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波澜动荡的皇朝>第14章项籍会稽放狂言

第14章项籍会稽放狂言

秦始皇三十七年正月(即公元前210年正月),秦始皇传下命令,准备巡游江南。这一年他五十五岁。秦始皇统一后的十年中,多次出外巡游。他先后到达北地、上郡、渤海、琅琊、泰山、蓬莱,足迹几遍名山大川及战略要塞。然而江东一带他还是第一次去。这是他的第五次大规模出巡,也是最后一次巡游东方。
陪同秦始皇出游的重臣有左丞相李斯,十八子胡亥,中东府令赵高等人。蒙毅率三万大军担任护卫。
二月初,一行人浩浩荡荡,离开咸阳向南开进。秦始皇乘坐豪华的车,这种车可坐可躺,车上宽敞,车身也高大。左丞相李斯的马车走在前面,后面跟着胡亥的马车,赵高的马车垫后。车队的前方是五千名骑兵开道,其余两万五千名步卒徒步跟在车队的两翼及后面。车队中的十几乘生活用车上坐着数十名厨师,他们专门负责皇上的饮食。另外,还有十余乘帏幔花花绿绿,鲜艳夺目的马车,上面坐着近百名美丽的宫女,她们负责皇上的起居。——秦始皇每次出游都要带上不少宫女,一面游玩,一面与宫女作乐,好不惬意。人生之美事莫过于此矣!
为了这次出游,咸阳宫准备了足足一个月。赵高忙上忙下,忙里忙外,挑选马匹,装饰车辆,选择厨师,每一道环节都是他亲自定夺的。轮到挑选宫女时,赵高犯了难。因为以秦始皇的身体状况不宜多带宫女。他拿不定注意,立即去请示皇上,秦始皇眼一瞪:跟前几次一样,只带一百人!赵高不敢违抗,只得照办。赵高在多达四千名宫女中反复筛选,最后确定了一百名宫女与皇上同游江东。其间,赵高也得到了不少便宜。一些宫女为了达到与皇上同游,梦想怀上龙种之目的,私下里与赵高搂抱,给赵高奉送金银珠宝器物,赵高也借此发了一笔小财。
皇上的行进路线及出行时间是经过反复占卜确定的。
这一日,秦始皇的车队到达云梦泽畔。云梦,江中之大泽也,方圆数百里。泽中岛树星罗棋布,飞鸟或绕树起舞,或翱翔天空,走兽时隐时现,水中鱼虾戏游。虽天气尚冷,但云梦上空升腾着水雾。
大泽中,农人正手扶耙犁耕种,扬起的鞭子不断发出“啪、啪”的声响。水中不时有苇舟划过,渔人站在船上一边撒网一边唱着当地的歌谣:
“南风之薰兮,可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阜吾民之财兮。”
耕种的农人也以古老的民歌相酬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秦始皇坐在车上听着当地百姓的歌唱,一时兴起,便附和了一阙秦中民歌: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
君子至止,黻衣绣裳。
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站在小船上撒网的渔民听见秦始皇如是吟咏,口中又吟道: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一老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园果搏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可任兮。
纷宜修,而不丑兮。”
这时李斯已跳下车来到秦始皇近前。秦始皇探出头问李斯道:“左丞相,云梦的农人渔人都读书乎?”
李斯答道:“听他们唱诗的样子是读了一些书的。”
“站在小船上的渔夫刚才唱的是不是屈平的诗?”
“屈平的《橘颂》。”
“他们怎么能够学这些东西呢!命他们过来,朕要问一问他们!”秦始皇面露不悦之色。
旁边的卫士向泽中大叫道:“喂,那边的农人、渔人,你等快快到这里来,皇上要问你们,还不快快过来拜见皇上!”
渔人听见叫声,便划起小船向远处飘去,一会儿就消失在了树林杂草丛中。农人听见吆喝声,便停止了耕地,卸下牛犁,赶着牛,扛起农具向远处的村庄走去。
秦始皇在车上暴跳如雷,大叫道:“这些刁民!快,蒙将军,把他们给我抓来,我要亲手杀死他们!”
蒙毅立即命令身边一军尉:“快,带人把那几个逆贼抓来!”
军尉带领数十人,手持刀剑沿着水边转来转去,无法涉过水去,根本没有可以通向泽中村落的道路。
看无法涉水,军尉只好返回:“报告皇上,到处是水,无路可走,没有舟船,无法到达泽中的村落。再者,泽中洲岛密布,树木遮掩,杂草丛生,那几个农人、渔人早已不知去向!”
秦始皇怒道:“一群废物!算了,左丞相、蒙将军,朕不跟那些黔首一般见识,我们还是赶路吧。”
大队人马这才重新列队,沿水边继续向东南方向开进。走了多日,遇一岔路口,李斯命令停下,然后走到秦始皇面前:“陛下,这条道是通往九嶷山的大道,是否祭祀虞舜帝?”
秦始皇答道:“好吧,几年前,朕把他的两个妃子烧死了,神像也扒掉了,今日就给他一个安慰。”
于是,李斯命人设案,摆上牛头、羊头、鸡鸭鹅肉等祭品。准备完毕后,秦始皇让几名宫女扶着走下皇车,来到案前。而后面向南方,双手并于胸前,深深鞠了三个躬。胡亥也急忙跪在秦始皇的身后,顶礼膜拜。数千名骑兵则阻断了周围所有通道,不准让一个行人或车骑通过。
时间不大,遥祭虞舜帝的仪式就结束了。人马在李斯的指挥下,整队继续前行。
大队人马到达江边后,那里已经预备好了数百只大船。人马、车驾全部装上大船,船队排开,依次向东顺流而下。江面上的商船及摆渡的游船,一律靠边停运,等待皇家船队通过。
将到会稽时,秦始皇问随行的李斯等人:“据说会稽此处人杰,诸君可知此处有何名门望族?”
李斯道:“名门望族倒不再多见,越王勾践、吴王夫差之后皆衰微,早不知去了何处。名人也不再出现,自伍子胥、孙膑、吴起后没再听说过。前两年,据说有人在会稽街头见到了原楚将项燕之后项梁带着他的侄子,匆匆骑马而过。两人手中皆提着大刀、长槊,气势汹汹,横冲直撞,众人躲闪未恐不及。尤其那个年轻的项籍,手中的一把长槊达一百三十斤重,竟能握在手中,使用自如,十分了得。”
秦始皇冷笑起来:“项燕被我大将王翦击败自杀,其后如丧家之犬,到处逃窜,居无定所,难道还有什么大作为吗?”
李斯急忙施礼道:“陛下所言极是。而今皇威浩荡,天下莫不屈服,量他项氏也无所作为了。天下早已今非昔比,诸侯割据,互相纷争,英雄辈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陛下巨擘擎天,令谁死,谁则不敢不死。所以什么英雄豪杰,在皇威之下,都会变得屈膝卑微,不值一提。”
秦始皇听李斯如是说,满意地点点头。
会稽城中,一个高门楼宅院,门楼上雕着两个斗大的字“项府。”项府有一座临着大街的二层木楼,红漆漆成的木地板,室内装饰考究:墙上悬挂着当地名手雕刻的荷花及虎豹等图案的木画,几柄宝剑斜插在墙根处的木桶里,墙角立着一把长槊,四十岁的项梁和二十岁的项羽叔侄二人正俯在靠窗户的一张案子上翻阅竹简。从字迹能分辨出来,他们正在阅读古代的一部兵书《鬼谷子》。
项梁看了一会儿,抬起头望望窗外,嘴里咕噜两句,并点点头,似乎从中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完了,再接着往下看。
项羽年轻气盛,看了一会儿便把竹简哗啦一声扔在了一边,嘴里嘟噜着:“看这些又有何用?难道能为爷爷报仇吗?”
项梁抬起头,训斥道:“不孝之子!让你读书,你不用功,就放弃了,改为学剑,又半途而废!你自己嚷嚷着要学兵法,今教你兵法,可你又厌烦了,你到底能学成什么?”
项羽被斥,遂笑道:“叔叔勿急,我不过时间久了,有点儿困而已,我想来几下武的,舞动几下剑,这样可文武结合,提高记忆力!”
项梁继续低头看书,口中说道:“随你便吧,爱做什么就做去吧。”
项羽站起来,走到木桶前,抽出一把宝剑,在屋里舞动起来。一会儿前刺,一会儿横扫,一会儿后指,一会儿刺天,剑法多变,步法灵活,剑光闪烁,可以看出他的剑术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精熟的地步。
“要练剑,你就下楼到院子里去,整出这么大声音来,影响我看书。”项梁又斥道。
项羽收住脚步,把剑插入木桶,转身跑下楼去。院子里有两个大铁鼎,放在墙角处。项羽一时兴起,走过去,将一个铁鼎放倒,而后弯下腰,双手抓住鼎的两条脚,大喝一声“起来”,将铁鼎高高举过头顶。这个铁鼎重在千斤以上,被项羽举着在院子里旋转,引得佣人、仆女纷纷出来喝彩:“公子厉害!”“公子爷力大无比!”“公子爷天下第一大力气,大力神!”
项羽听到这些赞扬更加兴奋起来,他将一只手放下,单手举着铁鼎在院子里旋转。
众人更是惊叹不已,欢呼声、掌声响成一片。
项羽扔下铁鼎,又抓起另一个铁鼎,高高举起,随即也扔到了地上。
项羽命两个佣人道:“你们二人快把我的长槊抬过来,趁这会儿高兴,让大家开开眼!”
两个小厮跑上楼去抬长槊,他脱掉了外衣,露出粗壮有力的双臂。他勒紧裤带,在地上翻了几个斤斗。八尺半的个子,翻起斤斗来,竟身轻如燕,没有一点儿声响。
小厮把重达一百三十斤重的长槊抬了过来。项羽一把操起长槊在手,大喝一声:“你们都远点儿,别伤着了!”
众人急忙退到墙根儿前,房檐下。项羽轮起长槊盘旋腾挪,长槊呼呼刮风,将树上的枯叶纷纷扫落。
众人鼓掌喝彩。
正在项羽练得起劲时,一佣人慌慌张张从街上回来,高声叫道:“公子爷,街上刚才过去一队骑兵,吆喝着命行人躲避,说皇上巡游至此。”
项羽立即停止表演,把长槊拄在地上,问道:“秦始皇到会稽巡游?”
“听马队的头领是这么叫喊的。”佣人答道。
“嬴政胆子也真大,敢到江东会稽来,不怕有人行刺与他?走,到外面看看去!”项羽提起长槊就往外走。
“混账小子,快上楼去!”项梁正好从楼上下来,拦住了项羽的去路。“还不快快上楼,去闯祸吗?”
项羽自觉有点冒失,便跟着叔叔上楼去了。佣人跑到大门口将大门闩紧,躲在门缝后面向外张望。
叔侄两人上了楼,项羽把长槊立在墙角,而后两人趴到窗台上向下面的街头张望。
又一队骑兵跑过,旌旗猎猎,百姓纷纷躲闪在一旁。
不久,一列马车驶过来,车队的前头是战车,一军尉在战车上大叫道:“跪下,统统跪下!皇上驾到,还不快快跪下!”他用宝剑指着没有来及跪下的人群。人群见状,立即跪在地上,伏下身体,不敢抬头观看。
秦始皇乘坐的皇车过来了。将军蒙毅骑着一匹高大的白色战马,一手拉缰绳,一手按着腰里的宝剑,走在秦始皇车旁,秦始皇坐在车上,掀开车帏不停地向两旁观望。
车子到了“项府”门前,秦始皇命令车停下:“李斯,你过来。”
李斯急忙跳下车,跑到秦始皇车前。
“朕问你,这个‘项府’是不是项燕后代的居所?”
“启奏陛下,据会稽郡守讲,并非项燕之后居所。”
“会稽郡守呢,把他叫过来,朕要亲自问他才能放心。”
李斯向郡守招招手,郡守一溜烟跑到秦始皇近前,深鞠一躬:“陛下,唤微臣不知何事?”
“朕问你,这个题写‘项府’匾额的宅院是不是故楚将项燕之后的居所?”
“启奏陛下,这个‘项府’的主人并不姓项,而是姓陈。原来的项氏已没有人在。臣愿以脑袋担保!”郡守望望窗户上露出半个脸的项梁,见项梁正在怒视自己,于是撒了个谎。
“果真是这样吗?”秦始皇还是不大相信。
“一点不错,臣已数次查过,院中并无项氏居住。”
“好吧,朕就相信你了,起驾!”秦始皇坐着车向前走了。
郡守擦了一把汗,向楼上看了看,长出了一口气,而后跨马追去。
望着远去的秦始皇的车,项羽眉毛倒立,脱口叫道:“此人可以取而代之!”
项梁吓了一大跳,赶紧用手掩住项羽的嘴巴,使其不能再胡说八道。
“小心被其听见,要灭族矣!”
“听见又有何妨?正好为爷爷和父亲报仇!我就用长槊刺穿他的心脏!”项羽缩回头,又狠狠地说道。
“你没看见数万秦兵,你一个人岂能斗得过他?看来,我这几年是白教你了!”项梁怒道。
“是,叔叔,我知道了。”项羽回答着与叔父二人这才相视一笑。
秦始皇的车队没在会稽停留,一直向南行进。出城不久,便抵达钱塘江岸。钱塘江上风大浪急,江面宽阔,无法南渡。于是大队人马沿钱塘江西行一百二十里,在江面较窄且风浪小的地方乘船渡过了钱塘。
大队人马继续行进,这日中午便到达了会稽山的脚下。会稽山自古为名山。山的北坡有一条盘山道可通达山顶。秦始皇下了车,坐上轿子,让人抬着上山。左丞相李斯也坐着轿子上山。胡亥不愿坐轿,要自己徒步上山。军队只上山一少部分,大部分在山下等候。宫女也要上山,但秦始皇让她们留在山下,只有七八个宫女坐轿上了山,因为到山上她们要扶持皇上。几个太监徒步上山,没有那么多轿子让其乘坐。
约走了两个时辰,秦始皇的轿子到达会稽山顶。秦始皇下轿走到禹帝墓前,跟上来的四五名太监赶快将布铺在他跟前,将牛、羊头、鸡鸭、果蔬、珍馐。当地的主祭官走到皇上近前,宣道:“皇上祭祀古代圣君贤主,乃我万民所共愿也。请皇上开始祭拜。”
秦始皇双手合拢放于胸前,双眼微闭,弯腰向帝禹墓鞠躬。主祭官道:“皇上应跟着臣的动作祭拜禹帝,应这个样子,单膝跪地。”他边说边作示范动作。
秦始皇道:“我今只跪禹帝,而不跪其他任何人,下不为例。”说着也学主祭官的样子单腿跪下,然后叩头三次。叩首后,秦始皇从地上爬起来,吩咐道:“请主祭官主持,遥祭南海。”
主祭遵命,目光注视南方的天空,行鞠躬礼,秦始皇也跟着行鞠躬礼。
祭祀完毕,秦始皇转身对李斯道:“朕要在此刻石立碑,以歌颂我大秦的功德。请拿笔墨来,朕欲书写碑文。”
几名太监急忙抬来一张几案,放在秦始皇面前,有人端来笔墨、丝帛。丝帛长宽各有丈余,四个太监每人牵拉一角。秦始皇拿起笔,饱蘸墨汁,在丝帛上飞快写起来: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修长。
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
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
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首高明。
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
……
黔首修浩,人车同则,嘉宝太平。
后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
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垂休铭。
秦始皇写完,对李斯道:“立即命人刻石立碑,十日内我将察看。”遂坐轿下山去了。胡亥、赵高以及宫女也跟着下了山。
几名太监将写好碑文的丝帛折叠起来。李斯命一太监道:“立即查问出此地雕刻名家高手,把其请到这里来。”
太监答应着欲转身离去,主祭官走过来对李斯道:“我这里就有雕刻高手,何必去其它处呢,岂不耽误时间?”
李斯道:“若有此能人,那太好不过了,就劳主祭官唤他过来。”
主祭官向自己居住的茅草棚处招手,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小伙儿急忙跑了过来。
“王今,命你将碑文刻在石头上,务于十日内完成,皇上到时要亲自察看。”
这个王今从几岁就跟父亲学习写字、刻字,十多岁时,方圆几十里内便无人能敌。二十岁时,成了附近郡县写字雕刻的高手名家。据说他就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祖先。
王今先把秦始皇书写的碑文逐一拓在石头上,而后开始雕刻。他日以继夜,叮叮当当,从未停止过。一晃九天过去了,到了第十天的早晨,秦始皇用过早膳,准备上山察看刻石立碑的情况。
赵高劝说道:“皇上不必过于心急,应该没有问题,如果不能按时完成,左丞相难道不想要脑袋了吗?”
秦始皇道:“不,定了的事必须完成,今日朕一定要上山去看个究竟,备轿吧。”
轿夫抬着空轿子跑过来,秦始皇坐上轿子,轿夫抬着他向山上攀登。蒙毅急急忙忙组织军队跑步前进,到前头开路,以保护皇上的安全。
秦始皇到达山顶,走下轿子,寻找那方石碑,然搜寻了一圈也未发现石碑的影子。正要恼怒时,李斯领着那个二十岁的男孩王今走来,王今倒地磕头:“请皇上过目,碑文已经雕刻完毕,就在大禹帝墓右边的悬崖上。”
秦始皇向右边搜查,果然看见崖壁上雕有碑文。他高兴道:“好好,你的创意很好!丞相知道吗?”
“是经丞相大人同意的。”王今趴在地上接着回答。
“你起来吧。”
王今从地上爬起,退立一旁。
“你叫什么名字?”秦始皇望着王今问道。
“回皇上,贱民名叫王今。”
“好啊,王今,朕太高兴了!想不到这会稽山上还有如此忠心的雕刻高手!你不仅按朕的原意把每个字都分毫不差地雕刻在了崖壁上,而且对朕的字作了大胆的修改,更加优美、漂亮、大气!字里行间,充满了一种灵性,在朕的眼里,他们似乎正在飞动!”
主祭官站在秦始皇背后,介绍道:“王今,从几岁就开始练习书写,十岁开始练习雕刻,现为江东第一高手!”
“李斯,这么好的人才,左丞相有何想法呀?是不是把王今拔掇入京?”秦始皇对李斯道。
李斯连连点头称是:“臣知陛下爱惜人才,所以从那天见到他起,臣就一直考虑应当把他提拔重用,为国家出力,不能让他继续在这荒山之上耗费时日!”
“你考虑一个任用方案,呈给朕审批。”秦始皇一边说一边观赏崖壁上的那些字,高兴得合不拢嘴。末了,他对主祭官道:“王今对朕很忠心,对大秦很忠心,想出这么个点子,使朕的文章成为永恒,万年而不落,所以,朕必须重赏于你和王今。李斯,朕决定赏赐给他们黄金五百斤!一会儿下山后,命人送到山上来!”
“臣知道了,一定把黄金送到山上。”李斯急忙回答。
秦始皇吩咐完,立即登上轿子,命轿夫抬自己向山下走去,随从人员也纷纷跟着下山去了。
李斯回头对主祭官和王今道:“一会儿我派人把黄金运来,请二位接收。”
“多谢丞相大人,不然小人也不敢把碑文雕在崖壁上。”王今深鞠一躬。
“好啦,我也得走了,皇上已经走远,我必须跟上去。”李斯说完钻进自己的轿子,四名轿夫一齐用力,抬起他飞快向山下走去。
祭拜完禹帝墓,秦始皇在会稽郡守的引领下乘马车来到灵岩馆娃宫遗址,望着眼前馆娃宫的残垣断壁,秦始皇长叹了一声,其中滋味恐怕只有他本人知道——也许是感叹古人的悲壮,或许是感叹人生之短暂,或许是感叹西施红颜薄命,也许是感叹自己即将衰亡?
会稽郡守凑近秦始皇解说道:“馆娃宫建于四百八十年前的春秋末期,是吴王夫差专门为爱姬西施修建的宫室,其规模之大,其外观之豪华,其陈设之富丽,均为当时天下之最。可惜时日久远,已经颓败,如今只留下这点断壁残垣了。”
秦始皇迈步走入其中,像是对众诉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当年夫差若不是沉湎于美人西施,偏信佞臣伯,错杀忠臣伍子胥,怎么会中勾践、文种韬晦之计?也就不会身死国亡了。女人,祸水也!朕自主政以来,严格禁止后妃参入政事,其朕英明睿智独到之处。”他说完满意地笑出声来。
“是,是,陛下英明,吴王夫差怎能与陛下比呢!”郡守立即拍马屁。
回到停在馆娃宫外的马车旁,郡守急忙凑上去提议道:“陛下,天尚早,不如到虎丘山一游。山虽不高,但别有一番景致。”
秦始皇抬头看看太阳,刚刚偏西,于是就颔首表示同意了。
车马大队西北行九里,便到了虎丘山。君臣一行下车缓慢登上虎丘山顶,环视四周,皆一马平川,脚下的虎丘为一孤山。
郡守指着山下一座坟墓说道:“那里是吴王阖闾的坟墓,阖闾驾崩,葬于此处。”
听说是阖闾墓地,秦始皇急忙问道:“据说阖闾下葬时,用三千柄鱼肠剑陪葬,专诸刺杀吴王僚的那柄鱼肠剑也在其中?”
“微臣也听说过此事。入葬三日后,有一柄宝剑得大地之灵气化为白虎,蹲在坟墓之上数日,后白虎不知去向。虎丘之名即来于此。据占卜者说,白虎之所以要保护墓地,就是因为那柄鱼肠剑。将其与另外三千柄普通剑混在一起陪葬,就是担心被盗。”
秦始皇静静地听着,一直沉默不语,他的眼前一直在变幻着当年那种伏尸百万,流血五步的宫廷政变的惨烈故事。这样的情景不停地在他眼前闪现、跳动,突然,专诸刺杀吴王僚的场面变成了荆轲刺杀自己的场面,专诸变成了荆轲,那把宝剑变成了荆轲卷在地图里的匕首,直向自己刺杀过来。他大叫一声:“快来
救驾!快来救驾!”
众人吓了一跳,急忙围拢上来,“陛下!”“陛下”叫个不停。
秦始皇似乎仍被恐惧包围着,耳边响起了山鬼的声音:“请告诉池君……请告诉池君……请告诉池君……今年祖龙死……祖龙死……祖龙死…”他害怕极了。
“李斯救朕!”
“陛下,臣在这里!”李斯大声回答着。
秦始皇这才看清楚了,面前正站着李斯、蒙毅、郡守、赵高等人,身后站着许多卫士。向下看看,自己仍立在虎丘山顶,眼前的幻象不见了。
“目前对朕威胁最大的,就是那三千把鱼肠剑!尤其那把刺杀吴王僚的剑,更是危险,必须挖掘出来,扔进熔炉里销毁,朕才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李斯、蒙毅、赵高、郡守、县令,朕命令你们立即调集大批劳工和石匠,挖掘吴王阖闾的坟墓,将那三千把鱼肠剑全部挖出来!”秦始皇的脸色变得没有了血色,惨白得吓人。
李斯道:“请陛下放心回城,静候好消息,臣等一定不负陛下的厚望,一定把那三千把鱼肠剑找到销毁!蒙将军、中车府令,你们还是扶持陛下先回城住下,这里由我和郡守负责部署。”
蒙毅、赵高等搀扶着秦始皇向下山走去。李斯站在山顶望着他们上车离开,这才对会稽郡守及吴县令道:“皇上是被荆轲那把匕首吓坏了,这么多年过去,仍然没有忘记,只要一提起‘刺杀’之类的事,他就会迷上心窍。但他吩咐了,我们就要完成。你二位觉得这三千把鱼肠剑是否容易找到?”
郡守道:“只要将墓挖开,可能会找到。”
吴县县令回答:“据说这吴王阖闾的墓不只一处,这里是不是他的真墓,只有挖掘后才会知晓。”
“好吧,此项任务就交给你们两位了,要多征调些民工、石匠,日夜开挖,力求早日找到鱼肠剑。”李斯吩咐道。
“丞相请放心,我们一定努力。”郡守道。
三日后,数万民工聚集到了虎丘山下,在墓地上几十亩的范围内开凿出几个开挖口。郡守、县令带着军兵在现场巡查、督促,进度还算不错,两天就挖下去了数尺。
第四日早晨,秦始皇乘车来到。赵高扶着他察看了一遍,见进度不慢,脸上露出了微笑,并当场嘉奖郡守、县令,每人百斤黄金。
又过了三日,秦始皇再次来到工地察看,见工程进度仍如几日前,便心里不快起来。悻悻地回到车上,命令赵高:“把郡守、县令给我叫来,朕有事问他们。”
郡守、县令被传来,秦始皇劈头就问:“为何始而迅速,继而又如此缓慢?”
郡守躬身回答道:“启奏陛下,山之表皆为浮土,开挖易。浮土之下为岩石,坚硬无比,所以一日比一日进度缓慢。”
“说的倒是有些道理,好吧,那就慢慢挖吧。你们要加强监督,不可松懈,不断催促。你二人去吧,朕也回城了。”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天气逐渐暖和起来,秦始皇整天在会稽郡看美人舞蹈,听美人歌唱,闻丝竹之声,心情倒也愉快,对挖掘鱼肠剑的事不再催促甚急。
这一日,他刚刚爬出鸳鸯帐,郡守和县令就到了。
“这么一大早,你二人有何事要奏?”秦始皇问。
“陛下,微臣等不得不禀奏了。”郡守跪在地上,后面跪的是县令。
“为何?说来朕听听!”
“是这样:据吴国典籍记载,阖闾所葬之木棺外有三层铜椁包裹,放置在灌满水银的池上。黄金和珠玉制成的禽鸟浮游在水银池中,三千把鱼肠剑就放在棺椁的四周。当年整个工程动用了十万民工,耗时三年完成。”郡守一口气说了这么多。
“你们现在共用了多少人?”
“将近十万人。”郡守答。
“那为何还不见棺椁呢?”
“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郡守答。“一是会稽这里缺乏能工巧匠。二是从目前开凿的情况看,此处似乎并非阖闾的埋葬之地。已经下挖有一丈多深,并未见到下葬时填充的土石,所以我们很是怀疑。”
秦始皇听郡守这么一说,也觉事情蹊跷,便说道:“若如此,为何史籍记载的那么确凿呢?”
郡守答道:“孙子认为‘兵不厌诈’。阖闾是与越国作战时重伤致死的,如果吴国最终败给越国,他自己的坟墓就很容易被挖掘,被鞭尸。为了防止不良的后果,他或许故意写明墓葬于虎丘,并在那里拢起一个高丘来,而实际上把自己的尸首葬在了别处。”
秦始皇沉默许久,方才说道:“可否找几个熟悉吴、越史实的老人问个明白,弄清墓穴的确凿地点?”
郡守为难道:“此乃微臣欲向陛下说明的第三个问题。虽然吴国亡于越国,越国再亡于楚国,楚国又被我大秦帝国所灭,几近三百年了,但黔首们仍然在怀念他们吴国的先王。现我们挖他们的祖坟,他们表面上被我大秦的威力震慑所屈服,内心肯定是不满的。这就是为什么工程进度缓慢的根本原因。那些即使知道阖闾坟墓真实地址的人也不会向我们说出真话的。他们只说除了虎丘开挖的地方,并不知道别的地方,因史籍上未有记载,我们也不能无缘无故地处罚他们。”
“是啊,说得有理,打垮一支军队,攻占一座城池,消灭一个国家,已经是难乎其难了。然而,要征服一个邦族,更是难上加难!”秦始皇已经看到了寻找到三千柄鱼肠剑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但他又不甘心。为了挽回一点儿面子,就命郡守、县令道:“朕看短期内不可能找到那些宝剑了,所以朕也不再等下去了。你二人要组织人继续挖掘,务必找到三千把鱼肠剑。而后立即呈运至咸阳,朕要亲自验明销毁!”
“微臣一定尽力!”郡守和县令齐声回答。
“好吧,朕就启程北上了。”
郡守、县令听后不禁心中暗喜,纷纷跪倒在地叩首谢恩。
“朕并未下令停止挖掘,你二人不要高兴过早。还是要继续寻找那些鱼肠剑,决不能让它们流入民间!”
“是,微臣知道。”
“好啦,传李斯、蒙毅、赵高做好准备,明日起驾北上,往琅琊郡去!”
次日晨,秦始皇的大队人马离开会稽,向北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