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初步达成一些议项
“哥,在家吗?”张海源拿起了电话问他的哥哥张海安。
“在家呀,有事吗?”张海安回答到。
“哦,好,我有点事一会就去。”
“好的,你来吧,我在家。”
一听哥哥说在家,他马上开起自己那辆破车就直奔哥哥张海安的家里去了。张海源的哥哥原来在厂子里干,并且还是个中层,就是因为原来企业的效益比较好,所以才被有关领导给盯上了,早早的改了制。工人们是半点好处没捞到,倒把这批原来创业的老领导、老工人、当然也包括张海安赶回家了,并美其名曰:退二线。
呵呵,这本来是党在老邓时期,为了把老干部糊弄下台而搞的顾问委员会制度,这会儿却被有些人借用延伸变了味道,如果是真的退二线,那工资应该高高的,可是现在呢,弄了个退二线,工资也就发个五六百元,这点钱还不知够不够他零花的,哥哥在家也歇了好几年,兴许他能有点想法?!
进了门,正好赶上张海安一家在吃饭。说是一家,眼前也就二个人,哥哥张海安和嫂子于海英,孩子在外地念书。哥嫂一见弟弟进了门就说:“正好赶上了,一起吃点吧。”张海源因为是到了哥哥家,所以也就不客气,坐下吃了起来。哥俩个各喝了一瓶脾酒,因为有心事,所以饭吃得也挺快,一会儿就吃完了,然后到沙发上坐了下来。
张海安笑问道:“什么事呀,还弄的这么急?”
张海源说:“也没什么,呵呵,你猜我今天到什么地方去了?”
“去那了呀?”哥哥问道。
“我上泊鱼了。今天真是开了眼了,我陪我们单位的王科长去的,他老婆那头的人来买海参苗,来的那些人个个都是百万富翁呀。”
张海安一听就问道:“干什么呀,还个个都是百万富翁?凶人把地(大惊小怪)的,呵呵。”
“是呀,就是!他们都是些养参的,养海参的呀!”张海源听他问,就一边点头一边回答到。
“是吗?以前我也听说过养海参的,但是从没接触过,效益能那么好吗?”张海安听后表示有些怀疑。
“信不信由你,反正今天我是长见识了。他们一共来了四个人,总共买了三百多斤的参苗。每斤是一百多元,一斤有二三十个。这么大的参叫大苗,明年春天就能长到二三个一斤,现在的一斤参苗明年春天就能长到七八斤,一斤能翻五斤。明年春天的成品参应该是六十元左右一斤,五六三百,也就是说现在投入一百,明年就能收三百元。什么能这么赚钱呀?让我看这也就是仅次于倒拉(倒卖)毒品。就我们今天去的泊鱼这家场子,人家是今天只捞了这么多就被他们分了,如果还有那也剩不下!他们说了有多少要多少,那基本是不讲价呀,并且还叫那个刘老板联系别的养殖场。他们准备把这一带的参苗全部吃进呢。这还是大苗,如果是长期养还不能全用大苗,必须是小中大苗全放,这样效益得成几倍几十倍的增加呀,你想中苗是一百多元一斤,但是中苗是二百头左右一斤,也就一二年吧就能长成成参,小苗那就更合算了,一百五十左右一斤,那就得五百头一斤,三年指定长成商品参,所以头一年花的苗钱能多一些,以后可以说那是坐受渔利就行了。”
张海源说的唾沫腥子直喷,而哥哥张海安听的却也将信疑信,嫂子于海英在一边却插嘴道:
“听他们瞎说,世界上那有那么好的事,要是海参那么好养,还能临到我们养了呀,那还不是‘海’(许多的意思)了人养?”
张海源一听嫂子这样说就回答到:“嫂,我这也是听别人说的。以前我听他们说养参如何赚钱,我也不信,还曾笑过那是当官的在洗钱!可今天我是亲眼见了。你是没看见啊,他们买那海参苗那就像是不花钱一样,好像那苗明天就能变成一堆钱!他们眼里一个个都是透着那么的自信,你没见是不能有体会的。哥,你是不敢干,要不我们也试试?”
五福安听后就说:“是呀,现在只听你讲肯定是不会,得考察呀,亲眼看看他们养的如何?”
正在旁边的嫂子于海英听了插嘴道:“养么养,给我老老实实呆着,那么大的岁数了,还呈什么能,我不同意,你不用惦记!”
张海安一听老婆这样说,就对着张海源双手一摊,摇了摇头,对他说道:“看见了吧,‘家长’不同意,我也没办法。”
张海源知道他这嫂子的脾气,在家里也是横贯了的,说一不二,所以并没有生气。但没有他哥哥的参与又觉得少了点什么,所以就退了一步,说道:“嫂,你不让我哥干就算了,但现在我哥在家反正也没有什么事,让他陪着我考察还不行吗?就算是我向你借这个人用用,这几天拉着他到处转悠转悠、帮我参谋参谋。”
于海英一听张海源这样说就笑了,说道:“去,还和我借这个人,白送你我都不心痛。用吧,只要你哥俩好我管什么呀,乐意借几天就借几天。”
张海源一听嫂子这样说就回答到:“拉倒吧嫂,我见我哥在家里没事干,想给他个发财机会你都不干,还说白送我都不心痛,我能信吗?尽说些好听的。”
于海英一听小叔子和自己来了认真的,她也严肃起来:“福源,如果我们俩再年轻几岁,我就让他干,现在我们也是快六十岁的人了,干个活还行,但操心却操不起。逢干事还能有不上火的吗?我们现在一个月也有四千多元的工资,你侄女也不用我们管么,所以还不是好事啊。你放心,你干我们支持你,钱用着多少拿就是了,算我借你的,想叫他去帮你长点眼色我也放行,但叫他参与那我可不同意!”
张海源见嫂子把话说到这么实在,并且讲的也在理,所以也不好继续说什么了,就对他哥和嫂说:“知道了,嫂子说的也对,现在你们俩保护好自己是最重要的。不参与就不参与吧,不过你刚才可是说了,人和钱都能借,那我就不客气了的。”
“那是肯定的!”于海英回答到。
至此,她知道自己这个小叔子算是放过了自己和张海安,就放心的过去看电视了。
第二天张海源就开始打电话给李开华。他是张海源在很早以前就认识的,二个人当时还是很好的朋友。李开华那时在盐场养对虾,张海源一过了夏天就去经常去他那里钓光鱼,他对滨海盐场的地形地貌就是在那时熟悉的。
他隐约的记得盐场的职工们曾经说过,“盐场当年试养过海参,并且长的很好。”只是后来不知是怎么回事,试养却没了结果。那时的李开华就老大不小了的,他的人品很好,但却不知是为什么,一直未谈对象。后来随着张海源的调离,二个人的来往渐渐的也就淡了下来。
前几天张海源在街上办事,碰到了李开华和他正要进行登记结婚的女朋友,而李正为要到医院必须进行的体检发愁,张海源却正好认识妇幼医院大夫们,所以就帮他们过了体检这一关。就这样两个人又重新联系上了,互留了电话,他们的婚礼张海源也参加了,并许诺以后有什么事相互联系,相互关照。所以张海源就理所当然的拿起了电话:
“你好,开华,在干什么呀,上班了吗?”开华在电话中一听到是张海安就连忙回答到:“你好,老张,我上班了,上了好几天了,有事吗,有事说。”
张海安一听说开华上班了,就连忙调侃到:“呵呵,真早,小心别累坏了,不是小青年了。”这样的话放在别人身上是个极为敏感的话题,不过李的为人很好,所以张海源开他的玩笑就没有那样的顾虑。
“嘿嘿,没事,也不是小孩了,那事还能等到现在吗,真要是现在也不用找你帮忙体检了。你也不忙吧?”李开华更实在的笑道。
张海源回答:“我还行,没什么事。不过我现在想弄点事,这事你还真能帮上忙,所以就得问你:你听没听说过养海参?我想着滨海盐场想当年养过,怎么样?”
李开华一听就说:“你别说了老张,人家养海参发大财了,我们盐场西面有养的,我们盐场也有养的,养的真好,发大了的。我前几天过去站(玩的意思),顺便看了看他们的海参,就和人的脚掌子一样,真大、真稀罕人。么意思,你想养吗?什么时间过来吧,这帮人我都认识,还不和自己家的一样,随便看,我就是没钱,不然也养,谁也不求,多好的事!”
张海源一听这话,他就有点乐了:呵呵,自己还没问那么仔细,他开华回答的倒更仔细,这事啊有戏!他压抑住内心的兴奋说道:
“是吗,我也是才听说的,不行等那天我上你那看看吧?”李开华当时就回答:“好啊,那天来都行,时间还不是咱说了算,来时提前打个招呼,我全程陪同!”
张海源又联系了王奋起科长,他更是表示全力支持,答应陪同到另一个地方考察,考察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3、 初步达成一些议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