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江集》:蘇仙君,一日太上有召將補真官,臨別告其母曰:明年此郡當有疾疫,可取庭前井水一盃,橘葉一枝以救人疾苦,叉有奇驗,亦少資甘旨。言畢出門,眾仙擁衛,幢節羽儀森列左右,冉冉昇天而去。明年果大疫,母以井水橘葉救之,無不立愈。至今橘井存焉。
《集仙錄》:雲華夫人名瑤姬,西王母女也,能飛騰變化。禹遇之,疑其怪誕非真仙也,問諸童律,曰;天地之本者道也,運道之用者聖也。聖之品次,真人、仙人矣。其有察氣成真,不修而得道者,木公、金母是也,雲華夫人乃金母之女也。其後禹遂禮之,乃得理水疏次之道、策鬼召神之書。神女乃化為石,今巫山有神女石,即其所化也。又有神壇,壇側有竹垂之若簪,或飛物著壇上者,竹則因風而掃之,終歲常瑩潔焉。
劉商囊藥,樂天鑪丹。
《神仙傳》:劉商每欺光景甚促,筋骸漸衰,朝馳暮止,但自勞苦,浮榮世宦,何益於一己,於是託病免官入道。遊及廣陵,於城街逢一道士賣藥,見商目之甚相異,乃罷藥,擔手登樓,以酒為歡。道士出一小藥囊贈商,並戲吟曰:無事到揚州,相擔上酒樓。藥囊為賜別,千載更何求。乃別去。商開囊視之,紙裹一葫蘆,得藥九粒如麻子,依訣服之,頓覺神爽不飢。後往義興,愛時畫漢之景,乃入湖漁隱於山中,人多見之,曰:我劉郎中也。有胡茹十八拍行於世。
《仇池筆記》:樂天作廬山草堂,燒丹而鑪鼎敗,明日忠州刺史除書到,乃知世閒事不兩立也。
張碩羽被,原憲華冠。
《列仙傳》:張頓,洞庭人,遇女仙杜蘭香降其室,授以舉形飛化之道,留玉簡以為登真之信。命玉女齋羽被絳履玄冠以授於頓,且曰:此上仙之服,非洞天所有也。頓乃白日飛昇。
《南華真經》:原憲居魯,桑樞而甕牖,子貢乘大馬軒車,不容巷,往見原憲。原憲華冠展履,杖藥應門,子貢曰:嘻,先生何病。憲曰:憲聞之,無財謂之貧,學而不能行謂之病。今憲貧也,非病也。子貢適巡而有愧色。原憲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學以為人,教以為己,七義之慝,輿馬之飾,憲不忍為也。
遊嶽卻粒,仲都禦寒。
《高道傳》:孫遊嶽字穎達,嘗茹芝卻粒,又專服穀仙丸,顏釆精爽,老而愈少。
《王氏神仙傳》:王仲都遇太白真人授以虹丹,能禦寒暑,已二百許年,冬月單衣,乘駟馬車從帝於昆明池,環水馳走。帝御孤裘而猶覺寒,仲都貌無變色,背上氣蒸焦焦。然又當盛夏,曝之日中,圍以十鑪火,口不稱熱,身亦不汗。後亦仙去。
孫博成火,譚峭入水。
《神仙傳》:孫博,河東人,有清才,能屬文,著詩百篇,誦經數十萬言。晚學道,治墨子之衍,能使草木金石皆為火光,照數里中,亦能使身成火。行見中使,從者數百人,皆不燒,病者指之皆愈。後合神丹得仙。
《續仙傳》:譚峭字升叔,博文強記,遊歷名山,辟穀養氣,以酒為樂。後入南嶽煉丹得成,入水不濡,入火不灼,變化隱形。
定辭涮腸,鮑助拍齒。
《高道傳》:塗定辭每到中春人服疏藥,時渠即臨流於小灘下躲露,使水自七竅入,謂之涮腸。一日平坐而化,家人環哭,卻活曰:坐去難為葬。具言訖外化,數夕,顏色如生。及就壙,棺甚輕,識者以為尸解。
《真語》:鮑助不知學道法衍,年四十得面風氣,口目不正,兩齒上下正相切拍有聲,晝夜不止,得壽年百二十七歲。後遇寒,過大水,墮長壽河中死。北帝中問比遣煞鬼及日遊神地殃使取之,而終不敢近。鬼官問其故,天煞答云:此人乃多方衍以制於我,常叩齒嗚天鼓以警身中諸神,神不得散,鬼氣不敢入,是以無綠取得。若助不行水渡河,亦可出千歲壽不啻也。當是遇大寒,步行冰上,口噤不能叩齒,是故鬼因溺著河中,息風病而齒自動叩者,猶能辟死卻煞鬼,況道士真叩齒嗚天鼓集神耶。
靈膠續弦,神芝活死。
《仙傳拾遺》:漢武帝巡北海,祠怛山,王母遣使獻靈膠四兩,帝以付外庫,不知靈膠之妙也。一日射虎於華林苑,而弩孩斷,使者請以膠斗分,口濡其膠以續弩弦。續訖,乃使武士數人牽之,終日不二脫,帝驚異焉。膠出鳳麟洲,蓋鳳喙麟角合煎之,名日集弦膠。
《廣異記》:徐福字君房,不知何處人。時始皇大苑中多枉死者橫道,有烏街草覆死人面,皆登時活。有司奏聞始皇,帝即遣使查此草以問鬼谷先生,先生曰:此是東海祖洲上不死之草,生瓊田中,一名養神芝,葉似菰,一株可活千人。帝乃遣徐福及童男童女各三千人乘樓船入海,尋祖洲探芝草,後不返。
徐登婦人,丘曾男子。
《晉史》:徐登,閩人也,本是婦人,化為丈夫,有道衍,能禁人令坐而不起,禁水不流,虎狼伏地。與趙丙為方外友,同行其道,道成登仙。
《靈寶本行經》云:北室有精進賢者王福度,有女名阿丘曾,年十六,在密室香湯自洗,見金光曲照,疑有不常,遂出淨室,登高望見道真神仙精光輝爍,丘曾乃作禮稱名:今睹天尊,願轉身為男子。俄頃之問,已見其身形化為男子。元始天尊即命南極尊神為丘曾之師,授其真文,給金童玉女。道語丘曾曰;汝得師南極,豈不高乎,功滿德備,自當令汝位及至真,超身三界,迅足九霞,朝宴太上也。
蔡經狗竇,宋卿雞窠。
《王氏神仙傳》:總真王君名遠,字方平,遊括蒼山,過道民蔡經家,君知其骨相合道,往而度之,謂經曰:汝應得度世以補仙官,但汝少不知道,氣少肉多,唯可尸解,此法須臾如過狗竇中耳。言訖而去。經忽身熱如火,欲將水灌之,舉家撻水如沃焦狀,三日之中消瘦骨立,乃入室以被自覆,因失其尸。視被中之身,頭足具全,如蟬蛻耳。
《洞微志》:李守中為承旨,奉使南方。至瓊州界,道逢一翁,自稱楊遐舉,年八十一,邀守中詣其居,見其父日叔連,年一百二十二,又見其祖日宋卿,年一百九十五。語次,見雞案中有小兒出頭下視,宋卿曰:此九代祖也,相傳數世,不語不食,不知其年多少,朔望取下,子孫列拜而已。
梁須徹視,李元餐和。
《抱朴子》:道士梁須不知何許人,聞檸檳赤者卻老還少,令人夜問徹視見鬼,須年七十乃服之,轉更少壯。年至一百四十,行及走馬,後隱青雲山。
《仙傳拾遺》:李子元居隸上山石室中,習讀丹經,專精念道。忽有神仙乘羊而降,授其食氣賽和之訣,修之數年,白日昇天。今所居山即第十化也,下有綿水,山中石上多有神羊之跡在焉。
荀環駕鶴,阮瓊碎鼇。
《遂異記》:苟環遊江夏黃鶴樓上,望西南有物飄然而來,乃駕鶴之客也,羽衣虹裳,賓主歡對。已而辭去,跨鶴騰空,眇然而滅。
《妤人閑話》:趙尊師善飛符救人,百姓阮瓊家有女為精怪所惑,父母召人醫療叉先知其姓名,瓊乃請師垂救,師曰:不消吾親去,但將吾符貼於戶牖問,自有所驗。瓊得符貼於門上,其夜一更,聞有巨物似中擊之聲,遂鑽燭照之,迺一巨毫宛轉在地,適巡即死,其符遂不見。瓊遂碎毫之首,棄於溝壑,女亦尋愈。
俠士舞劍,廉貞持戈。
《北夢瑣言》:道士羅少微頃在茅山紫陽觀寄泊,有丁秀才同寓藥官,冬之夜霰雪方甚,一二道友圍爐,有肥羚美醞之羨,丁曰:政之何難。遂闢戶奮袂而去,至夜分蒙雪而回,提一銀檻酒,熟羊一足,云:浙帥廚中物。由是驚訝歡笑,擲劍而舞,騰躍而去,迨曉,莫知所往。道士後以銀植納於本邑也。
《逸史》:裴令公少時,衛士夕公:命屬廉貞將軍,宜祭以清酒,當為助。裴自此不懈。及為相,事繁乃遺忘,後有女巫云:康貞將軍遣某傳語:大無情,卻不相知也。將軍怒甚,相公何不謝之。公沐浴祭奠,見一人金甲持戈,長三丈餘,向北,而公驚悚,自此復遵奉也。
1『士』字原文作『十』,據《輯要》本改。
第3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