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权建立:
其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是为清太宗,次年改元天聪,皇太极即位伊始,便下令压缩庄园奴仆数目,并把“其余汉人分屯别居,编为民户,择汉官之清正者辖之”,实际上成为个体依附农民。这是生产关系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加快封建化进程,和原明辽东封建生产关系大致相同,汉族人民和后金政权的矛盾有所缓和,上层官僚更成为后金的有力支持者!在上层建筑方面也仿明制,于天聪、崇德年间不断设置和健全政权机构,建立起皇帝直接控制的咨询和办事机构内秘书院、内国史院、内弘文院,合称“内三院”;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及都察院、理藩院,合称“八衙门”.皇权不断加强,旗权逐渐削弱,“君臣之分定,八固山共治之法除矣”.崇祯九年(1636),皇太极正式称皇帝,改国号为“大清”,定族名为“满洲”,改元崇德。皇太极统治时期,封建君主专制政权的国家机器已基本奠立。
(3)明清间的战争1619年萨尔浒之战:公元1618,努尔哈赤起兵攻打明朝。次年,明军兵分四路进攻后金。萨尔浒一战,努尔哈赤以少胜多,各个击破,大败明军。从此,后金步步进逼,明军转而实行战略防御。
1621年辽沈之战1622年广宁之战1626年宁远、宁锦之战1626年入口之战1641年松锦决战明中期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关于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这是中国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问题,这一问题目前尚无定论,同时这一问题也十分复杂。学术界关于中国究竟什么时间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尚有分歧,主要有以下观点:
(1)唐天宝萌芽说,以孔经纬为代表。根据是太平广记中何明远,仙君山草园等资料。
(2)北宋萌芽说,以柯昌基为代表。根据是北宋矿业等行业雇佣关系已是自由的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3)南宋萌芽说,以傅筑夫为代表。认为在苏杭地区首先产生。后改为唐宋萌芽说,甚至两汉萌芽说。
(4)明代萌芽说是大多数人的意见。又有初期、中后期之分。
(5)清代萌芽说。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一)明朝末期的黑暗统治明朝后期政治日益黑暗、腐朽。官吏贪污腐化,朝廷党争不已。先后出现了“梃击”、“红丸”、“移宫”等三案。三案本身并不重要,但一时争论很多,魏忠贤借此为名,编《三朝要典》一书,打击东林党人,作一网打尽之计,故有三大案之名。东林党是晚明以江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为主的政治集团。神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社会矛盾激化。万历二十二年(1594)无锡人顾宪成革职还乡,与高攀龙等在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朝政,得到部分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支持,被称为“东林党”.天启时,东林党人展开了与阉党势力的斗争,但遭到残酷的打击和迫害。
明代后期,地主阶级拼命兼并土地,其中皇族、外戚及宦官最为疯狂。万历时,明神宗的皇庄占地214万余亩。明熹宗赐给惠、瑞、桂三王湖广、陕西庄田每人三万顷。大宦官魏忠贤占有土地一百万亩以上。大批农民丧失土地后,沦为佃户和奴仆。他们除了受到地主残酷的地租剥削外,还遭受各种额外的勒索。如晚明的“辽饷”,每亩加派银至九厘,其数额相当于全国总赋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天启时,又有关税、盐课及杂项等加派。地主将这些负担转嫁给小农,使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黑暗的政治统治和残酷的经济剥削,使明末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于是各种灾荒连年出现,甚至于产生“民相食”的现象。
(二)大起义的爆发
(三)农民政权的建立和明朝的覆灭
(四)明末农民战争的失败及其意义1644年四月中,李自成率军讨伐吴三桂。但清军突然参战,大顺军战败。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称帝。次日,大顺军撤出北京。不久,清兵入关,占领北京,李自成率军经山西撤到西安。次年初,清军分兵两路攻打陕西,李自成再撤退到湖北。四月,李自成被地主团练袭杀。清军向大西政权进攻。1646年十一月袭杀张献忠,明末农民起义最终失败。
明末农民战争是一次规模很大的农民战争,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一是起义军推翻了腐朽的明朝,打击了地主阶级,调整了生产关系,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二是起义军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均田”的口号,将农民的平等要求集中到土地问题上,表明农民战争进入了以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为斗争目标的更高阶段。三是起义军提出“公平交易”的口号,反映了工商业者的利益,顺应了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要求。
四、明代思想文化
(一)明代理学的发展明初在意识形态中,程朱理学仍占主导地位。到明代中叶,随着社会矛盾的发展,出现了王守仁的“心学”.王守仁即王阳明,浙江绍兴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曾带兵镇压过农民起义,并提出了“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着名论断。在哲学方面,他继承并发展了南宋陆九渊“心即理”的学说,认为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站在主观唯心主义的立场上,反对程朱理学理在心外的命题。此外,他还在认识论上提出了“致良知”的主张。在王守仁之后,各地王门学者一时俱起,其中以王艮及泰州学派最为着名。王氏长期在小生产者中讲学,宣传王阳明的学说,并提出了“明哲保身论”.另一位着名的王门学者是李贽。李贽号卓吾,着有《焚书》、《藏书》等,在哲学上基本上与王阳明保持一致,但他反对封建正统思想,反对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王学在明代盛极一时,但由于“王学异端”的出现,使它失去了统治者的宠爱,到了清代,程朱理学重新抬头,形成所谓“宋学”.虽然当时也出现了一些“理学名臣”,并重刊了《性理大全》,但理学已经成为强弩之末,反理学的思想相当活跃。
(二)文学艺术
(三)科学枝术明代三
(四)部科技着作:
1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明代医学有长足的进步。李时珍用26年心血,于1578(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本草纲目》集历代本草之大成,记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则,涉及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
2徐光启与《农政全书》。明末大农学家徐光启在1627(天启七年)前后写成《农政全书》60卷。此书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等十二目,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的农业文献,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3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开工开物》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的百科全书。全书18卷,对作物栽培、粮食加工、熬盐、制糖、酿酒、榨油、造纸等一系列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总结。清代还出现了《广群芳谱》和《授时通考》等农学着作。
4徐宏祖与《徐霞客游记》。明末地理学家徐宏祖(霞客),毕生致力于实地考察,最终写成了伟大的地理学着作《徐霞客游记》。此书以游记的形式,记述了他数一、
第4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