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诸佛要集经>第10章

第10章

如三千世界。举一大桴如千世界。于是女前挝此大鼓。具足一劫若复过劫。不能令女耳闻音声。况复欲使从三昧兴。未之有也。文殊欲知此女三昧。寂定静安终不兴移。道慧如是威德无限。文殊问佛。谁能堪任感动此女从三昧兴。佛报文殊。唯有如来能令兴起。复有菩萨。名弃诸阴盖。亦能使兴。佛这发意。此族姓子名德之勋。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动。天王佛边。有一菩萨。名曰灯明王。为佛侍者。前问佛言。今何因缘地大震动。佛告侍者。向者这叹弃诸阴盖菩萨名故。三千大千世界为大震动。又及他方诸佛刹土诸如来等。所在方面叹斯名者。其地亦复六反震动。时会菩萨皆怀饥虚。欲得见弃诸阴盖菩萨所在。文殊师利亦复俱然。文殊师利。见诸菩萨心之所念。亦自敬乐欲令女兴。白天王佛。善哉世尊。愿垂威光。一切会者悉怀渴仰。咸欲得见弃诸阴盖菩萨大士。如来普愍。唯显神足无极道圣。使族姓子诣斯佛土。讲演深法诸菩萨闻。因当习学至真之谊。并使女从三昧兴开示不及。尔时灯明王菩萨大士。问天王佛。其族姓子。为在何方何佛刹土。其土如来所号为何。其佛报曰。下方过此恒河沙等诸佛刹土。界名锦幢。其佛名曰师子鹰象顶吼如来至真等正觉。现在说法。彼之佛土纯诸菩萨。被大德铠不可思议。具足充满于其佛土。如来恒宣不退转轮。弃诸阴盖菩萨大士。游于彼国。天王如来自在其座。右足大指演金色光。其光名曰请诸菩萨。这放此明。照下方恒河沙等诸佛刹土。
其明则曜弃诸阴盖菩萨之身。绕之七匝于顶上没弃诸阴盖菩萨自念。今何以故。柔软清和无极光明。绕吾七匝没其顶乎。寻即知之。天王如来快欲相见。时便往诣师子鹰象顶吼如来所。稽首足下。白其佛言。欲诣上方普光世界天王佛所。今彼如来欲得相见。佛言往族姓子。宜知是时。师子鹰象顶吼如来边。有菩萨名众告义。为佛侍者。前白佛言。我等欲见普光世界及天王如来。师子鹰象顶吼至真正觉。悦可之。寻时演出眉间相光。照于上方恒河沙等诸佛刹土。通普光界。悉共遥见天王如来诸菩萨众眷属围绕。而为说经。佛身独显如紫金山。其佛光明踰日月明。犹明眼者对观人面。悉了了分明。一切众会见天王佛。亦复若斯。及诸菩萨。时弃诸阴盖菩萨。与五十万菩萨。没彼佛土。发意之顷。至普光界天王佛所。弃诸阴盖与诸菩萨。偏出右肩礼天王佛。头面自归绕之三匝退住虚空。时诸菩萨解了诸身三昧正受。弃诸阴盖即如其像而见瑞应。显示神足空中散花其堕如雨。其华皆散天王如来前后左右。此华畅音说微妙义。
师子鹰象顶吼如来至真。敬问无量。圣体康宁进止轻利势力安耶。时彼众会怪未曾有。谁之威神令此众华出柔软音宣传意敬。文殊师利。问天王佛。唯然世尊。谁之圣旨。雨此众花演微妙音。佛报文殊。弃诸阴盖菩萨威变。又问世尊。今为所在。佛言。在上空中。解了诸身三昧正受。又问。诸菩萨众何以不现。佛言。弃诸阴盖菩萨威神。使不得现。文殊师利心自念言。吾当以是三昧正受。求诸菩萨。为在何所。弃诸阴盖菩萨。即知便没形。而谓文殊。于意云何。唯有是一解了诸身三昧定乎。莫造斯观。解了诸身三昧定数不可称限。向者三昧。如大海中别一渧耳。我身诸定三昧坐兴不可称载。仁者造来所未闻名。文殊师利复自念言。宁可思察吾本往世所修妙行。缘是必得成此三昧。寻如所念即如其像。一弹指顷具诸三昧。时天王佛告众菩萨。诸族姓子。皆共观斯精进之业。而致超踰殊特之义。诸余菩萨。亿百千劫。勤行积德乃逮此定。今者文殊。一弹指顷辄悉具之。文殊师利白天王佛。唯垂当现。此诸菩萨众会族姓。咸欲见之。弃诸阴盖与诸菩萨。稽首佛足寻没其身。问文殊曰。宁相见乎。答曰不见。天王如来。告弃诸阴盖菩萨。敢来众会咸欲相见。当自现身。及诸菩萨寻即受教。与诸正士菩萨之等从三昧兴。稽首佛足。绕之三匝。退在一面。如本所誓化作莲华而坐其上
于是文殊师利。谓弃诸阴盖菩萨。感此女子令三昧起。答曰且止。虚空界者无有三昧。亦不兴起。又虚空者不可动摇。向者文殊而发此言。感令是女从三昧起。当以其名从定起耶。若以色乎。为以识也。计色自然不为三昧。亦不正受亦不兴起。其识自然不为正受。亦不兴起。一切诸法亦无本净。亦不正受无所兴起。今我当起何所法乎。假使文殊。诸法三昧吾当令兴。永无正受当何所兴。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悉无兴立。亦无存亡。天王如来告弃诸阴盖。汝族姓子。感此女人从三昧起。白佛我不堪任于如来前兴显己功。我身宜当覆感。至真如来应当感此女人从三昧兴。正使我任能令此女从三昧起。如来至真普了诸法慧无挂碍。随时说法靡不通畅。应当令女从三昧起。见佛道神莫不欣悦皆发大意。时天王佛。以兴定意三昧正受。这定意已。应时于彼三千大千世界。诸天龙神及世间人。诸菩萨众三昧正受者。及与彼女皆从定起。这从坐起。十方寻时六反震动。咸皆踊上住虚空中。当尔之时。无数百千诸天来会女住虚空。佥雨青莲红黄白莲华供养如来。于时文殊问离意女。至未曾有寂然之行。所得三昧不可及逮。其女报曰。文殊且止。勿怀妄想。寂三昧定永无逮得。所以者何。诸佛世尊。所修道慧无所得也。其有得者则有所失。诸法澹泊默然寂静。其寂静者无所复寂。又其寂静亦不三昧。无有正受亦不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