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范蠡>第39章

第39章

舌庸:“吴军教习几十年,为惯战之军,打遍中原诸国,未失利过。今日失利,吴军必重新调整部署,坚守阵地,与我打持久之战,臣观夫差不夺姑苏,移师西岸,即是明证。”
“唯?”勾践看相国。
范蠡道:“舌庸大夫所言极是。前者我攻姑苏为‘客’,今者我守姑苏为‘主’,夫差鸣金收兵,集于西岸,意在反‘主’为客,实施大略进攻,与我持久厮杀,将对越军不利!”
“唯?相国莫讲主客、客主,说说如何办吧。”勾践把身体仄向范蠡一边道。
范蠡未及开口,门官急报:吴相国伯-求见大王!
“唯?”勾践看范蠡。
范蠡:“伯-此时急来,一定是请和。”
“唯?”
范蠡沉思一下道:“全凭大王决断。臣以为天尚不灭吴。姑苏之战,持久下去,对越不利。念伯-多年助越,给他颜面,在吴朝中留下为越说话之人。姑苏战后,吴将一蹶不振。大王班师回国,以待天时吧!”
勾践看舌庸、欧阳。两人都同意相国主张。
勾践坐直了:“宣吴相国伯-!”
议和的条款是:越吴永为平等之国,越不再臣吴;吴归还越从阖闾以来所占土地、百姓;吴归还越贡送的宝物;吴每年向越送犒军之礼,如越往昔送吴数。
伯-向夫差禀报后,夫差气得真想一剑劈了伯。王孙雄急忙上前耳语:“大王、事已如此,杀了伯-勾践会以为吴无诚意。再打又无必胜把握。”
夫差冷静下来,觉得今日之越已不是昔日之越了。今日之吴军也不是伍子胥在时吴军了……
夫差咬牙答应了越国提出的条款,喝令伯-去办。然后让王孙雄设了一个伍子胥祭坛,悔恨地朝祭坛跪了下去,流下了难得之泪!两国和议达成后,勾践班师回国,走的是当年被赦免时回国的路线。这一回,他不着急,五六天的路程整整走了二十多天。范蠡明白大王心思,组织水师、陆师为大王开道、护航、戒严,让大王把威风摆足。军旅也算进行一次长途演练。
勾践回到会稽都城时,新的一年已经来临了。
第一次姑苏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灭吴的姑苏大战又拉开了序幕!
兵不厌诈围师不阙为越为王兮,拿起兵器。
战必得胜兮,为王出气。
三军飞到兮,所向无阻。
一夫拼命兮,百夫莫当。
齐进齐进兮,势如洪水、天助越国兮,吴卒自屠。
雪王宿耻兮,威振八都。
军如猛虎兮,谁能驯服!
奋勇向前兮,呜呼!呜呼!(注:此处呜呼是“万岁”之意。)
公元前四百七十七年三月的一天,越国五万大军,唱着大将军范蠡编的军歌,踏上了灭吴的征途。
越国积聚了五年力量再一次北伐;越国趁吴连续两年同楚作战、连岁凶荒大饥、国力衰竭、民怨沸腾的天时,集中兵力同吴决一死战;越国联络了各国诸侯,朝拜周天子之后,以讨伐昏君名义向吴宣战!
起军之前,举行三天盛大的誓师仪式。
第一天,都城校场。大王亲自登坛擂鼓,下令斩杀三个犯军令的士兵,用鲜血祭奠了大王旗。然后令将士们表达忠君之心,于是,校场顿时喧闹起来,先是狂呼乱叫;再是奔腾跳跃;后是肉搏格斗。野叫、野跳、野博,野性之力,犹如群兽。
第二天,郊外河边。大王用勾践剑斩杀三个犯军令的士兵,用桶把鲜血接了,说是夫差之血,自己先喝了一口,然后倒入河中,令将士每人喝一口河水,以壮军威。将士得令,口呼“大王呜呼!”跳入河中,水牛般痛饮,以致河水瞬时断流!
第三天,城郊固陵。举行军民告别式,让家人和子弟泣涕诀别,表达此行不灭吴,不复相见决心。
震天鼓声响了!
进军螺号响了!
在惜别的哭声和送别叫声、歌声中,五万将士起动战车,划动战船,迈出步子……
此次北伐,大王为主帅,大将军范蠡副之;文种辅之;王子守国。
范蠡此次方略是:以灭吴为目标,以歼夫差主力为手段。步骤是:先攻与越接壤的吴国富庶地御儿(今浙江崇德东南一带)若夫差不战请和,越可厚取,吴将益匮。夫差之性,耻于不战,必以国都之津锐迎战,越可乘救兵未至,集中歼灭之——吴国大军,因粮食匮乏,分散移至东海之滨,打鱼摸蚌为生。即如援救夫差,远水难解近渴,旦久不习战,斗志技能下降,正可各个击破。
范蠡在行军途中,重申了一贯要求:个人不逞匹夫之勇,而要听从号令,旅进旅退(齐迸齐退)。进则有赏,退则有罪;进不用命,退则可耻,均以刑罚!
大军到达御儿之前,范蠡照律斩杀了不听令者、不用王命者、滢逸不可禁者,整肃了军纪。集中御儿之后,又以大王名义下令:父子均在军中者,父归;兄弟俱在军中者,兄归;有父母无兄弟者,归养;有病不能出征者,归国。将士闻听,感激涕零,欢声如雷。归者极少,都想为国效力,为大王尽忠。全军皆有致死之心。
夫差闻报,果然率军六万,出了姑苏,南下迎战。
正是范蠡所希望的!
范蠡接到探子报来消息,立即报告勾践。勾践十分兴奋,下意识地握住腰间勾践剑柄。说:“太好了,等的就是这一天!大将军,你说如何办吧?”
范蠡说“臣以为应疾速令大军,渡过笠泽江(今江苏吴江市南)在江北歼之!”
“唯!”
已经晚了。夫差大军先到了笠泽江北岸。
越军只好摆在了笠泽江南岸。
北岸六万人,南岸五万人,都是津锐!
隔江相望,旗帜可见,话声可闻。
越为“客”,吴为“主”。
客方派出使者约战,主方答复:明日,先水后陆。
使者返回复命,勾践同范蠡、文种商议。
范蠡一笑:“兵不厌诈。蠡此次不当君子矣!”
种会意:“相国莫语,你我写于简上,呈于大王。”
勾践有点不悦,何种时候,还玩游戏?二人转身写简,稍倾转身呈上,“呈大王过目明断!”
勾践接过一看,都是两个字:“夜战”。惊喜地“唯”了一声,高兴地把简给二人看了,二人也笑了。
勾践不大放心:“约好明日,夜战不义吧!”大王考虑影响。
范蠡道:“大王,夜半子时便是明日。”
勾践笑了。忘了寡人身份,捅了范蠡一拳:“你这个家伙,横竖都能找出理儿!”
笑过之后。开始研究夜战方略,决定:将大军一分为三,大王率中军三万,其中陈音师、楚女师君子之卒六千人。其余两万分为左右军,范蠡率右军一万,文种率左军一万。部署是,黄昏后,左军溯江而上五里,敛声渡江,夜半呜鼓而进,攻击吴阵;右军顺江十里,悄悄渡江,待左军接战后上前夹攻。左右两军,各用大鼓,务使鼓声震夭动地,声播近远。中军则在夜半后,金鼓不鸣,衔枚禁声,渡江直冲吴中军。方略确定后,范蠡又特别强调了攻前要静如鼠,象老鼠钻在地下;攻时要勇于虎,象猛虎下山吼叫张口。然后,三个人分头行动。
陰天无月夜,时有毛毛雨落地。正如军歌中唱的“天助越国”。
江北的灯光时隐时现。
为迷惑江北,范蠡令依旧在营地点起一堆堆大火。留守将士故意大声说话、唱歌。
左军朝上游出发了。
右军朝下游走去了。
中军枕戈待夜半!
笠泽江静静地流淌着。
激动人心的夜半终于来临。
决定两国命运的子时,终于到达。
重要的历史时刻!
左军的鼓声响了。
躺在帐篷里的夫差听到震天鼓声,知是越军来袭,骂了一句:“南蛮子,真不信义!”穿衣拿剑出帐,指挥将士举火察看,尚未弄清,另一边的鼓声又响了。明白是两军合围夹击,心中大惊,急传令分左右迎战。左右军走后不久,夫差突然发现,不远处便有手持长矛的越军,悄悄朝自己中军冲来。
夫差叫声:“不好!吾中什也!”令随身武士护着自己向北疾跑。中军夜半遭到突袭,仓促应战,边战边退,损失惨重。左右两军见中军已退,首尾难顾,亦跟随而去。兵败如山倒。逃跑之中,死伤无数。
范蠡见吴军溃退,建议大王率军尾追,自己率舟师乘快船抄近路到前面堵截。勾践叫了声“唯!”举剑向前冲去。越军几万将士呼啸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