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辩曰:原始反终,止是《易》准天地之一端,亦非可偏举以毕天下之能事。焉有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时合序、鬼神合吉凶之大人,而以知生死为至,如释氏之重坐脱立亡者乎?盖由此图出自方士神仙之教,但求长生不死。庄生云:“生死亦大矣”又云:“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
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又以“能儿子”为“卫生之经”,皆以主静求长生也。
故以治身为道之真,以绪余土苴为家国天下,彼所重唯在此。茂叔传图亦从此悟入,其撮缀圣人之言而强谓之《易》者也。圣人寿夭不贰,朝闻夕死,视生死如日用起居。
今略去务民事人,而以知生死为学之究竟,《易》之尽量亦自呈其立论之原尔。至于老庄之“四肢百骸将为尘垢,死生终始为昼夜”,亦非局蹐于死生者。茂叔于学全得之老,于图则杂于仙真,于说则冒以《易》道,未可与夫子之“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同年而语也。
附录
《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周易象辞提要》
《周易象辞》二十二卷,附《寻门余论》二卷,《圗学辨惑》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黄宗炎撰。
宗炎字晦木,余姚人。宗羲之弟也。其说《易》力辟陈抟之学,故其解释爻象,一以义理爲主。
如释《坤·彖》曰:“《乾》既大矣,《坤》能配乎《乾》而与之齐,是《乾》之大,《坤》亦至焉,故曰至哉。盖《乾》以元施而《坤》受之,即爲《坤》之元,非别有元也。”
其义爲前人所未发,而於承天时行之旨、无成有终之道,皆分明融洽。他如解《豫》六二“介於石”,谓处地之中,得士之坚,取象极爲精确。解《剥》六五“贯鱼”,引《仪礼》“鱼每鼎用十五头,昏礼用十四头,其数多,必须贯”,亦颇有根据,不爲牵合。
解《解卦》初六“无咎”云:“难之初解,人人喜补过之有地,此非人力,乃天时也,故直云无咎。”尤能得文外之意。其他诠释大都类此,皆可备《易》家之一解。
至於“归妹以须”,须爲女之贱者,旧解本无可易,而宗炎谓须附颐以动,则以爲须发之须,未免伤於好奇。又於《易》之字义多引篆文以释之,亦不免王氏《新义》务用《字说》之扬。当分别观之可也。
後附录《寻门余论》二卷,《图学辨惑》一卷,宗旨大略相同。《寻门余论》兼排释氏之说,未免曼衍於《易》外。其诋斥宋儒,词气亦伤太激。
然其论四圣相传,不应文王、周公、孔子之外别有伏羲之《易》爲不传之密;《周易》未经秦火,不应独禁其图,转爲道家藏匿二千年,至陈抟而始出则笃论也。《图学辨惑》谓陈抟之图书乃道家养生之术,与元陈应润之说合(见应润所作《爻变义蕴》。)谓周子《太极图说》,图杂以仙真,说冒以《易》道,亦与朱彜尊、毛奇龄所考略同(彜尊说见《经义考》二百八十三,奇龄说见所作《太极图说遗议》。
)至谓朱子从而字析之,更流於释,则不免有意深文,存姚江、朱、陆之门户矣。二书各有别本单行。然考《周易象辞》目录,实列此二书,谓之“附录”,则非别自爲编也。
今仍合之,俾相辅而行焉。
(录自文渊阁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六。按:《四库全书》中《周易象辞》有“提要”两种,即《四库全书总目》卷六的“提要”、正文之前的“提要”;其实,正文“提要”乃《总目》“提要”缩略本,兹录《总目》“提要”。
)
《周易寻门余论》跋
《易》之为道,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可以群知之而群见之,岂有幽渺不传之秘哉?汉之传《易》者,田、王而外,唯焦、京流於术数,其余则各有师承。宋儒生千百年後,空谈义理,自谓心源直接羲皇,而不自知其遯入虚无,其弊在立意过高,师心自用,离《易》以言《易》、而不能就《易》以言《易》也。夫《易》有八卦,因而重之为六十四,其道止于此而已。
苟可以再衍之,则圣人亦早衍之矣。晦木先生专就《易》以言《易》,实能指出寻常道理,故其贬駮宋儒处,无不虚空粉碎,至谓“六书始於羲皇,不始於仓颉”,而就卦画一一推阐之,精妙绝伦,使人想见造字之初似创论,实至论也!宋儒于卦画源流尚不能通晓,乃舍文、周、孔子而侈谈上古、先天,岂不谬哉!《卷》中有指斥释教者百七十余行,与《易》无涉,今特节之。又谓“三画之卦,乾坤仅可谓之天地,震巽仅可谓之雷风”云云,是则不然。
八卦之名始於太嗥,其初止有三画,何不闻以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命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