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安石的文论主张(一般):
识记:王安石文论的政治家特色。
他的道指:具有”安危治乱“功能的”圣人心术“一方面强调明道必须读经,另一方面提倡读百家之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强调文学的实用功能。
(三)苏轼的文学主张(重点):
理解:苏轼诗文理论的要点与特点。强调有为而作。强调作家必须接触现实,使诗文有充实的内容。论文道关系。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对辞达的新解释。
应用:翻译简评苏轼对其文章特点的自述。
大概如飞动的云和流动的水,最初并没有因有的形态,只不过经常在应该行进的地方行进,经常在不可不停止的地方停止,行文的方式顺其自然,便会有各种资态纷呈于笔端。苏轼在这里形象地描述其创作的特点,反映出他对艺术形式的要求,所谓”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是在艺术规律容许的范围内,论作家创作力有最大限度的自由活动,苏轼本人的诗文就表现出这样的特征,他的这些言论及创作实践有助于文学摆脱形式框架束缚,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次重点):
识记:“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这是宋代江西诗派领袖黄庭坚提出的诗歌创作法则,他认为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遣词造句独创最难,于是教人以取巧之方,创此说,点铁成金是取古人之陈言加以点化,夺胎换骨是蹈袭古人之诗意加以形容,这两种说法不过是以故为新的英名下,教人横加剽窃而己。
理解:江西诗派诗歌主张述评。
尊杜学杜,但是并非要学习杜甫关心民生疾苦,敢于批判现实的斗争精神,而是要从杜诗的形式技巧中寻求规律,以建立自己的诗歌理论。
、他认为诗歌是个人性情的表现,不能用来批判朝政,议论是非。回避现实放弃诗歌的怨刺功能,而从书本中讨论生活,从形式技巧上寻出路的创作道路。
强调以学问为诗,字字有来处和模拟古人。其中总结出了“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他的诗歌理论体现了封建士大夫文人的思想观点和艺术趣味,同时他本人在诗歌创作上也有一定的成就,创造了自成一家的独特风格。
(五)宋代理学家的文学观(一般):
识记:周敦颐的“文以载道”说。
程颐的“作文害道”说:他从狭隘的道学立场出发,提出了“作文害道”说。
学者三弊“说。:一溺于文章,二牵于训诂,三惑于异端理解:朱熹的”文道一贯“说。
他关于文学的言论,表面上并没有像程颐那样绝对的排斥文,而是倡导”文道一贯“之说。强调文道合一,有文既有到,文便是道。认为人们只要修心养性以明辨义理,并且”力行不倦“,文便可以从此中自然流露。如果舍此根本,徒以文采悦人耳目,是可耻、有害的。他对于文学的立场与程颐的作文害道并无二致。
(六)宋代诗话:
识记:姜夔的”诗有四种高妙“说(一般)。
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
严羽对李杜风格的评论(次重点)。”飘逸“”沉郁“是对李杜风格的抽象概括,”金鸡擎海“”香象渡江“则是形象描述。
《沧浪诗话》论诗方式的特点”以禅喻诗“(一般)。
用禅宗的某些语言作为譬喻来说明诗歌理论。
理解:张戒《岁寒堂诗话》的基本论诗主张(一般)。
、古代推尊《国风》《离骚》,汉魏晋尊股市、曹植、陶渊明,唐代则尊李白、杜甫,尤推崇杜甫。2、本着诗言志的精神,强调因情造文,反对为文造情。3、表现上崇尚含蓄,反对浅露。
陆游的”诗外工夫“论(次重点)。
这是陆游的《示子谲》诗中,对学者提出的教导。他指出专在诗歌艺术技巧上摹拟雕琢,是写不出好的诗的,更重要的是在诗外下功夫,陆游所说的”诗外功夫“首先是多同外面的世界接触,多同实际生活接触,其次读书识物穷理等等,也属于诗外功夫范围,这是陆游从自己创作体验中得出的宝贵经验。
应用:翻译并简评严羽的”兴趣“说(重点)。
这段话说出了诗歌创作的特殊规律:抒情应该通过优美的形象、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和隽永的语言来吟咏内心的真实情感,应该有令人一唱三叹、咀嚼不尽的韵味,而不可过于浅露直白。他所谓”兴趣“的”兴“在古代诗论中有多种意思:一是指诗人受外界事物感召而产生的情思;二是指引譬联类、含蓄委婉的表现手法;三是指有所寄托,有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在这看重的是一二。而他说的”趣“相当于诗歌的韵味,与钟嵘的”滋味“司空图的”韵外之致“相近。二字连缀,意在说明诗歌的特点:诗歌形象应当空灵蕴藉、深婉不迫,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令人神往,启人遐思而不可胶着板滞。这对于以学问和议论为诗,缺乏形象意境之美的宋诗,不失为有益的针砭。但是如果过分强调,把它作为一种审美规范,则会引导诗歌脱离社会现实、削弱诗歌的战斗精神,并限制诗歌艺术形象的丰富性。
第1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