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中国古代史>第5章

第5章

二、商代前期的发展与盘庚迁殷
(一)商代前期的发展伊尹放太甲;太戊以伊陟、巫咸为相、祖乙以巫贤为相治国,颇有政绩。
(二)盘庚迁殷汤之后十九传至盘庚,这其间商人曾五次迁都。盘庚为了扭转商王朝颓势,决定将都城由奄迁居到殷。殷“左孟门而右漳滏,前带河,后被山”(《战国策·魏策一》),是所谓“天下之中”.此后273年都城不再迁徙。
1盘庚迁都原因
(1)畜牧业转向农业说
(2)粗放农业转向精耕农业说
(3)疟疾说
(4)水灾说
(5)阶级矛盾说
(6)去奢行俭说
2迁都特点与意义殷墟地处洹河冲积平原上,为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所在地,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殷墟的总体布局以小屯宫殿宗庙区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放射状分布,是一座开放形制的古代都城。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后冈遗址和众多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
3关于商代历史的分期传统说法:以盘庚迁殷为界分前后两期。
新说法:从商汤开国至盘庚迁殷前为前期;盘庚、小辛、小乙三王在位时期为中期;武丁至帝辛为后期。
三、武丁时期的商王国武丁统治的五十多年是商王朝国力最强盛、疆域最广阔的时期。武丁在傅说辅佐下把商王朝势力推向顶峰,先后用兵讨伐周边地区的方国和部落,卜辞中有武丁征伐邛方、鬼方、羌方、马方、人方、荆楚等的记录。《诗经·商颂·殷武》:“挞彼殷武,深入其阻,裒荆之旅”.武丁之妻妇好是一位统兵征战的女将,卜辞中曾有她带领13000人征伐羌方的记载。1976年考古人员在安阳小屯西北发现了妇好墓,出土了大量带有“妇好”铭文的青铜器,其中包括很多青铜武器。
四、商朝的国家机构
(一)官僚机构官僚机构体系分三大类:政务官、宗教官、事务官。“尹”,商王之下最高的执政官,辅佐商王处理国家大事;尹下设卿士,如司徒、司空、司寇、司马,是分管各类政务的官;卿士之下有管理各种具体事务的官员,如
“多尹”、“族尹”、“小臣”、“司工”等事务,具体管理农耕、村居、车马、医疾、百工等。“史、祝、巫、卜”,是管理宗教事务的官,掌祭祀与占卜。
(二)分封贵族《尚书·酒诰》:“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有、宗工越百姓里君。”商王朝将整个国家区分为畿内与畿外两部分,畿内为内服,是商王的直接统治区域;畿外为外服,是商王通过封君实现统治的区域。商的封君有侯、伯、子、男等几种,封地世袭,拥有自己的武装和官僚机构,但对商王有贡纳谷物、龟甲、牛马的义务,商王有战事时封君还要派兵随征。
(三)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度
(四)商朝的军队和刑法商王朝的军队分为畿内的王室军和畿外的诸侯国军,前者受商王调遣,后者受各地诸侯指挥。商王直接统辖的军队有两支,一支以师旅为单位,其兵源为普通农民;另一支以“族”为单位,其兵源为王室及王畿内其他大家族的子弟。但这两支军队都不是常备兵,平时训练依靠田猎进行,战时则临时征集,称“登人”.
《左传·昭公六年》:“商有乱政,而作汤刑”;甲骨卜辞中有墨、劓、醢、脯、烹、大辟和炮烙各刑。
五、商代的经济
(一)农业的进步商代的农业生产采取集体耕作的形式,甲骨卜辞中常见商王下令众人“协田”的记载。农具以木制的双齿耒、石铲、蚌铲为主,禾、黍是广泛种植的作物,考古发现大量储存粮食的窖穴,这些窖穴挖在地面以下,最深者达可八九米,这说明商代农业生产已有相当发展。
(二)手工业的繁荣商代手工业部门种类繁多,青铜器制造、陶器烧制、玉器、骨器及石器加工、纺织、漆器制造、酿酒等都是当时的重要手工业部门。1976年发现的妇好墓,其中的殉葬物品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从中也可以看出商代手工业的发达。手工业部门中以青铜器铸造业的规模最大,商代青铜器种类包括兵器、礼器、生产工具以及生活用具,其中以礼器所占比例最大。制造青铜器需经制模、翻范、浇铸、修整四道工序,铜器上的花纹早中期盛行饕餮纹、夔纹、鸟纹、云雷纹,晚期新出穷曲纹、重环纹、变异夔纹等。
制陶业方面种类多为灰陶、白陶,商代中期创烧原始青瓷,首次发现于郑州二里冈;1972年河北藁城台西遗址铁刃铜钺的发现将我国冶铁和铁器使用时间提早到3400年前。商代已出现不少城市,早期城市有河南偃师二里头,中期有郑州商城,晚期有安阳殷墟,建筑方面颇有特色。
(三)商业的发展商代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来自远方的物品,如产于东海、南海乃至印度洋的海贝、鲸鱼骨、海蚌、海龟以及来自新疆的玉石等。这些东西有可能是进贡或者掠夺来的,但也不能排除贸易交换的可能。在商代,贝已经发展成一种用于交换的货币,除了海贝之外,还发现了模仿海贝而制作的石贝、铜贝、骨贝和玉贝,这说明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很大。许多商代的墓葬中都发现有贝随葬,妇好墓中更是发现了将近7000枚贝,可知当时贝已经成为商品交换的等价物以及财富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