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一段时间,这天顺风,行得很快。唐敖和林之洋站在舵楼里,看多九公指挥水手们推舵。忽然发现前方有非烟非雾的万道青气,直冲云霄,烟雾中隐隐约约地显出一座城池。
林之洋说:“这城倒也不小,不知道又到了什么国家?”
多九公望望罗盘、更香说:“如果行程不错,前面已经是淑士国了。”
唐敖说:“小弟只觉得这青气当中有一股说不上来的怪味,九公闻到了吗?”
多九公说:“老夫虽然曾经路过这里,但因为没有到近处来看过,所以也不知道是什么气味。”
林之洋问:“青属于什么味儿,书上应该有记载呀?”
唐敖说:“要按五行五味的说法来看,东方属木,颜色应是青的,味道应是酸的。这个地方应该也是这样吧?”
林之洋对着前面嗅了一嗅,点了点头,说:“妹夫说的这话,恐怕有点对点,有点意思。”
说话之间,船就要靠岸了。只见岸上长着十来丈高的梅树。那座城隐隐约约的,被亿万棵梅树包围着。
很快,船进码头。林之洋早就听说这个地方没有商贩来,没有生意好做,唐敖在船上时间长了心里烦闷,所以还是把船停泊下来。三个人便相约一块儿上去。
多九公问:“林兄为什么不带一些货物呢?说不定能做上几笔买卖呢?”
林之洋说:“淑士国从来生意很少,俺带什么东西去呢?”
多九公说:“要按‘淑士’这两个字的含义来推测,这儿应该是读书人聚居的地方。带货物,我看只有笔墨一类的东西最好,并且带上也不碍事。
林之洋想想也是,然后带了一些笔墨文具。三个人跳上小舢板,水手们把他们送到岸边,一齐上岸。穿入梅林里,只觉得酸气逼人,三个人只好捂着鼻子走。
多九公说:“老夫我听到海外传说,淑士国一年不断齑菜,梅树四季长青。齑菜是多是少,虽不知道,但看这么多梅树,查真传说不假。”
过了梅林,前面一大片菜园。那些农民,都是读书人的打扮。走了很久才看见城,只见城门两旁的石头墙壁上刻着一副金字对联,斗大的金字,远远望去,光芒四射。上面写的是:
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多九公说:“从这对联的内容来看,上句里包含着‘淑’字的意思,下句里包含着‘士’字的意思。两句诗正含其国名,怪不得他们要在城上这么显示,特意地宣扬呢!”
唐敖说:“这个地方的国王,根据古人传说,是颛顼后代。看这情形,倒是学问不浅,跟白民国大不相同。”
三个人来到城门前,不少士兵上来盘查,问清他们是干什么的,又把他们仔细搜查一遍,才放他们进去。林之洋说:“城门口这些该死的东西简直把咱们当成了强盗,查得如此紧张!可惜俺没有吃到蹑空草,俺要吃了蹑空草,就蹿进城去,看他能怎么样!”
三个人来到大街上,原来城中居民都是头戴儒巾,身穿青衫,也有穿着蓝衫的;那些做买卖的,也是读书人打扮,斯斯文文的,不像商人般使奸弄术。他们卖的,除人们平时的生活必需品以外,卖青梅、齑菜的占多数,还有的也就是卖纸墨笔砚、眼镜手杖的,还有一些书店、酒馆。
唐敖说:“这个地方的老百姓,无论穷富,都是读书人穿着,倒也奇怪。好在这里的语言好懂,我们为什么不去问问他们的风俗习惯呢?”
走过最热闹的街道时,只听见那些居民家里,一家挨一家,传出琅琅的读书声。门上都竖着金字的牌匾,匾上有写着“贤良方正”的,有写着“孝悌力田”的,有写着“聪明正直”的,有写着“德行耆儒”的,有写着“通经孝廉”的,有写着“好善不倦”的;其余是两个字的匾额,写着“体仁”、“好义”、“循礼”、“笃信”等等。上面还都写着姓名、年月。有一家贴着红纸的,上面写着“经书文馆”四个字。门上有一副对联,写的是:
优游道德之场,休息篇章之囿。
第19章 淑士国品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