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五蕴。谓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云何色蕴谓四大种。及大种所造色。云何四大种。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此复云何。谓地坚性。水湿性。火暖性。风轻性。界者。能持自性所造色故。
云何四大所造色。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声香味。及触一分。无表色等。造者因义。根者最胜自在义。主义。增上义。是为根义。所言主义。与谁为主。谓即眼根。与眼识为主。生眼识故。如是乃至身根。与身识为主。生身识故。
云何眼根。谓以色为境。净色为性。谓于眼中。一分净色如净醍醐。此性有故。眼识得生。无即不生。
云何耳根。谓以声为境。净色为性。谓于耳中。一分净色。此性有故。耳识得生。无即不生。
云何鼻根。谓以香为境。净色为性。谓于鼻中。一分净色。此性有故。鼻识得生。无即不生。
云何舌根。谓以味为境。净色为性。谓于舌上。周遍净色。有说。此于舌上。有少不遍。如一毛端。此性有故。舌识得生。无即不生。
云何身根。谓以触为境。净色为性。谓于身中。周遍净色。此性有故。身识得生。无即不生。
云何色。谓眼之境。显色。形色。及表色等。显色有四种。谓青黄赤白。形色。谓长短等。
云何声。谓耳之境。执受大种因声。非执受大种因声。俱大种因声。
诸心心法。是能执受。蠢动之类。是所执受。执受大种因声者。如手相击。语言等声。非执受大种因声者。如风林驶水等声。俱大种因声者。如手击鼓等声。
云何香。谓鼻之境。好香、恶香、平等香。好香者。谓与鼻合时。于蕴相续。有所顺益。恶香者。谓与鼻合时。于蕴相续。有所违损。平等香者。谓与鼻合时。无所损益。
云何味。谓舌之境。甘醋醎辛苦淡等。
云何触一分。谓身之境。除大种。谓滑性、涩性、重性、轻性、冷饥渴等。
滑谓细软。涩谓粗强。重谓可称。轻谓反是。暖欲为冷。触是冷因。此即于因。立其果称。如说诸佛出世乐。演说正法乐。众僧和合乐。同修精进乐。精进勤苦。虽是乐因。即说为乐。此亦如是。欲食为饥。欲饮为渴。说亦如是。已说七种造触。及前四大十一种等。
佛说五蕴。谓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云何色蕴谓四大种。及大种所造色。云何四大种。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此复云何。谓地坚性。水湿性。火暖性。风轻性。界者。能持自性所造色故。
云何四大所造色。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声香味。及触一分。无表色等。造者因义。根者最胜自在义。主义。增上义。是为根义。所言主义。与谁为主。谓即眼根。与眼识为主。生眼识故。如是乃至身根。与身识为主。生身识故。
云何眼根。谓以色为境。净色为性。谓于眼中。一分净色如净醍醐。此性有故。眼识得生。无即不生。
云何耳根。谓以声为境。净色为性。谓于耳中。一分净色。此性有故。耳识得生。无即不生。
云何鼻根。谓以香为境。净色为性。谓于鼻中。一分净色。此性有故。鼻识得生。无即不生。
云何舌根。谓以味为境。净色为性。谓于舌上。周遍净色。有说。此于舌上。有少不遍。如一毛端。此性有故。舌识得生。无即不生。
云何身根。谓以触为境。净色为性。谓于身中。周遍净色。此性有故。身识得生。无即不生。
云何色。谓眼之境。显色。形色。及表色等。显色有四种。谓青黄赤白。形色。谓长短等。
云何声。谓耳之境。执受大种因声。非执受大种因声。俱大种因声。
诸心心法。是能执受。蠢动之类。是所执受。执受大种因声者。如手相击。语言等声。非执受大种因声者。如风林驶水等声。俱大种因声者。如手击鼓等声。
云何香。谓鼻之境。好香、恶香、平等香。好香者。谓与鼻合时。于蕴相续。有所顺益。恶香者。谓与鼻合时。于蕴相续。有所违损。平等香者。谓与鼻合时。无所损益。
云何味。谓舌之境。甘醋醎辛苦淡等。
云何触一分。谓身之境。除大种。谓滑性、涩性、重性、轻性、冷饥渴等。
滑谓细软。涩谓粗强。重谓可称。轻谓反是。暖欲为冷。触是冷因。此即于因。立其果称。如说诸佛出世乐。演说正法乐。众僧和合乐。同修精进乐。精进勤苦。虽是乐因。即说为乐。此亦如是。欲食为饥。欲饮为渴。说亦如是。已说七种造触。及前四大十一种等。
云何无表色等。谓有表业。三摩地所生。无见无对色等。有表业者。谓身语表。此通善不善无记性。所生色者。谓即从彼善不善表所生之色。此不可显示故名无表。三摩地所生色者。谓四静虑所生色等。此无表色。是所造性。名善律仪。不善律仪等亦名业。亦名种子。如是诸色。略为三种。一者可见有对。二者不可见有对。三者不可见无对。是中可见有对者。谓显色等。不可见有对者。谓眼根等。不可见无对者。谓无表色等。
第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