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草原帝国>欧洲的匈奴人(3)

欧洲的匈奴人(3)

欧洲的匈奴人——阿提拉
我们对公元前35年以后西匈奴人的下落一无所知。就是在这一年,流亡的郅支单于率领一部分匈奴部落从蒙古高原进军咸海及巴尔哈什湖以北的草原,最终被一支中国远征军所追杀,他所领导的部落中的幸存者就在那里生活了几百年。但因为他们并没有邻近某个大的文明民族,所以他们的行为没有被记载下来,我们也就无法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历史。直到公元4世纪,他们才重新来到欧洲,与罗马世界相接触。
我们已经知道,黑海以北的俄罗斯草原是被萨尔马特人所占据,他们从公元前3世纪起就取代了那里原有的斯基泰人。如同斯基泰人一样,他们也属于伊朗的北方民族。大部分萨尔马特人游牧于伏尔加河下游与德涅斯特河之间。某些萨尔马特部落过着半独立的生活。例如,阿兰人,他们游牧于库班河畔的特勒克河地区;罗克索兰人,他们从公元62年起就定居在顿河下游;牙兹格人,他们从公元50年起就占领了提索河与多瑙河之间的大片土地;达西亚人,他们居住在罗马行省与班诺尼亚之间的平原上,也就是现在匈牙利的中心;巴思达尔尼人从中间将萨尔马特人与罗马帝国分开,即使在图拉真皇帝吞并了达西亚之后也是如此。巴思达尔尼人是东日耳曼人,他们从公元前200年时起,沿着北喀尔巴阡山脉来到德涅斯特河流域,直至该河河口,形成了人所共知的日耳曼人的第一次“东侵”。公元200年左右,从维斯瓦河下游来的日耳曼人(瑞典的哥特人)开始新的迁移,与萨尔马特人争夺俄罗斯南部的平原。公元230年,哥特人到达了这次迁徙的终点,他们在黑海岸边攻打罗马帝国的奥尔比亚城。
当时,第聂伯河下游的哥特人、东岸的萨尔马特人以及阿兰人瓜分了俄罗斯南部,但克里米亚半岛仍然是希腊-罗马的王国,也就是恺撒们的属国。哥特人分作两个部分:在顿河至德涅斯特河下游居住的东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下游至多瑙河居住的西哥特人。第三个哥特人部落是格比德人,他们曾经于公元270年征服了奥里连大帝统治的达西亚。在基辅以南的车尔尼亚柯夫与位于第聂伯河下游的克尔逊附近,发现了尼古拉也夫卡的哥特人大公墓时代(公元世纪)和萨尔马特人的库班古冢群时代的金质盾牌和衣钩,这是萨尔马特艺术的代表。在北方,当时芬匈人居住在俄罗斯东部和中部的森林里,在那里能够清晰地感觉到萨尔马特文化对喀山附近的皮亚诺波尔文化(约公元100~300或400年)的影响。同时,在西方的喀鲁加〔古物〕中发现了日耳曼-罗马式风格的衣钩(公元3~4世纪)。这是匈奴人出现时南俄罗斯的情况。
西匈奴人的后代,历史上的游牧民族,为什么要离开咸海以北的草原而进入欧洲呢?我们不知道原因。公元374年左右,在一个被约南德斯称作“巴拉米尔”或“巴兰贝尔”的领袖的指挥下,他们渡过伏尔加河下游,在顿河击败并降服了特勒克河与库班河流域的阿兰人,然后攻击了第聂伯河以西的东哥特人。该部落的国王额玛纳里什战败后因失望而自杀,他的继承人维帖麦尔也被杀死。于是,大部分东哥特人向匈奴人投降。而西哥特人在入侵者来临之前就渡过多瑙河远逃到罗马帝国(公元376年)。不过,大部分库班与特勒克的阿兰人在暂时向匈奴人投降后,仍然在当地生活。公元10世纪前后,他们推翻了拜占廷的基督教,成为近代奥塞梯人的祖先。而其他阿兰人则到西方去参加了日耳曼人的大侵略,其中有些部落定居在高卢的卢瓦尔河上游。另一些部落则到了西班牙,在伽里西亚,他们与西哥特人组合成了一个民族。可以想像这种混和种的人有了加泰罗尼亚(Catalonia,即哥特-阿兰人)一名。
安缅·马赛林与约南德斯曾经很准确地描述了匈奴人入侵罗马与日耳曼时的恐怖景象。安缅·马赛林写道:“匈奴人的残暴与野蛮超过了人们的想像。他们划破自己小孩的面颊后长成瘢疤以防止胡须的生长。他们的身体又粗又矮,胳膊十分粗壮,脑袋出奇的大。他们的外表是可怕的,他们的内心也如同畜牲一般。他们的食物根本不经过烧煮,也不加任何调料,他们只吃野草根和被马鞍压软了的肉。他们不知道犁的使用,更不知道房屋是用来居住的。他们是永远的游牧者,从小就习惯了寒冷、饥饿和干渴。他们的牧群拉着装载他们家属的大车随着他们迁徙。在车上,他们的妻子纺着线,缝制他们的衣服,生育和抚养他们的小孩。如果问到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就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他们平时只穿一件麻料裤子和一件用碎野鼠皮缝制的宽袖上衣。暗色的裤子有时会腐烂在他们身上,因为他们除了不穿它时,从来不知道更换。再加上一顶有前檐的帽子或一个帽顶堆在后面的无檐的帽,以及缠在他们长毛腿周围的山羊皮,这些就是他们全部的行装。他们的鞋子没有式样和大小,十分不利于行走,因此他们的步兵是不堪一击的。但只要一跨上马,他们就像被钉在马背上一样。他们的马又小又难看,但它们不知道疲乏,奔跑时像闪电一般。他们在马上度过一生,有时骑在马背上,有时则像妇女一样侧身坐在马背上。他们在马背上开会、做买卖、吃、喝,甚至将上身趴在马颈上睡觉。在战场上袭击敌人时,他们会发出可怕的叫声。如果发现有抵抗,他们很快便逃走,但以同样的速度再回来时,则一直向前冲击,冲破面前的一切障碍。他们不知道如何攻下一个要塞和击破一个有防御的阵地。但他们具有无可比拟的射击术,他们能从惊人的距离射出由尖骨制成的像铁一样坚硬的并能致命的箭。”
西多因·阿波勒额尔认为,匈奴人的体格是在童年时受到一种人为的变形的结果。他告诉我们,这些扁平头的人样子十分可怕。他们的鼻子是塌的(“一种畸形的扁平瘤”),颧骨是突出的,眼睛深陷在山洞似的眼眶里,“但锐利的目光时刻警觉地注视着远方。游牧人鹰一般的眼睛习惯于侦察无穷无尽的空间,会辨别出直至草原边际的人群或马群。西多因·阿波勒额尔还用一句诗来描写草原上令人惊奇的骑士模样:“当他们站立的时候,是中等以下的身材;而在马上时,则显得很高大。”
把他们的形象同中国史学家眼中的匈奴人形象作一个比较是非常有意义的,他们的外貌和气质完全相同,与中国和基督教信徒眼中的蒙古人的形象完全相同(公元13世纪)。他们是突厥或蒙古人,是草原上的人,是经常骑马的游牧者,他们有扁平的头,强壮的身体,短的腿,是亚洲高原上窥视农业地区边际的“骑射手”。在将近150年的时间里,他们对定居者的文明世界进行过无数次的掠夺。
由于阿兰人与东哥特人的降服,以及西哥特人的流亡,匈奴人成为从乌拉尔山到喀尔巴阡山之间所有大平原的主人。占领了喀尔巴阡山的瓦拉吉亚平原之后,他们紧接着又占领了匈牙利平原,将格比德人变成了他们的属民。在那里,他们将领地扩充到多瑙河的南岸(公元405年)。此时,他们分作三个游牧部落,由三个领袖(三个兄弟)统治着,分别是罗干思、孟卓克及韩克答儿。公元425年,他们同时在位。公元434年,孟卓克的两个儿子布列达与阿提拉成为统治者,但很快后者就把前者除掉了。
于是,阿提拉便开始了他的征服。公元441年,他向东罗马帝国宣战,渡过多瑙河,夺取了塞尔维亚的埃苏斯城,抢掠了菲力波波利,蹂躏了色雷斯,并抢劫了阿喀迪鄂波利。公元448年,东罗马帝国与阿提拉签定和约,割让给他从多瑙河到尼什高地的一块长方形土地(现在的贝尔格莱德与乞思朵洼之间)。
公元451年1~2月间,阿提拉在匈牙利平原集中兵力,率军出征高卢,在到达莱茵河北岸时与日耳曼人会合。渡过莱茵河之后,他进攻罗马帝国的高卢(当时由罗马贵族艾茨统治)。同年4月7日,他焚毁了梅斯,进而包围奥尔良。6月14日,由于艾茨所率领的罗马帝国军队和国王狄奥多里所率领的西哥特军队同时进行抵抗,该城被解围。在特罗耶以西的莫里亚库斯的一场势均力敌的战役中,阿提拉被罗马人与西哥特人挡了回去。这次战役(公元451年6月底)拯救了西方世界。
在这次失败后,阿提拉且战且退,一直退到多瑙河,并在那里渡过了冬天。第二年春季,他入侵意大利。在长时间围攻阿乞烈后,终于攻克该城,并进入城内进行破坏。夺取米兰和巴威亚后,阿提拉立即宣称要进军罗马。当时罗马的皇帝瓦伦丁三世已经逃走了。不过,阿提拉被罗马圣来奥大主教说服,没有向罗马推进。在接受罗马的贡物,并和凯撒的一个公主敬诺里亚结婚(公元452年7月6日)之后,阿提拉重新回到班诺尼亚,并于第二年去世。
哥特史学家约南德斯为我们描述了一个非凡的阿提拉形象,他是典型的匈奴人,身材短小,胸部宽阔,头大,眼睛小而深陷,鼻塌,面色暗淡,胡须了了无几;他发怒时很可怕,他把给别人带来的这种恐怖当作政治工具;他所使用的计谋与中国六朝时匈奴征服者所使用的几乎是一样的;他说话时总是将事实夸大,这种险恶的居心被用在了破坏活动(阿乞烈城被彻底夷为平地,自阿提拉走后再也没有把它重建起来)和集体屠杀中,主要目的是给对方一些教训。除此以外,约南德斯与普里司可斯把阿提拉描写成一个正直的审判官,他对仆人们十分优待,对被降服的人十分仁慈。他在奢侈的野蛮人中间过着简朴的生活,别人都在使用金质碗碟的时候,他却在用木制的器具。同一个史料提供给我们他的另一面,他很迷信,盲目地轻信萨满教,他的酒瘾会使典礼变成一幅醉鬼图。同时,他对待大臣与书记官,则有所顾虑,就像希腊人对待鄂尼格思,罗马人对待鄂烈思忒,日耳曼人对待埃德科一样。最令人惊奇的,这位游牧部落领袖的特征是常常选用灵活多变的政治策略,而不使用战争。就是在战争中,他也首先是一位指挥官而不是一员大将。另外,这个蛮族人在执法时显得有些刚愎自用,总能给自己找到合理的借口,认为自己是绝对的权威。他的这些特点与另外一位草原英雄成吉思汗有些相似。
阿提拉的帝国以突厥人为核心,同时包括散布于乌拉尔山与莱茵河之间的所有蛮族,如萨尔马特人、阿兰人、东哥特人、格比德人等。与成吉思汗的帝国一样,在蒙古大旗下的不仅仅是蒙古人,还有突厥人和通古斯人。阿提拉于公元453年过早地去世,这个混杂的帝国也就随之自行灭亡了。东哥特人与格比德人首先叛变,他们在班诺尼亚的一次大的战役中将匈奴人人击败,阿提拉的长子埃拉克在此次战役中被杀(公元454年)。
这时,匈奴人在阿提拉的儿子腾吉齐克的率领下又重新回到俄罗斯草原,而阿提拉的其他的儿子则来到了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将阿提拉的一个儿子埃讷克安置在多布鲁甲,另外两个儿子额木尼查尔与乌金都尔安置在麦西亚。而腾吉齐克又一次率领匈奴人在多瑙河下游攻击东罗马帝国,结果战败并被杀死。他的头颅被陈列在君士坦丁堡的马戏场里(公元468年)。
之后,残留下来的匈奴人部落分为两部分,生存于黑海以北的地方,库特里果尔匈奴游牧于亚速海以北,兀都果尔匈奴人则流浪于顿河入海口入附近。这两个匈奴人部落很快就变成了仇敌。他们之间的分裂是拜占廷运用外交手段在暗中进行挑拨引起的。公元545年左右,查士丁尼大帝曾鼓动兀都果尔的散的勒克王子去攻击敌库特里果尔的匈奴部落,库特里果尔人遭到散的勒克王的屠杀。但他们在国王匝别干统治的时候得到了复兴。公元558~559年冬季,匝别干和他的部落从冰上渡过多瑙河,出人意料地在君士坦丁堡城下出现。但由于贝塞留将军拯救了首都,匝别干又重新回到顿河草原,在那里继续和散的勒克国王进行斗争。两个兄弟部落间的战争再次开始之后,一直难以和解。当第三个游牧部落,阿瓦尔人从亚洲到来的时候,这场战争还在进行着。阿瓦尔人把他们都击败后,全部占领了俄罗斯草原帝国。这次新的侵略引起了亚洲高原的几次革命,是突厥历史上的奇迹。
c
##成吉思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