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高注金匮要略>第62章
<篇名>妇人妊娠病脉证治第二十
属性: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症。设有医治
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x桂枝汤方x(别见)
经言阳搏阴别。为有子。盖谓脉之外廓。沉柔而得阴脉之常。但中间一线阳脉。高起而搏指。特与平部之阴
脉各别。是阴中另具一阳也。非有子而何哉。又言左尺滑者妊也。夫滑为气血交聚之诊。左尺应胞门。胞门
之中。阳精如端居贵人。而妇人之气血。会聚而包裹之。其脉安得不以滑见耶。二说俱就左尺而言之也。又
曰。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盖谓心肾同主手足之少阴。而司精血相通之妙者也。夫两物相击。轻小者动。
亦受击者动。已见动脉下。今心主之脉。无端而动甚。岂非下焦肾中。得外阳以实之。而上击之所致乎。故知
妊子也。此从寸口而言之也。然三说虽各不同。而其理则一。以尺脉之两边。沉柔细滑而得阴体。故其中始
见弦长。而别为搏指。因之上冲寸口。而见动甚矣。此诸脉与外症之晕眩呕逆相符也。本经平脉。不特尺不
阳搏阴别。及不滑。并手少阴不动之类。凡不沉浮迟数者。皆在其中。此仲景于经旨之外。又言妊娠之变诊
也。阴脉、以下文小弱。及桂枝汤脉之阳浮阴弱推之。当指沉按而言。以阴脉小弱。言四脏之心肝脾肺。而不
言肾。肾中得别阳以实之。岂有小弱之理。惟是四脏之精气。趋固胎元。故见小弱。正与前人三说。相为表里。
盖惟肾脉搏别滑实。故致四脏之阴脉小弱。则仲景丢开尺脉。而言四脏之阴脉。与经文撇开足少阴。而言
手少阴者同义也。但凡渴而不能食者。多有寒热之外症。以少阳中风寒。则渴而默默不欲食。且寒热往来
耳。今既有此而无彼。合而断之。脉平、为人病脉不病。四脏之阴脉小弱。为脏真趋赴肾经以养胎。渴、为津液
下掣。不能食、为生气上冲。故知为妊娠矣。桂枝汤养阳以益阴。故主之。养阳、则实上以御下之冲气。故能食。
养阳以益阴。则阴脉不小弱。而渴亦可止也。六十日、胎气已成。阴血奔赴。故于法当有前此之脉症。以胎气
已成。则向长之机势上侵。而不能食。阴血奔赴。故阴脉小弱而渴也。设或医家以微渴而误清上焦之火。则
上虚而胎气益张。因少不能食而误伤中土之阴。则胃干而脏真失养。胎气下张而上冲。故不食既早。脏真
自虚而下顾。故干渴先形。前项脉症。遂减却一月。而于三十日见矣。若逆甚而因渴以吐之。因不能食而下
之。吐则上提。而阴血不下贯。故不渴。下则下泄。而生气不上冲。故反能食。遂绝然无前此之脉症矣。然至阴
血不下贯。生气不上冲。岂妊娠之佳兆乎哉。此处主桂枝汤。当但服药。而不啜热粥为合。盖啜粥是助桂
枝辛甘之性以祛邪。不啜粥则任芍药酸敛之性以养脏故也。绝之之义。钱塘娄氏。谓绝止医治。本经从
无此喷饭之文。李徐氏。谓绝止吐下。仲景又无此不传之药。且于文于理。明明言常例该迟至六十日。治
逆则早见三十天。逆甚则母气不相顾。子气不日增。而无此矣。盖危词也。呜呼。吾安得知音者。而与之读金
匮之文耶。
妇人宿有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
下血者。后断三月也。所以血不止者。其不去故也。当下其桂枝茯苓丸主之。(音胚凝血也)
x桂枝茯苓丸方x桂枝茯苓芍药丹皮桃仁(各等分去皮尖熬)
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本条十一句。凡两段。前五句为一段。辨似胎而非胎之病。后六句为一段。言虽病而暗妊之胎。总以本方为
主治。诸注混淆。不得经旨。死血也。详瘕注。痼者固也。痼者。病之坚固宿痰也。妇人之经血。其精悍
之源。起于阳明胃腑。然后由脏腑而充贯经络。与男子同。但男子藏而不泻。妇人则十二经各从内络。而渐
注于血室。血室者。胞门在其左。子户在其右。形气相隔。而以窈冥之细络相通者也。胞门中清虚无物。则血
室满而气盈血溢。从贴脊而下。却前行由少腹。而出从溺管之下。阴庭之上一窍。以为月水。若胞门贮有阳
精。则血室中之气血。如朝觐会同之象。而旁从窈冥之细络。趋赴胎元而辅翼滋养之。使血室虚而不满。且
吸取十二经之精汁以为供奉。故经断也。然妇人前阴。列有三窍。假令道路不明。则是动是漏。总不能辨。且
后文腹痛。小便不利等症。亦安能了然耶。故不惜饶舌。琐屑言之。膀胱、浮居少腹。(膀胱居肠之中。何谓浮
居少腹。盖对阴庭及血道而言也)。其窍原高。阴庭即交接处。上通胞门子户。其位次之。血室路经贴脊。其
位最下。但其道自腰俞之下。却从络脉而前行少腹。又缠中道而出向阴庭之上壁。故曰溺管之下。阴庭之
上者此也。是胎动之血。已于血室中通过胞胎。而为撒手失护之血。其道从胎中。直由阴庭正道而下。下多。
则胎落而不可安也。胎漏之血。因血络为痼所阻。未及到胎。而为血室失守之血。其道由贴脊之腰俞。历
少腹而下者。较之胎动落胎。为可少耽时日。而安之十得其七也。诊法以腰俞痛。少腹沉满者为漏。无此
而但腹痛。及垂垂气陷者。为动。又血多而骤者。为动。血少而谩者。为漏也。盖谓妇人宿有病。如平时少
腹坚硬。按之有形。或临经腰腹胀痛。不可宁耐等症即是。夫经断似为有子。若未及三月。而漏下不止。便非
有胎欲堕之候。再验其如胎动之状。而在脐上。便不得认为胎动。而投以安胎等剂矣。盖未及三月。其胎尚
在少腹。安得动在脐上。其为滞气鼓无疑。故知从前经断。为痼之旧血不去、而害其新血渐生。现今漏
下。为痼之死血阻塞。而害其生血归元之所致也。若前症后、漏止经断。又过三月。是六月矣。至六月而复
动下血者。是前三月漏下时。经水少利而受胎。故此三月中。仍然经断。而今复下血者。又后断三月中。不抱
胎之血耳。其所以不抱胎而血不止者。以其痼不去。而阻塞荫胎之路故也。则主化之桂苓丸。去
而血得抱胎之路。复何漏下不止之病乎。夫痼俱起于气寒而经尾不运。故用生阳补气之桂枝以温之。
又痼俱成于气滞。而瘀血不散。故用升阳通气之丹皮以动之。然后以入血之芍药。引至所。而以破瘀
之桃仁。逐之使下也。本经言血不行则为水。故又用渗泄之茯苓。仍从前阴而去耳。一丸至三丸。而不宜多
服者。盖取其渐磨。而不欲急攻以动胎血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