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高注金匮要略>第63章
妇人怀妊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藏。
(方缺)妇人怀妊。除少阴君主之官。其经气血。不堪供应胞胎。手太阳与心经为表里。随心为主。故俱不养胎
外。其余经脉。逐月抡滋。故一月始胚。足厥阴肝脉养之。二月始膏。足少阳胆脉养之。三月始胞。手厥阴心包
脉养之。四月形体成。手少阳三焦脉养之。五月能动。足太阴脾脉养之。六月筋骨立。足阳明胃脉养之。七月
毛发生。手太阴肺脉养之。八月脏腑具。手阳明大肠脉养之。九月谷气入胃。足少阴肾脉养之。十月诸神备。
足太阳膀胱脉养之。即产矣。妊娠六七月。是胃与肺养胎之候。胃为悍气之源。肺司诸气之总。二者化醇。则
阳气之柔者养筋。而脉不瘦削弦急。阳虚故脉弦也。又里寒、则逼微阳于外。故发热。里阳充满而包裹胎气。
则胎气受持而相安于不觉。阳虚而失包裹之用。故其胞纵放。而殊觉愈胀也。腹痛者。里寒之应。表虚、故恶
寒也。少腹如扇、言少腹中如以冷风扇入之状。正阳气失守。而不能温胎之应也。子藏开者。非子藏开解之
谓。盖阳主护卫周密之用。阳虚而不护不密。故曰开也。附子辛咸温热。辛以散寒。咸以润下。温热以补助阳
气。故可为下焦子藏之温药也。原方虽缺。以鄙意拟之。或以附子为君。而加肉桂、芍药。及当归、茯苓之类耶。
盖肉桂为皮。其性内裹。能伏表热以温里。芍药酸敛。其性内行下走。能引桂附直至子藏。且气因于血。气虚
者。血必虚。故加温经补血之当归。又内寒者。多聚水。故加茯苓以渗泄耳。并附于此。以正高明。或曰。六月
胃脉养胎。七月肺脉养胎。二经所喜。辛甘温畅。似于干姜、甘草无忤乎。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x胶艾汤方x
阿胶(二两)艾叶(三两)当归(三两)芎(二两)芍药(四两)干地黄(三两)甘草(二两)
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二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服。
此辨胞阻之症治也。言妇人血症。种种不同。即妊娠下血。尚有各别。必下血而腹痛。然后谓之胞阻。勿误认
误治也。漏下是临经不畅。经后陆续见红。如渗漏之状。故曰漏下。即二条所谓痼害。而漏下不止是也。此
就未妊者而言。故曰妇人。半产后下血不绝。妇人杂症十一条曰。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
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抟。妇人则半产漏下。是半产之故。由于上焦气减。不能提挚。下焦血虚。不能固守之
所致。则产后之下血不绝。益可知矣。妊娠下血不止胞阻。其胎动胎漏。虽已详二条注。但胎动之故。除心肺
间之天气上空。不能下提。以致自陷自脱。如瓜果无力而萎黄落蒂之外。余皆登高临深。弯腰扭体。以内伤
其胎。如瓜果之突遭冰雹。风摇而落者。故其血由子藏而下。而其症重也。若胎漏之故。其因不外三者。气虚
失提。亦漏中之一。痼、二也。胞阻、三也。夫气虚失提。犹为易辨。独病胞阻。分别甚微。不可不察也。病为
气血尚能养胎。特胎络为死血所逆。失其入胎之路而下。故桂苓丸。惟去而不补血者此也。胞阻为胎络
并无郁瘀。特其血室中气血两虚。而自阻其养胎之妙。故名胞阻。血虚失养。故腹痛。气虚失守。故下血。此本
汤大补其血。而并温其气。且绝不用破之药者。又可证也。汤意合胶归芎地而全用者。以阿胶之皮性。善
外走。芎之撺性、善上走。所以滋十二经脉之血。而内注血室也。以当归之直根者。深入厥阴。以地黄之黑
色者。下入少阴。所以滋肝肾阴藏之血。而浮注血室也。然后重用行阴之芍药。以统御之。则由血室而渐可
灌溉胞胎矣。艾味辛苦。而气性温浮。盖辛能利入胞之络。苦能坚下脱之血。气温性浮。得甘浮之甘草。以为
副。则又能养气而上提其血矣。酒性温润浮行。温则为艾叶、甘草之使。润则为胶、归、芎、地、之臣。浮以固脱。行
以走滞。且醇酒味浓生热。清酒薄则生气。将并气虚失提之漏血者。亦可主治也。
妇人怀妊。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音鸠又音朽)
x当归芍药散方x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芎(半斤一作三两)白术(四两)茯苓(四两)泽泻
(半斤)
上六味。杵为末。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此胞胎吸血以自养。血不足而因燥留饮。且以水气应胞胎之候也。血不足则腹中之络脉急痛。因燥留饮。
而且以水气应胞胎。则胎中之络脉格痛。以下内联走。而善于养营之芍药为君。而以辛温补血之归、芎两
佐之。则血足。而已有替去其水之地。然后以滋阴而善于利水之泽泻。为臣。而以培土燥湿之苓、术两副之。
则腹中与胞中之水气俱去矣。其痛宁有不愈者哉。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x干姜人参半夏丸方x干姜(一两)人参(一两)半夏(二两)
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二丸。日三服。
妊娠呕吐。其因有二。分母体之气血以养胎。于是母气自虚。虚则生寒。而饮食之机不下运。因而上出者一
也。又胞胎在下。其生气潜滋暗长。有日增之势。而上鼓上冲者。二也。妊娠呕吐不止。是二者兼而有之。故重
用降逆之半夏。以止呕吐之外。又佐干姜、人参以温补中气而安胃。则一举而两得矣。盖胎中之生气。于五
行为木。于四时为春。于方位为东。方中干姜、半夏及姜糊为丸。俱辛辣之味。夫辛辣者。秋金之象。此所以能
摄生气。而使之下缉之义也。胞胎三十日。如正月。六十日如二月。九十日如三月。其发生上鼓之气。犹之三
春之地气上冲太虚之象。故呕吐晕眩诸症。必见于六七十日者。此风筝之起于二三月之义也。若至四月。
地气平满。风筝不起。故妊娠于百日之外。子气平满。而呕吐、晕眩俱愈。我故曰。生气如日增之势。而上鼓上
冲者此也。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归母苦参丸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