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河南程氏遗书(上)>第6章
订顽之言,极纯无杂,秦、汉以来学者所未到。
君与夫人当异庙,故自无配。明禘,王者之大祭;祫,诸侯之大祭。明伯淳言:学者须守下学上达之语,乃学之要。嫂叔无服,先王之权。後圣有作,虽复制服可矣。师不立服,不可立也,当以情之厚薄,事之大小处之。如颜闵於孔子,虽斩衰三年可也,其成己之功,与君父并。其次各有浅深,称其情而已。下至曲艺,莫不有师,岂可一概制服?
子厚以礼教学者,最善,使学者先有所据守。
斟酌去取古今,恐未易言,须尺度权衡在胸中无疑,乃可处之无差。
学礼者考文,必求先王之意,得意乃可以沿革。
凡学之杂者,终只是未有所止,内不自足也。譬之一物,悬在空中,苟无所倚着,则不之东则之西,故须着摸佗别道理,只为自家不内足也。譬之家藏良金,不索外求,贫者见人说金,须借他底看。
朋友讲习,更莫如相观而善工夫多。
昨日之会,大率谈禅,使人情思不乐,归而怅恨者久之。此说天下已成风,其何能救!古亦有释氏,盛时尚只是崇设像教,其害至小。今日之风,便先言性命道德,先驱了知者,才愈高明,则陷溺愈深。在某,则才卑德薄,无可奈何佗。然据今日次第,便有数孟子,亦无如之何。只看孟子时,杨、墨之害能有甚?况之今日,殊不足言。此事盖亦系时之污隆。清谈盛而晋室衰。然清谈为害,却只是闲言谈,又岂若今日之害道?今虽故人有一初本无一字。为此学而陷溺其中者,则既不可回。今初本无今p
字。只有望於诸君尔。直须置而不论,更休曰且待尝试。若尝试,则已化而自为之矣。要之,决无取。初本无此上二十九字。其术,初本作佛学。大概且是绝伦类,初本卷末注云:“昨日之会,大率谈禅”章内,一本云云,上下皆同,版本已定,不可增益,今附於此。异时有别锓版者,则当以此为正。今从之。世上不容有此理。又其言待要出世,出那里去?又其迹须要出家,然则家者,不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处此等事,皆以为寄寓,故其为忠孝仁义者,皆以为不得已尔。又要得脱世网,至愚迷者也。毕竟学之者,不过至似佛。佛者一黠胡尔,佗本是个自私独善,枯槁山林,自适而已。若只如是,亦不过世上少这一个人。又却要周遍,谓既得本,则不患不周遍。要之,决无此理。一本此下云:然为其学者,诘之,理虽有屈时,又却乱说,卒不可凭,考之。今日所患者,患在引取了中人以上者,其力有以自立,故不可回。若只中人以下,自不至此,亦有甚执持?今彼言世网者,只为些秉彝又殄灭不得,故当忠考仁义之际,皆处於不得已,直欲和这些秉彝都消杀得尽,然後以为至道也。
然而毕竟消杀不得。如人之有耳目口鼻,既有此气,则须有此识;所见者色,所闻者声,所食者味。人之有喜怒哀乐者,亦其性之自然,今强曰必尽绝,为得天真,是所谓丧天真也。持国之为此学者三十年矣,其所得者,尽说得知有这道理,然至於反身而诚,却竟无得处。佗有一个觉之理,可以敬以直内矣,然无义以方外。其直内者,要之其本亦不是。譬之赞易,前後贯穿,都说得是有此道理,然须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一再有德行字。处,是所谓自得也。谈禅者虽说得,盖未之有得。其徒亦有肯道佛卒不可以治天下国家者,然又须道得本则可以周遍。
有问:若使天下尽为佛,可乎?其徒言:为其道则可,其迹则不可。伯淳言:若尽为佛,则是无伦类,天下却都没人去(里)〔理〕〔一〕;然自亦以天下国家为不足治,要逃世网,其说至於不可穷处,佗又有一个鬼神为说。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据今日,合人道废则是。今尚不废者,犹只是有那些秉彝,卒殄灭不得。以此思之,天壤闲可谓孤立,其将谁告耶?
今日卓然不为此学者,惟范景仁与君实尔,然其所执理,有出於禅学之下者。一日做身主不得,为人驱过去里。
君实尝患思虑纷乱,有时中夜而作,达旦不寐,可谓良自苦。人都〔二〕来多少血气?若此,则几何而不摧残以尽也。其後告人曰:近得一术,常以中为念。则又是为中所乱。中又何形?如何念得佗?只是於名言之中,拣得一个好字。与其为中所乱,却不如与一串数珠。及与佗数珠,佗又不受。殊不知中之无益於治心,不如数珠之愈也。夜以安身,睡则合眼,不知苦苦思量个甚,只是不与心为主,三更常有人唤习〔三〕也。诸本无此八字。学者於释氏之说,直须如淫声美色以远之,不尔,则駸駸然入於其中矣。颜渊问为邦,孔子既告之以五帝、三王之事,而复戒以放郑声,远佞人,曰郑声淫,佞人殆。彼佞人者,是佗一边佞耳,然而於己则危,只是能使人移,故危也。至於禹之言曰:何畏乎巧言令色?巧言令色直消言畏,只是须着如此戒慎,犹恐不免。释氏之学,更不消言,常戒到自家自信後,便不能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