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二程粹言(下)>第25章
心性篇
【1】
刘安节问:心有限量乎?曰:天下无性外之物。以有限量之形气,用之不以其道,安能广大其心也?心则性也,在天为命,在人为性,所主为心,实一道也。通乎道,则何限量之有。必曰有限量,是性外有物也。
【2】
子曰:耳目能视听,而不能远者,气有限也。心无远近。
【3】
子曰:占出于自然之理,声发于自然之气。听声者知其资之善恶,善卜者知其人之姓氏。是一道也。
【4】
子曰:论性而不及气,则不备。论气而不及性,则不明。
【5】
子曰:冲漠无朕,而万象森然。未应不为先,已应不为后,如百寻之木,本根枝叶则一气也。若曰高明之极无形可见,必也。形诸轨辙之间,非也。高明之极,轨辙之间,皆一贯耳。
【6】
子曰: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非德性所知。德性所知,不待于见闻。
【7】
子曰:告子言生之谓性,通人物而言之也。孟子道性善,极本原而语之也。生之谓性,其言是也。然人有人之性,物有物之性,牛有牛之性,马有马之性,而告子一之,则不可也。使孟子不申问,告子不嗣说,乌知告子之未知义,孟子为知言。
【8】
子曰:凡物既散,则尽。未有能复归本原之地也。造化不穷,盖生气也。近取诸身于出入息气,见阖辟往来之理。呼气既往,往则不返,非吸既往之气而后为呼也。
【9】
子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之可闻,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命在人则谓之性,其用无穷,则谓之神,一而已矣。
【10】
或问:性与天道是诚不可得而闻乎?子曰:可自得之而不可以言传也。
他日,谢良佐曰:子贡即夫子之文章而知性与天道矣。使其不闻,又安能言之?夫子可谓善言,子贡可谓善听。
【11】
子曰:人心必有所止。无止则听于物。惟物之听,何所往而不妄也?或曰:心在我。既已入于妄矣,将谁使之?子曰:心实使之。
【12】
子曰:视听言动,身之用也。由中而应乎外,制乎外所以养其中也。
【13】
子曰:心本至虚,必应物无迹也。蔽交于前,其中则迁。故视听言动,必复于礼,制于外,所以安其中也,久则诚矣。
【14】
张子曰:性通极于无。气其一物尔。命同禀于性,遇其适然尔。力行不至,难以语性,可以言气。行同报异,难以语命,可以言遇也。
或问:命与遇异乎?子曰:遇不遇即命也。
曰:长平死者四十万,其命齐乎?子曰:遇白起则命也。有如四海九州之人,同日而死也,则亦常事尔。世之人以为是骇然耳,所见少也。
【15】
或问:韩文公、杨雄言性如何?子曰:其所言者才耳。
【16】
或问:尽心之道,岂谓有恻隐之心而尽乎恻隐,有羞恶之心而尽乎羞恶也?子曰:尽则无不尽。苟一一而尽之,乌乎而能尽?
【17】
韩侍郎曰:凡人视听言动,不免幻妄者,盖性之本不善也。子哂之曰:谓性不善者,则求一善性而易之可。
【18】
子曰:君子虑及天下,后世不止乎一身者,穷理而不尽性也。小人以一朝之忿,曾身之不惶恤,非其性之尽也。
【19】
子曰:天人无二,不必以合言。性无内外,不可以分。
【20】
子曰:理与心一而人不能会为一者,有己则喜自私,私则万殊宜其难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