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庞遵认真起来,桓玄也不多说什么,想让他就在地方任些小小官员,等做好了再说。
丁仙期厚道,说道:“陶将军与孟参军交好,我听闻陶渊明自小在外祖孟参军家中长大,他多看外祖遗留下的书籍,才学应不仅仅限于诗书。”
仙期不说话就算了,一说话,对桓玄的分量就很大,这句话有三重威力,第一重,这话是仙期说的,他一般不臧否人物,是个低低调调的管家;第二重,这人的外祖父孟嘉在桓玄手下任职过,桓温对他敬重有加,常问计于他,就这层关系来说,桓玄对这人是要客气一点的;第三重,陶潜可能不仅仅只是文人,更可能有其曾祖陶侃之才。
桓玄见手下的人似乎对他都有好感,而且孟嘉这一层关系,他就引陶潜为参军,和庞遵共事,也不好让他累着,管理文书簿籍。
等到真的见到陶渊明时,这三十五岁的男人,桓玄觉得他多偷走几年时光,今年的桓玄比他小五岁,以他的眼光看,自己是浪荡倜傥多了。
也许真是看到他颇具田园风光的诗作,他总觉得此人身上真有淡淡的田园风气,真想问他为什么没有给自己带土特产。
两人见面,也就是闲话客气了一番,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
接下来,陶渊明就开始做事,桓玄注意一下,看他整理的文书,惊奇地发现,此人比自己任太子洗马的时候要清楚很多,前朝典籍和近日公文都弄得清清楚楚,想着此人也不至于懒惰。
桓玄又找他问话,主要是公务上的事,他条理清晰,对答如流。从荆州来看望桓玄的桓胤看陶渊明也觉得喜欢,要与他清谈,桓胤刚开个头,陶渊明就摇摇头,说自己不善于谈玄理,难与他抗衡。
桓胤又向他探讨作诗的心境,他华世贵胄,当然不能体验他躬耕山下时的心态,于是向他讨教。陶渊明甚觉可笑,桓胤真是吃饱了闲得发慌。就随便应付道:“锄头到的地方,诗句自然就出来了。“
桓玄忍不住笑了,又听闻他好酒,说道:“酒至肠胃,又是一篇。”陶渊明大笑,又说道:“家中贫困,所作皆是平原督邮诗,南郡公肯定看不上。”
以前,桓温手下有一位主簿善于辨别酒的优劣,桓温喝酒前会让他品尝,他遇到好酒称为“青州从事”,烈酒称为“平原督邮”因为青州有齐郡,“从事”就是好酒可以到达肚脐下面;平原有鬲县,烈酒只能停留在横膈膜上。
桓胤说道:“酒性随意,重在心性,何必在意优劣。”
陶渊明也笑了,确实,自己求醉,求酒,哪里管这么多,自妻子丧后,就更不在意这些了。
再以后,陶和桓胤的关系变得很好,一次,二人饮酒过度,在军中酣睡。等二人转醒,见到桓玄坐在床榻上,看着满地的狼藉,撒了一个营帐的酒。
桓胤迷迷糊糊看见他,就以尚未完全转醒,问道:“灵宝叔叔,你也来喝吗?我这边还有美酒。”
桓玄并不答话,捋捋桓胤睡乱的头发,说道:“荆州大水,民众喝不上一口薄粥,你倒在此地饮酒作乐。”语气中含有责备。
陶渊明也已经整理好衣裳,向桓玄说道:“在下举止不正,带坏令侄,实在不好意思。”桓玄笑笑,说道:“他就这个样子,与卿无关。”
桓胤见叔叔不似平常随意,也就整好妆容,问道:“荆州大水,灵宝叔叔要我做何事?我定当尽力。”
桓玄问道:“你觉得我们该做什么?”
“虽然叔叔现在身在江州,但荆州才是叔叔的地盘,不能眼见荆州民众受苦。”桓胤说道。
“荆州刺史在那里干什么了?”陶渊明问。
“他开仓救济灾民。”桓玄回答,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我怕荆州府库中的存粮会不够。”
“叔叔要我做什么?”桓胤问。
“我想要你去开南郡的仓库救济灾民。”桓玄说道。
“好,可是,这事也不用我去做吧。“桓胤道。
“叔父在荆州有令名,你又是叔父嫡孙,做此事更合适。而且,你要注意,只有等到荆州府库中没有余粮时,你才要开仓救民。“
“为什么?“
“你只管照我的话做就是了。“桓玄没有正面回答。
“灵宝叔叔真要对殷荆州下手?”桓胤试探着问。
桓玄沉默,良久才道:“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有备无患。”
桓胤也就不再多问,叔叔做什么,他跟着就好了。他知道叔叔对于他已经做了最大的让步,一般的事都不会麻烦他。
陶渊明在一旁听得有趣,也不参与,等叔侄俩谈完了,踱步出去,桓胤感叹道:“元亮真是洒脱之人。”
桓玄摸摸侄子的头,说道:“你叔叔也可以像他这样的。“桓胤把他的手拿开,嘀咕道:“都这么大了,叔叔别摸我的头,会变笨的。”桓玄无语,这孩子怎么越来越可爱了,如果不是为大局考虑,真不舍得让他替自己做一些勾心斗角的事。
荆州的形势,桓玄已经感到莫大的压力,那边的消息的传来,杨期已经数次劝殷仲堪联合讨伐或暗杀他。但是殷以为即使桓玄没了,杨也是不小的威胁,这样三人抗衡还比较好。面对如日中天的桓玄,他们两人联姻,共同抵抗他。
荆州大水,桓玄派人散播谣言,说是殷荆州二次起兵反朝廷,又暗杀郗恢,惹怒神灵,休浸将于天。惹得人心不安,殷仲堪几年在荆州的威望收到威胁。他派桓胤前去振灾,也是在向他人暗示桓氏将会重治荆州。
殷仲堪这边也是焦头烂额,天灾也就算了,人祸更是难以调和。在他眼里,仲堪还是那个仲堪,灵宝却不再是那个灵宝了。
几天后,桓玄嘱托桓胤几句话,主要是如何与殷这个老谋深算的人周旋,他的目的是先让殷仲堪资源枯竭,自己再出现,损耗敌人,提升自己。他还是害怕桓胤功力不够深厚,殷绝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首先,他能打败王求得荆州刺史职位,虽说桓玄出了不少力,到底主要还是他自己能得到皇帝的信任。其次,他荆州任职后,数年不见帝王,孝武依旧挂念他,每至年关,都有赏赐,书信往来之间,言辞甚为恳切。再后,几次变革,各地州牧多有迁移,而他稳如泰山。
面对殷仲堪,他真怕桓胤三下两下就落进他的圈子里。
桓玄事先并没有致信殷仲堪,告诉他自己会拿出自己的存粮帮助他。所以,当桓胤拜访他时,他还是很意外的。
桓胤的人格魅力似乎特别高,殷也喜欢这个才高神俊的年轻人,殷勤款待了他。其实他见到桓胤来的时候也已经猜到七八分,但也是不动声色,不谈赈灾。两个人举杯清谈,殷还道歉说近几年收成不好,不能拿出好菜招待,几分积年存的薄酒,叫他不要介意。
第二天,殷仲堪带桓胤到江陵附近走一圈,所到之处,饿殍遍地,所有人都翘首待食,见桓胤衣着光鲜,似是府门中人,都凑上去向他乞讨食物。桓胤看着可怜,拿出身上的钱财要分给他们,众人摇摇头,说现在是千金难买米,很多人都是抱财而亡。桓胤看着他们瘦弱的身体,强忍眼中泪水。
接下来,殷仲堪又带桓胤参观荆州府中的仓库,已无存粮,仓内空无一物,只有饿得皮包骨的老鼠哆哆嗦嗦地呆在角落里。殷仲堪叹口气道:“可能真是我才德配不上荆州刺史的名位,却在此空享国家俸禄,使荆州子民遭此罹难。”
桓胤不语,问道:“难道荆州各地没有其他存粮了?”
殷仲堪道:“这次水灾影响的地域广,如果有存粮,我又怎么忍心看人民挨饿,朝廷无暇西顾,我前几天还思量着到江州借粮。又怕灵宝刚上任,调粮不便,会拒绝。卿为灵宝爱侄,希望能帮我在灵宝面前美言几句。”
桓胤沉默,俄而说道:“荆州也应该知道,从叔叫我来就是因为这件事,我们自小在荆州长大,自然不忍心看乡亲受苦。”
“卿有何良策?”殷仲堪眼中闪出希望的亮光。
“粮食从叔已经备下了,近日就能送到。”桓胤回答。
“灵宝的存粮从何而来?”殷问道,但是他心里也明白,桓玄在荆州积年,肯定备下不少粮食。
桓胤不回答,淡淡说道:“这个从叔自有办法,我也不便多说。”
殷仲堪向桓胤深深行了一礼,道:“卿的恩德,我此生不忘。”
桓胤赶紧扶住仲堪,说道:“家祖治荆州十多年,这也是我们的职责,卿何必行此大礼
第三章 化蛇肆西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