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爻
中爻者。二三四五所合之卦也。系辞第九章。孔子言之详矣。
大抵错者阴阳横相对也。综者阴阳上下相颠倒也。变者阳变阴阴变阳也。中爻者。阴阳内外相连属也。周公作爻辞。不过此错综变中爻。四者而已。如离卦居三同人曰三岁。未济曰三季。既济曰三季。明夷曰三日。皆以本卦三言也。若坎之三岁困之三岁。解之三品。皆离之错也。渐之三岁。巽之三品皆以中爻合离也。丰之三岁。以上六变而为离也。即离而诸爻用四者可知矣。
孔子韦编三绝。于阴阳之理。悦心研虑已久。故于圆图看出错字。于序卦看出综字。所以说错综其数。又恐后人将序卦一连。不知有错综二体。故杂乱其卦。唯令二体之卦相连。如干刚坤柔。比乐师忧是也。又说出中爻。宋儒不知乎此。将孔子系辞所居而安者。文王之序卦。所乐而翫者。周公之爻辞。认序字为卦爻所著事理当然之次第。故自孔子没而易已亡至今日矣。
第二章
周易上经。周代名。易书名。卦则伏羲所画也。伏羲仰观俯察。见阴阳有奇耦之数。故画一奇以象阳。画一耦以象阴。见一阴一阳。有各生之象。故自下而上。再倍而三。以成八卦。又于八卦之上。各变八卦。以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皆重而为六画者。以阴阳皆极于六。故圣人作易。六画而成卦。六变而成爻。兼三才而两之。皆因天地自然之数也。以易名书者。易字有交易变易两义。交易以对待言。如天气下降。地气上腾也。变易以流行言。如阳极变阴。阴极变阳也。阴阳之理。非交易则变易。故以易名之。夏易名连山。首艮。商易名归藏。首坤。曰周者。以其辞成于文王周公。故以周名之。而分为上下二篇云。
干。干下干上。干刚。
干。元亨利贞。干。卦名。元亨利贞者。文王所系之辞。以断一卦之吉凶。所谓彖辞也。干者健也。阳主于动。动而有常。其动不息。非至健不能。奇者阳之数。天者阳之体。健者阳之性。六画皆奇。则纯阳而至健矣。
故不言天而言干也。元大。亨通。利宜。贞正而固也。元亨者。天道之本然。数也。利贞者。人事之当然。理也。易经理数不相离。因干道阳明纯粹。无丝毫阴柔之私。惟天与圣人足以当之。所以断其必大亨也。故数当大亨。而必以贞处之。方与干道合。不贞则非理之当然。安能大亨。此圣人教人以反身修省之切要也。言凡占卜者。不论天子庶人。皆宜于贞。以尽人事。若即以为四德。殊失先王立教之意矣。
至孔子文王纯以义理论方指四德也。
○初九。潜龙勿用。此周公所系之辞。以断一爻之吉凶。所谓爻辞也。凡画卦者。自下而上。故谓下爻为初。初九者。卦下阳爻之名也。阳曰九。阴曰六者。河图洛书。五皆居中。则五者数之祖也。故圣人起数。止于一二三四五。参天地两地而倚数。参天者。天之位三。天一天三天五也。两地者。地之位二。地二地四也。倚者依也。天一依天三天五而为九。所以阳皆言九。地二依地四而为六。所以阴皆言六。一二三四五者。生数也。六七八九十者。成数也。然生数者成之端倪。成数者生之结果。故止以生数起之。过揲之数。皆以九六之参两。所以爻言九六也。
潜藏也。象初。龙阳物。变化莫测。亦犹干道变化。故象九。且此爻变巽错震。亦有龙象。故六爻即以龙言之。所谓拟诸形容象其物宜者此也。勿用者。未可施用也。象为潜龙。占为勿用。故占得干而遇此爻之变者。当观此象。而玩此占也。诸爻仿此。圈外方是正意。
○初九阳气方萌。居于卦下。盖龙之潜藏而未出者也。故有潜龙之象。既未出潜。则未可施用矣。
故教占者勿用。养晦以俟时可也。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见龙之见贤遍反○二谓自下而上第二爻也。九二非正。然刚健中正。本干之德。故旧注亦以正言之。见者。初为潜。二则离潜而出见也。田者。地之有水者也。以六画卦言之。
二于三才为地道。地上即田也。大人者。大德之人也。阳大阴小。干卦六爻皆阳故为大。以三画卦言之。二于三才为人道。大人之象也。故称大人。所以应爻九五亦曰大人。二五得称大人者。皆以三画卦言也。利见大人者。利见九五之君。以行其道也。此爻变离。有同人象。故利见大人。
○九二以阳刚中正之德。当出潜离隐之时。而上应九五之君。故有此象。而其占则利见大人也。占者有是德。方应是占矣。
○九三。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君子指占者。以六画卦言之。三于三才为人道。以干德而居人道。君子之象也。故三不言龙。三变则中爻为离。离日在下卦之终。终日之象也。下干终而上干继。干干之象。乃健而不息也。惕忧也。变离错坎。忧之象也。若助语辞。夕对日言。言终日干干。虽至于夕。而兢惕之心。犹夫终日也。厉者。危厉不安也。九阳爻。三阳位。过则不中。多凶之地也。故言厉。无咎者。以危道处危地。操心危虑患深。则终于不危矣。
故无咎。
○九三。过刚不中。若有咎矣。
然性体刚健。有能干夕干惕。不已之象。占者能忧惧如是。亦无咎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或者欲进未定之辞。非犹豫狐疑也。或跃在渊者。欲跃犹在渊也。九为阳。阳动故言跃。四为阴。阴虚故象渊。此爻变巽为进退。为不果。又四多惧。故或跃在渊。
○九四以阳居阴。阳则志于进。阴则不果于进。居上之下。当改革之际。欲进未定之时也。故有或跃在渊之象。占者能随时进退。斯无咎矣。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五。天位。龙飞于天之象也。占法与九二同者。二五皆中位。特分上下耳。利见大人。如尧之见舜。高宗之见传说是也。下此如沛公之见张良。照烈之见孔明。亦庶几近之。六画之卦。五为天。三画之卦。五为人。故曰天曰人。
○九五刚健中正。以圣人之德。居天子之位。而下应九二。故其象占如此。占者如无九五之德位。必不应利见之占矣。
○上九。亢龙有悔。上者。最上一爻之名。亢。人颈也。高也。盖上而不能下。信而不能屈之意。阴阳之理。极处必变。阳极则生阴。阴极则生阳。消长盈虚。此一定之理数也。龙之为物。始而潜。继而见。中而跃。终而飞。既飞于天。至秋分又蛰而潜于渊。此知进知退变化莫测之物也。九五飞龙在天位之极。中正者。得时之极。乃在于此。若复过于此。则极而亢矣。以时则极。以势则穷。安得不悔。
○上九阳刚之极。有亢龙之象。故占者有悔。知进知退不与时偕极。斯无悔矣。伊尹之复政厥辟。周公之罔以宠利居成功。皆无悔者也。
○用九。见羣龙无首吉。此因上九亢龙有悔而言之。用九者。犹言处此上九之位也。上九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动而有悔矣。
到此何以处之哉。惟见群龙无首则吉。群龙者。潜见跃飞之龙也。首者头也。干为首。凡卦。初为足。上为首。则上九即群龙之首也。不见其首。则阳变为阴。刚变为柔。知进知退。知存知亡。知得知丧。不为穷灾。不与时偕极。所以无悔而吉。此圣人开迁善之门。教占者用此道也。故阳极则教以见群龙无首吉。阴极则教以利永贞。盖居九而为九所用。我不能用九。故至于亢。居六而为六所用。我不能用六。故至于战。惟见群龙无首利永贞。此用九用六之道也。干主知。坤主能。故言利永贞。用易存乎人。故圣人教之以此。昔王介甫常欲系用九于亢龙有悔之下。得其旨矣。
○彖曰。大哉干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干元亨利贞者。文王所系之辞。彖之经也。此则孔子赞经之辞。彖之传也。故亦以彖曰起之。曰元亨利贞者。文王主于卜筮以教人。主于孔子之传。则专于义理。故以元亨利贞。分为四德。此则专以天道发明干义也。大哉叹辞。干元者。干之元也。元者大也。始也。始者。物之始。非以万物之始即元也。言万物所资以始者。此乃四德之元也。此言气。而不言形。若涉于形。便是坤之资生矣。
统包括也。干元乃天德之大始。故万物之生。皆资之以为始。又为四德之首。而贯乎天德之始终。故统天。天之为天出乎震。而生长收藏。不过此四德而己。统四德则统天矣。
资始者。无物不有也。统天者。无时不然也。无物不有。无时不然。此干元之所以为大也。此释元之义。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施始智反又音是○有是气即有是形。资始者气也。气发泄之盛。则云行雨施矣。
第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