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之二十五与三十,初无异量,皆属同气;不过既分已久,生成已见;其气已化,其行渐成;而後前之一中,变为有数可纪,有量可量;
如一六既成水,始有水成分可言;盖以阴阳之偏,遂生差异之数;如冷与热,升降异也,轻与重,上下殊也;
于是有量有数,可以别其为何物;而物则因之更生他物,气亦因之更化异气,此後天数有一定者也。
要知先天後天之分,本无多异;异者一有定,一无定;一有名有形,有象有数,故有定;一无名无形,无象无数,故无定;
而介乎先後天之间,为初见生化之迹者;则可有可无之间,或定或否之类也;其象数,以上言之,先天也;以下言之,後天也;
故其象数可量而不可量,可纪而不可纪;此以在上下之中,有无之界;如数之一,如位之中,如物之极是也。
河图之数亦如是,其数属後天之始,其象属初生之物;其气仍纯,其数仍简,乃能为一切之母;故天地数止于十,而积之成五十五;其中之五十二数,即代示五十全数;
而最中之五,即代示先天之中气;
先天中气,本无五名;而名之五者,即由後天之五也;後天之五,亦主众物,居中央,与先天同;
故以其名先天之中气。且因天地各五数,其积之差亦五,而生成之中数亦为五,天地之中心亦为五;故五者先後天之中位,亦先後天之中极;五为至中数,
由其序言之,命曰一;由其量言之,命曰五;由其位言之,命曰极;由其方言之,命曰中;皆此数也。
故五者赅先後天之气数,而独立于其中者;且通先天中气,立後天中极;谓之先天可,谓之後天亦可;以在後天直名曰土,实则土应有三个五;
今仅曰中五者,即暗指先天之中气矣!先天中气,本无可名,无定居,无定方,无定形,无定数;
而以五名之,以土位之,则以後天为主也,然此中气,先後天同,而举土亦可以代示中气;因在後天五行,皆依于土而後成形;若无土,即无水火木金之质可见;
是五行必赖土以成物,亦犹人物必赖中气以为生;其义同也。
如河图中五,视为後天之数,则属五行土之生数;若视为先天之气,则属中极之气;故由河图一变为洛书,仅留此中五不移;由河洛一变为八卦,则连此中五亦隐;
所谓:「易无体」,即隐此中五;而将土之成数,暗附于四方,与洛书同;此皆示中极之地,为先後天中气所在;而先後天所以变,而不离其宗;生化,而不失其本;
皆赖有此中五也。
故天地之差止五,而大衍与天地之积之差亦五;此五彼五,与先天之中气,後天土之生数,皆二而一也;
能通而一之,始能明生化之源,造化之机;天人之道,道器之途;莫不豁然贯通焉!夫子讲义,特提出此五,以为读者告,其旨至深切矣!
先天之气,无形无名,因其动静而後生成五行;故生之数五,成之数五,合为十;
犹先天之一也。先天之一分为十,又分为阴阳各半;更由其生成次序,分为生成各半;故生之初为一属阳,其次为二属阴;其次为三为四为五,以奇偶而分属阴阳;
皆生之数也,然生者初见之气,必赖成者而後成物;
故初成者六,属地阴;其次七,属阳;其次八九十,亦以奇偶而分阴阳,其次序恰与生数相得;故一与六合,二与七合,三与八合,四与九合,五与十合;
而其生或成,亦以阴阳各得其一为序;故一六为水,则阳生而阴成之;二七为火,则阴生而阳成;其下木金亦然。至五与十,又属阳生阴成;
则阳占生者多之,阴居成者众;以此为後天生化之大则,即必先阳而後阴也。
此生成之次序共五,而阴阳不等,其意实为深微;果将此中数提出,而不与四方之数并列,则阴阳始平。
土虽为五行之一,且居生成之终;却能独承先天之气,而为後天之根;其兼备五行之数,合阴阳之德者,实有自也;
故自五行生成之後,其数已定,其量始明;而其为二气之差,亦恰此五;因其兼备先後天之气,而包含阴阳之德;恒能齐所不齐,足所不足;
而在後天之五,等于先天之元气;
作阴阳之中枢,物所资生,人所资育,初无限量;故在河洛之象,独以之置于中央,而不与他数并列。
且阴逆阳顺之序,他数皆易其次,独中五之次不移;明其为後天之极,即先天之精也;
以数量言,属後天者,本有多寡之殊,轻重之别;在先天则无殊无别,以皆一气也;
後天之异,而必求其同,则亦唯此五是赖;其所差者亦恰是此五数,果欲齐其不齐,足其未足,亦唯以此剂之;
此由後天观测者也,苟明乎五行生成,原由二气之有多寡轻重;若其无也,则所生同一物矣!故所生之异,在乎数之不同;而其不同,即所差之五;#六
如以此中五调剂之,固可齐一;此系後天之例。以一阴一阳,而後为道。
故河洛之後,变为大衍;其数始齐,若在河图,犹阳少阴多;变为洛书,则阴少阳多;皆不齐。待易大衍,截长补短,而成各半之数;
然大衍与河洛所差,亦皆此五数;以其恰合于中数,为阴阳之枢;故少则可加之。多则可减之;以归于齐一。若其他数,则不得加减之也;
河图之数,原象也;洛书之数,变象也;大衍之数,例象也;言为後天生化之例,包含天地之数,而得阴阳之平者也;
故日:大衍。衍者,演也;与古道字术近,即一阴一阳之谓道,由此而演其用,以明生化之例耳;故齐者,人齐之;演者,人演之;
以便于推算耳。如历之制闰,与岁月相齐也。
且大衍之数虽五十,而用则四十九;此中妙义,亦多未知;盖本于象也。五十之象,
虽阴阳各半;而其中一数,为二者共有;亦中数也。
第1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