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宋史新编>第十四章不爽就开战

第十四章不爽就开战

赵匡胤的怀柔政策和高官厚禄的承诺对后周的文官集团形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力,让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们的心中就像是有千斤的石头落下了地,对于这些文官来讲,这样的承诺对他们俩说就已经是非常的好了,在这样的动乱的时代,只要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就是一件值得欢欣鼓舞的事情,我相信等到他们回到家中一定会和自己的妻儿抱头痛哭的,应为自己还活着,不但活着,而且还可以活的很好,至少在现在来讲是这样的。
文官的懦弱是那个特殊的时期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文官所要依附的是什么?是他们一直要全力维护的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决定这他们的切身利益和安全保障,没有理由去不和统治阶级的上层人士打好基础,只要是给皇家做事就行,至于皇帝是谁并不重要。
文官的尴尬身份同样制约着他们的行动和自己的言行,所谓家里有家伙,腰杆子才硬,但是文官除了有自己的这张嘴,其他的好像没有什么可以拿到台面上来讲条件的东西了,所以注定文官只是从属地位,在这个时代的文官更加是如此。
但是远在边关的将领并不是待宰的羔羊,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的具有不可预知性,什么东西都可以被改变,即使是已成的事实,也是不确定的,因为他们具有足够的实力去否定这些游戏规则,也有实力去制造游戏规则,赵匡胤想去制定自己的一套游戏规则,并且希望所有人都能够在非常安静平和的状态下去按照自己的这套游戏规则继续着这个惊险刺激的游戏。
但是,偏偏就有那么一些人并不想遵守这样的游戏规则,不想被束缚,更有甚者还想去改变这样的规则,从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更加能够让自己心中满意的生存状态,李筠就是这样的人,他并不想看到曾经在一朝为官的赵匡胤现在确实高高在上的皇帝,九五之尊,更加忍受不了还要在赵匡胤的面前卑躬屈膝,俯首称臣。
这股子火气在赵匡胤派遣使者到李筠驻守的璐州(治所在现山西长治)传达赵匡胤的圣喻的时候就已经爆发出来了,赵匡胤的使者到达了璐州,将赵匡胤想将李筠升为中书令,让李筠到朝中为官的想法告诉了李筠,但是李筠对于这样的承诺并不是很感冒,说句实在话,要是论军功,其实李筠并不在赵匡胤之下,虽然,赵匡胤在柴荣在世的时候一直在柴荣身边为官,柴荣很是信任,并且提升的很快,但是,李筠驻守的地方也是相当的重要,璐州是后周和北汉的边界,北汉和契丹的军队时常和李筠的军队有摩擦,北汉一直对璐州是虎视眈眈,早有一口吃下的想法,只是无奈李筠这块骨头实在是难啃,稍不留神就会磕掉自己的牙齿,以至于北汉也不敢轻举妄动,一直在需求机会,为了等这个机会,一等就是九年,李筠在公元951年的时候开始驻守璐州,一直到后周被灭亡,现在赵匡胤建立了宋朝之后,还是在驻守璐州,整整一个周朝,李筠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自己驻守的璐州,现在赵匡胤一纸诏书就想把李筠调走,李筠肯定是不会干的,再者说,李筠在外当着节度使,可比到了京城去当个什么中书令要舒服的多,璐州毕竟虽然是边疆,但是在这里山高皇帝远的,朝廷对李筠也是鞭长莫及,手中有兵,可是比到了京城处处受到限制要强上许多。
赵匡胤的使者大老远的从开封而来,舟车劳顿的,想来也挺不容易的,古代的交通工具不像现在的这么舒适,现在你说我想去哪,直接动车,或者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就直接坐飞机去了,在车上睡一觉,等到睁眼的时候,就已经到了目的地了,但是,在一千多年前,可是没有这样的待遇的。
人家使者来了,作为东道主,好歹也得表示一下吧,再怎么说一顿饭还是要请别人吃的,李筠好像根本就不想让这顿饭好好的吃下去,这个时候,李筠不知道从哪里把郭威的画像给找到了,也许是他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这个李筠就把郭威的画像挂在墙上,摆上香案,立上牌匾,给郭威上上香了,情到深处,这个能够拉开一百斤的大弓并且在沙场上出生入死从不退缩的人竟然哭了,这让使者和那些幕僚们是目瞪口呆,这是唱的哪一出。
可想而知,这顿饭吃的并不是很好,肯定是酒也没喝好,菜也没吃好,饭也没吃饱,结果肯定是使者回去,把这个事情告诉了赵匡胤,这赵匡胤对李筠可就有了防备了。
要说李筠在饭局上的那些个举动其实并不是很明智,本来嘛,如果你要是想反了,在使者来的时候你就应该把那使者给解决了,就算是不解决,在酒桌上你应该不露声色,让使者看不出什么毛病,回去之后也不会让赵匡胤加强戒备,但是李筠是既没有杀了使者,而且还让使者回去,并且还是在使者看出了李筠的反心的情况下,从而使李筠在一开始就失去了先机,军事行动的隐蔽性也没有了,把自己完完全全的暴露在了赵匡胤的视野之中。
李筠知道想凭自己的这一州之兵力想和赵匡胤对抗还是显得后劲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李筠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又或者说是为了报答郭威,就派自己的牙将刘继冲前去北汉寻找外援,李筠在璐州这么多年,年年和北汉征战,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有联合北汉的时候,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李筠和北汉的联合就是属于这样的一种情况,当然了,北汉的皇帝刘均在看到这样的书信之后当然是高兴了,因为不管李筠和赵匡胤的结果如何,最大的获利者都将是他,他可以进退之间,坐收渔翁之利,李筠优势,就帮助李筠打败赵匡胤,赵匡胤优势,就借机除掉李筠,少一个心腹大患,于是,刘均差人给李筠送了一封愿意联合的书信,答应李筠发兵的时候也出兵相助。
李筠在有了外援之后,就放开了手了,拉开战争导火索的是李筠派人诱杀了泽州刺史张福,并且占据了泽州,北汉也在这个时候派来了援军。其实,赵匡胤早就对李筠有了防备,就等着李筠出手,这个导火索被李筠一点然,赵匡胤马上就做出了反应,就在李筠率领大军准备南下的时候,赵匡胤早就让慕容延钊在那里等着李筠了,李筠虽然在与北汉的战争中屡战屡胜,但是这一次李筠却是遇到了一个真正难缠的对手,双方在长平一战,李筠惨败,首战失利的李筠士气受到了大挫,只得仓惶退兵,赵匡胤对这个敢于不听自己命令的边关将领可是有欲除之而后快的冲动的,这次,赵匡胤要亲眼看到这个李筠倒在自己的面前,赵匡胤自己带着军队和讨伐李筠的石守信的部队会合,联合大军在泽州城南打败了李筠的主力部队,至此李筠在战场上就失去了能够和赵匡胤相抗衡的力量,开始转攻为守,想等待着北汉刘均的援军到来,但是最终刘均的大军并没有前来相助。
刘均在看到李筠被赵匡胤打的大败,兵败如山倒,哪里敢轻易的出手,想想看,李筠在璐州的这些年,北汉可是没有尝到什么甜头,但是现在赵匡胤率领大军一来,战争才刚刚开始,李筠的主力就被消灭殆尽,可想而知两国军队之间的差距。
李筠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退守到了泽州城内,不知道现在的李筠是不是感觉到了孤独,又没有一种被人带上紧箍咒,牢牢的掌控住的感觉,李筠曾经一直想逃离这样的感觉,在柴荣当政的时候,李筠就没有答应柴荣的诏令,仍然是领着太尉的官衔在璐州这一州之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李筠对于柴荣的态度也是傲慢的,但是那个人是柴荣,是五代十国时期唯一的一个明君,这次,李筠还是用那样的方式来对待赵匡胤,只能说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最终,泽州城被攻破,李筠在没有了任何退路的情况下,投火自焚,据说,在李筠投火自焚之前,天空上出现了一颗红色的星星,划破长空。
李筠的命运是悲惨的,但是,有着这样命运的又何止李筠一个。
李筠的战败,对于赵匡胤来说自然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了,这样一来就可以对那些想要蠢蠢欲动的将领们一个威慑的作用,李筠在众多的将领中有着一定的地位,资历高,战功卓著,用这样的人来震慑群臣是再好不过了。
但是,就在朝中其他的人被赵匡胤的这次军事行动深深的折服的时候,却有一人对李筠的死扼腕痛惜,懊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