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述墨>第2章

第2章

墨子遗事。西汉人已不能言其详。太史公史记。惟附数语於孟子荀卿列传。且不能定其时代。墨子为周季学术一大宗派。纪载如此简略。此史公之疏也。兹征讨群书。得其辜较。为录於左。
(一)墨子之姓名墨子姓名。旧有二说。一谓姓墨氏。名翟。一谓姓翟氏。名乌。究以前说为确。可证之书。(一)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二)荀子非十二子篇。(三)韩非子显学篇。(四)吕氏春秋当染篇。(五)汉蓻文志。(六)郑樵通志氏族略。皆谓墨子姓墨名翟者也。而墨子本书。亦自称曰翟。是即古人称名之例。伊世珍琅环记。引贾子说林。谓墨子姓翟名乌。其母梦日中赤乌入室。惊觉生乌。遂名之。此说不足据。陶弘景真诰稽神枢篇。墨狄服金丹而告终。以狄为翟。亦非古义。
(二)墨子之国籍墨子为鲁人。为宋人。亦一疑问。高诱吕氏春秋当染篇注。以为鲁人。葛洪神仙传。以为宋人。就墨子本书考之。当以鲁人为是也。
(一)贵义篇。墨子自鲁即齐。
(二)鲁问篇。越王为公尚过束车五十乘。以迎子墨子於鲁。
又考吕氏春秋爱类篇。公输般为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见荆王曰。臣北方之鄙人也。淮南子修务训。亦云自鲁趋而往。十日十夜至於郢。皆墨子为鲁人之确证。史记斑固。谓为宋大夫者。以鲁人而仕於宋也。后人遂因此。误为宋人。
(三)墨子之时代墨子生卒年月。无所考见。故治墨学者。各执一说。瑞安孙诒让著墨子间诂。考定精审。为诸说所不逮。今分列於左。读者仍取孙说可也。葛洪神仙传。墨子年八十有二。入周狄山学道。其说虽不足尽信。然墨子实寿考。征以汪中孙诒让所载。尚非虚语矣。
(一)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墨翟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二)汉书蓻文志。墨子名翟。为宋大夫。在孔子后。
(三)后汉书张衡传注。引衡集论图纬虚妄疏云。公输般与墨翟。并当子思时。出仲尼后。
(四)史记索隐。引刘向别录。墨翟在七十子之后。
(五)毕沅墨子注叙。墨翟实六国时人。至周末犹存。
(六)汪中墨子序。按耕柱鲁问二篇。墨子於鲁阳文子。多所陈说。楚语惠王以梁与鲁阳文子。韦昭注文子平王之孙。司马子期之子。其言实出世本。故贵义篇墨子南游於楚。见献惠王。献惠王以老辞。献惠王之为惠王。犹顷襄王之为襄王。由是言之。墨子实与楚惠王同时。其仕宋当景公昭公之世。其年於孔子差后。或犹及见孔子矣。蓻文志以为在孔子后者是也。非攻中篇。言知伯以好战亡。事在春秋后二十七年。又言蔡亡。则为楚惠王四十二年。墨子并当时及见其事。非攻下篇。言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又言唐叔吕尚邦齐晋。今与楚越四分天下。节葬下篇。言诸侯力征。南有楚越之王。北有齐晋之君。明在勾践称伯之后。秦献公未得志之前。全晋之时。三家未分。齐未为陈氏也。檀弓下季康子之母死。公输般请以机封。此事不得其年。季康子之卒。在哀公二十七年。楚惠王以哀公七年即位。般固逮事惠王。公输篇。楚人与越人舟战於江。公输子自鲁南游楚。作钩强以备越。亦吴亡后楚与越为邻国事。惠王在位五十七年。本书既载其以老辞墨子。则墨子亦寿考人与。
(七)武亿墨子跋。楚语惠王以梁与鲁阳文子。注文子平王之孙。司马子期之子。鲁阳公也。惠王十年。为鲁哀公十六年。孔子方卒。又翟本书贵义篇。子墨子南游于楚。见楚献惠王。楚世家无此名。是献惠即惠王。误衍一献字。审是则翟实当楚惠王时。上接孔子未卒。故太史公一云并孔子时。说非无据。
(八)孙诒让墨子年表。墨子前及与公输般鲁阳文子相问答。而后及见齐太公和。“见鲁问篇。田和为诸侯。在安王十六年。”与齐康公兴乐。“见非乐上篇。康公卒於安王二十三年。”楚吴起之死。“见亲士篇。在安王二十一年。”上距孔子之卒。“敬王四十一年。”几及百年。则墨子之后孔子。盖信。审核前后。约略计之。墨子当与子思并时而生。年尚在其后。“子思生於鲁哀公二年。
周敬王二十七年也。下及事鲁穆公。年已八十余。不能至安王也。史记孔子世家。子思年止六十二。则不得及穆公。近代谱牒书。或谓子思年百余岁者。并不足据”
当生於周定王之初年。而卒於安王之季。盖八九十岁。亦寿考矣。其仕宋盖当昭公之世。邹阳书云宋信子罕之计。而囚墨翟。“史记本传。”其事他书不经见。秦汉诸子。多言子罕逐君。高诱则云子罕杀昭公。“吕氏春秋召类篇注。”又韩非子说皇喜杀宋君。“内储说上。”子罕与喜当即一人。窃疑昭公实被放杀。而史失载。墨子之囚。殆即昭之末年事与。
(四)墨子之遗事墨子者躬行君子也。身所行事。即学说所主张。昔者齐王问墨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何如。对曰古之学者。得一善言。以附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北堂书钞八十三。太平御览六百七引新序。”盖墨子之行於身者。即言於口者。故其遗事。多撰入后章。与学说相发明。兹不备述。述其异闻而巳。
一曰墨子梦周公
论语载孔子梦周公。不知墨子亦梦周公。吕氏春秋博志篇。孔丘墨翟。尽日讽诵习业。夜亲见文王周公旦而问焉。此言墨子与孔子同梦也。贵义篇。子墨子南游使卫。关中载书甚多。弦唐子见而怪之曰。吾夫子教公尚过曰。揣直曲而已。“言不必多读书”今夫子载书甚多。何有也。子墨子曰昔者周公旦朝读百篇。夕见漆十士。“漆七假借字”故周公旦佐相天子。其修至於今。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吾安敢废此。是墨子尝以周公之勤劳自勉。则夜见周公。亦精神上应有之召感矣。
二曰墨子哭歧道
荀子王霸篇。言杨朱哭衢。不知墨子亦哭歧道。吕氏春秋疑似篇。墨子见歧道而哭之。高诱注为其可以南可以北。言乖别也。贾子新书审微篇。故墨子见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缪千里也。按可南可北。一跬千里。皆所染篇所言之理。
三曰墨子吹笙
墨子非乐者也。然实善於乐。吕氏春秋善因篇。墨子见荆王。衣锦吹笙。因也。高诱注墨子好俭非乐。锦与笙非其所服也。而为之。因荆王之所欲也。蓻文类聚四十四引尸子云。墨子吹笙。墨子非乐而於乐有是也。按淮南主术训。谓墨子修先王之术。通六蓻之论。是墨子实通於乐。惟不言乐耳。
四曰墨子从赤松子游
葛洪神仙传。墨子年八十有二。乃叹曰世事巳可知。荣辱非常保。将委流俗。以从赤松子游耳。乃入周狄山。精思道法。想像神仙。於是数闻左右山间有诵书声者。墨子卧后。又有人来以衣覆足。墨子乃伺之。忽见一人。乃起问之曰。君岂非山岳之灵气乎。将度世之神仙乎。愿且少留。喻以道要。神人曰知子有志好道。故来相候。子欲何求。墨子曰愿得长生。与天地相毕耳。於是神入授以素书。朱英丸。方道灵教戒。五行变化。凡二十五篇。告墨子曰子有仙骨。又聪明。得此便成。不复须师。墨子拜受合作。遂得其验。乃撰集其要。以为五行记。乃得地仙隐居。以避战国。至汉武帝时。遣使者杨违束帛加璧以聘墨子。墨子不出。视其颜色。常如五十许人。周游五岳。不止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