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中国古代史>第40章

第40章

二、明中后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
(一)明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在明朝的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只有太祖,成祖二人;以后的皇帝或残暴、或平庸,没作出什么政绩。成祖以后是仁宗(一年),宣宗(10年),朝政借前代的基础稳固一些,至英宗以后,各方面的矛盾就暴露出来了。
1统治者集团内部矛盾
(1)内阁倾轧明太祖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间。同时,大学士可参预机务,称内阁。清代也设内阁,但只是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构。随着皇帝的懒懦、宦官管事越来越多,内阁权力日重,就酿成了内阁之间的倾轧,宦官的专权,以及阁臣和宦官之间的矛盾。
(2)宦官专权。
本来明太祖鉴于汉唐宦官专权的弊病,在强化专制集权的同时,对宦官的防范是很及时而严厉的。建明初年即说,宦官阉人“善者千百中不一二,恶者常千百,若用为耳目则目蔽,用为心腹则心腹病”,并在殿堂立三尺铁牌,上书十一个大字“内侍不得干预朝政,预者斩”.但在靖难之役中,南京宦官给燕军提供情报,燕王旧邸宦官也有参战立功的,使燕王认为家奴可靠,称帝后他开始重用宦官,给宦官委以出使、专征、监军、分镇等军政大权,开启了宦官干政之端。成祖以后直至明亡,宦官专权一直是难以克服的内患。
最早专权的王振,原在东宫侍英宗,英宗继位时才九岁,长大亲政时,太后曾教给英宗凡事询问“三杨”,并要杀王振,英宗求情免。太后死后,王振无顾忌,拔去太祖所立禁内侍干政的铁牌,大臣们对之极尽谄媚,公卿称之为“翁父”,皇帝称为“先生”.接着是在英宗复辟中有功的宦官曹吉祥总领京师三大营,又任司礼监秉笔太监,他的义子曹钦想当皇帝,率兵攻打皇宫,兵败被杀。宪宗时宦官汪直专权,控制西厂,“威势倾天下”,以致当时人“只知有汪太监,不知有朱天子”.说朝中一个小太监醉酒骂人,别人吓唬他说皇帝来了,他继续骂;说汪太监来了,他拔腿就跑。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北京城里传说朝中有两个皇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站皇帝;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大臣写奏章要一式两份,一份给刘瑾,一份给通政司转皇帝;并亲自设立和掌管“内行厂”,连东、西厂的人员也在纠辑之列。万历时,冯保专权,连皇帝都怕他。但须说明,这些宦官干政虽多,但没达到汉唐后期那样的程度,宦官可以废立皇帝;而终明一代皇帝始终控制着宦官,后来刘瑾也以谋反罪被诛。
多数大臣都与太监有矛盾,但结果或被诛、贬,或卖身投靠,不敢与之抗争,更不敢批评皇帝。敢于直言者只有海瑞一人,海瑞给嘉靖帝上书,言朝政多弊,直言批评皇帝,嘉靖逮捕之,旁人劝道,海瑞上疏前已自备棺材,遣散家仆,诀别妻子,舍身进谏,嘉靖帝方作罢。但在明朝,这种刚直官吏极少,或参与内阁争斗,或附于太监之下,吏治不举,社会矛盾一向很尖锐。
2阶级矛盾
(1)土地高度集中与赋税日益加重总之,明朝中叶政治上内阁倾轧、宦官专权,经济上土地集中加剧,剥削加重,从统治阶级内部到国家与臣民、地主与农民之间,矛盾一直很明显,整个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2)农民起义不断在流民增多的情况下,政府企图通过乡村里甲制禁止、阻止农民的逃亡,但财政税收,地租剥削的加重,迫使农民不得不继续逃亡。并且由于官府的镇压,流民的群伙越来越大,有组织有头领,甚至携带武器,冲进官府禁止进入的山林,占山为王。并由此发展成小股的农民起义斗争。
叶宗留、邓茂七起义。
刘通、李原起义。
刘六、刘七起义。
这些流民起义虽然没有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农民起义,也给明朝以强烈的震惊,尤其是使统治阶级内部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明王朝的弊端和危机,开始了自我改革的变法运动。
3民族矛盾
(1)明蒙关系土木之变·
庚戌之变与隆庆和议·
明世宗嘉靖中期,蒙古又分裂为40多个部,其中土默特部领主俺答汗势力最强,向明大举入侵。明朝这时内部矛盾更加尖锐,争夺内阁首府的斗争进入白热化。1550年(嘉靖二十九),俺答汗率军攻占大同,很快打到北京城下,内阁首府严嵩放弃抵抗,听任蒙古军队掳掠、抢劫了八天而去,史称“庚戌之变”.世宗去世,穆宗即位,改元隆庆。在大学士张居正辅佐下,加强北方边防力量,恢复贡市,俺答汗表示与明议和,隆庆五年(1571),明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其子、侄也被授予官职。俺答汗死后,其妻三娘子控制政权,继续执行与明友好政策,没再南下侵扰,明政府敕封她为忠顺夫人。
(2)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与明朝的援朝之役(朱绍侯书第350-352页)
(3)欧洲海盗商人和耶稣会士的东来(朱绍侯书第352-356页)
(二)张居正改革明中期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嘉靖中期以后政府财政长年亏空(朱绍侯书第276页),嘉靖一朝亏空多者近400万两,少者100余万两。隆庆元年(1567)底,户部统计,太仓存银仅130万两,而应支官军俸禄银135万、边饷银236万、补发年例银182万,三项合计553万两,当时的现银只够支三个月。京仓存粮也只够支在京官军月粮两年多点,财政拮据到了可怕地步。张居正改革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开始的。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县人,嘉靖二十六年(
1547年)进士,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入阁,次年上《陈六事疏》,提出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六条改革方案,未被采纳。隆庆六年,穆宗病故,继位的神宗仅只10岁,内廷由慈圣皇太后主政,外廷由高拱为首辅。不久张居正结纳宦官冯保,排斥高拱,当上了内阁首辅。张居正遂以首辅的身份“任法独断,操持一切”,在全国范围发起一场变法革新运动。
1、整顿吏治。
2、整饬边疆。
3兴修水利:明朝的财赋供应地主要在江南,南粮北运,以漕运为便。但是,自正统以后,黄河屡屡溃决,给漕运带来了很大困难。张居正起用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及运河,用一年半时间,修筑黄河到淮河的堤坝,有效地抑制了黄河泛滥,使漕运畅通,同时,使多年的弃地复变为良田。潘季训的治河办法――“筑堤束水,以水攻沙”,对其后数百年的河道治理都具有深刻影响。
4经济改革: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是张居正改革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