆所从出。故为善之长。亨者自理之显著。亨通而言。即在人之礼也。嘉美。会聚。三千三百。乃嘉美之会聚也。利有二义。以人心言之。义为天理。利为人欲。以天理言之。义者利之理。和者义之宜。故利即吾性之义。义安处。即是利也。如上下彼此。各得其当然之分。不相乖戾。此利也。
乃义之和也。贞有三意。知也正也固也。如孟子所谓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知者。知之意也。惟知事亲从兄。正之意也。弗去固人之意也。故贞即吾性之智。干者茎干也。如木之身。而枝叶所依以立也。元就其理之发端而言。亨就其理之聚会而言。利就其理之各归分愿而言。贞就其理之确实而言。名虽有四。其实一理而已。皆天下之至公。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也。此四句说天德之自然。下体仁四句。说人事之当然。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体仁。所存所发。无不在于仁也。能体其仁。则欲立欲达。无所往而莫非真爱。自足以长人矣。
长者克君克长之长。盖仁者宜在高位也。既足以长人。则善之长在我矣。
下三句仿此。嘉会者。嘉美其会。聚于一身也。然其聚会。必至善恰好。皆天理人情自然之至。而无不嘉美。此之谓嘉。嘉美会聚于一身。则动容周旋。无不中礼。自有以合乎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矣。若少有一毫欠缺。非美会矣。
安能合礼。不相妨害之谓利。无所乖戾之谓和。和则必利。利则必和。盖义公天下之利。本有自然之和也。物者义之体。义者物之用。乃处物得宜之谓也。物虽万有不齐。然各有自然之定理。故能处物得宜而不相妨害。则上下尊卑之间。自恩义洽浃。无所乖戾。而义无不合矣。
固者。坚固不摇。乃贞之恒久正大也。盖事有未正。必欲其正。事之既正。必守其正。此贞固二字之义也。贞而又固。故足以干事。干者事之干。亦犹木有干而枝叶可依也。凡事或不能贞。或贞而不固。皆知不能及之。是以不能择而守之。故非至灵至明。是非确然不可移易者。决不能贞固。所以贞固为智之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干元亨利贞。故曰。古语也。行此四德。即体仁嘉会利物贞固也。行此四德。则与干元合其德矣。
故曰干元亨利贞。所以明君子即干也。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此文章问答之祖也。圣人神明不测。故曰龙德隐在下位也。易移也。不易乎世者。邪世不能乱。不为世所移也。不成乎名者。务寔不务名。不求知于世。以成就我之名也。遯世无闷者。不见用于世而不闷也。不见是而无闷者。不见信于人而不闷也。事有快乐。于心者。则奋然而行之。忘食忘忧之类是也。事有拂逆于心者。则顺适而背之。伐木绝粮之类是也。违者背也。言不以拂逆为事。皆置之度外。如困于陈蔡。犹援琴而歌是也。盖不易乎世。不成乎名。则必遯世而不见信于人矣。
而圣人皆无闷焉。是以日用之间。莫非此道之游衍。凡一切祸福毁誉如太虚浮云。皆处之泰然。此所以乐则行。忧则违。忧乐。皆无与于己。而安于所遇矣。
非龙德何以有此。拔者棹也。举而用之也。不可拔。即勿用也。言坚确不可举用也。盖不易乎世六句。龙德也。确乎不可拔而隐也。龙德而隐。此所以为潜龙也。干卦六爻。文言皆以圣人明之。有隐显。无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