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悬疑推理> 送鬼西行>第四十五章 :阴帅赵括

第四十五章 :阴帅赵括

  “张公子,方才赵某多有得罪,还请见谅,不知现在方便与否?”
  原来刚才阴骑卫王偏将跟他在那里嘀咕着,王偏将告诉赵将军我们几人的武力不俗,而且更加关键的是风季与我的对话,王偏将都听在耳里记在心里。
  所以他们相信我与邪人风季天生不合,我是阴司左冥君在阳间的代理送鬼人,风季则是为右冥君充当爪牙倒行逆施专门残害忠良正直之人。
  当然了,我自然不会知道王偏将是对赵将军说了这些事儿,但心里稍微思索一阵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眼下颜清秋和白婧的毒又暂时不会发作,我这时候已经镇定不少,所以伸手不打笑脸人,回了赵将军:“将军客气了,小子确实没有欺骗各位之心,我们四人确实是受武安君之托,特以前来长平杀坑,不料刚到此地便得知有人在此处不远挖了盗洞,因缘巧合打通了杀坑禁制结界与外面世界的通道,又不巧碰上邪术士风季,所以慌不择路就到了此地。”
  “原来如此,只是武安君长期坐镇中庭帅帐,却是如何与你四人联系?”赵将军恍然大悟,不过还是问了很关键的那个点。
  我遂把残魂如何引我们四人前去陵园,以及残魂对我们的考验一一向赵将军讲了一遍。
  疑点还是重重,赵将军一时也下不定决心,于是按照刚才与王偏将谈好的想法实施。他自己带我们与刚才在营帐军营门口大闹的残魂前往杀坑中庭帅帐,而王偏将带上一对阴兵前往出现盗洞的那个洞穴查探虚实,也能防备风季再次潜入杀坑内部。
  不仅如此,他见颜清秋和白婧一人一鬼都中了毒,于是吩咐手下赶来一辆战车以让我们乘坐,赵将军的安排不可谓很妥当,也正中我的下怀。
  战国战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兵车,不像我们在公园动物园或者等某些旅游场所租乘的那种舒适马车,而是古代陆战用来搭乘士兵进行车战或者运送粮草之类的兵车。
  赵将军让士兵驾驭来的也正是这种用于冲锋陷阵且平台空间狭小的兵车,驾四匹马,车上有甲士三人,中间一人为驱车手,左右两人负责搏杀。
  战车最早在夏朝王启指挥的甘之战中使用,以后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战车成为战争的主力和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到春秋时出现了“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但是到了战国时期的赵国与胡人作战,发现胡人的骑兵很厉害,并没有用战车。于是后于秦国开始推行骑兵,再往后战车的运用便越来越少,一直到了后来的汉朝几乎没有再用战车,这个时候是骑兵真正兴起的时期,战车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因为所以战车很在大程度上成了仪式性的东西。
  不过到了唐朝安史之乱时还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也是关于车战的。那是唐朝的宰相房某人效仿春秋战国使用战车作战,结果被叛军打得大败而归,他自己也因此获了重罪。
  所以这个时候的车战已经可以说是最后的辉煌时刻,赵将军让两个作战士兵下了战车,只留下中间那个驱车手。
  我们没有再回赵军军营,而是从另一个方向驶去,据赵将军所说,赵军所驻扎的地方分散在杀坑四面八方,中间才是秦军,他们的统帅武安君就长期居住在杀坑最中间的中庭帅帐。
  这个安排其实很容易理解,武安君是秦人,自然将秦军阴兵当做本部嫡系,所以才会这么安排。
  一路前行的速度并不快,原因无他,这种战车真心不适合乘坐,由于轮子是木轮也没有减震装备,所以还是挺颠簸的,只是好歹聊胜于无吧。我扶着颜清秋和白婧乘坐在上面也没剩下什么空间了,一路上肌肤接触自是不用多说,肯定是很多。
  所以我让驱车手将车的前行速度放慢些,不是为了“占便宜”,是为了让颠簸减轻些。
  很快拐离赵军军营后,一路上除了偶尔见到零散的阴骑兵外,就再也没见过其他阴骑兵。我猜测这些零散的阴骑兵应该是巡逻的哨兵,由于骑兵机动能力强,所以我才没碰到步卒。
  大约过去了半个时辰,我再次看到了营帐,整体上与我在外围看到的赵军营帐没有区别,唯一区别的地方怕是只有巡逻的那些兵甲所穿的服饰与旗帜。
  或许大多数人不清楚秦国是唯一的一个不喜欢穿盔甲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全国都穿一黑色或玄黑色的衣服,其中不仅士兵如此,包括上至秦王下至百姓全都以穿类黑色为主。
  所以如果你如果在电视剧中看到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穿着不是类黑颜色的话,那就是制片拍片为了荧幕色彩效果,或者甚至是不够严谨不符合历史的缘故。
  至于为什么秦国的士兵或将军上战场时候大多不穿盔甲,那是因为当时盔甲过于笨重,秦国生产力又不足,盔甲很少。并且秦王下令,凡捉到对方将领者赏赐千金,升官,多少是以对方将领的级别而定,所以穿上盔甲后行动不便,很难跑动,所以士兵或将军就放弃了穿盔甲,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一看见那些兵甲,我马上猜是秦军的驻扎之地,同时也是到了赵将军所说的杀坑中庭位置。
  忽然战车停了下来,我转头一看,一个穿着半身皮甲的秦国阴兵顶着玄黑火眼拦在我们前面,没有丝毫感情喊道:“来者止步!”
  这时候赵将军毫不客气对他说道:“某乃赵国阴兵主帅赵括,有要事禀报武安君,你等还不速速放行!”
  我心中大感诧异,他居然就是那个在历史上留下浓厚一笔的纸上谈兵赵括。我们所熟知的赵括是一名军事理论知识非常丰富之人,自幼熟读兵书,连他的父亲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都自叹不如。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长平之战中,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四十余万赵兵尽降,后被秦军坑杀。
  不过这只是他的一方面,要知道当时他所面对的是百战不殆的战神白起,就算同时代的廉颇和乐毅都不一定是其对手。
  而且实际上赵括在战前曾多次亲自勘查地形,作战时下命令之果断,赵将中也无人能及。更加关键的是长平之战中,他给秦军带来了近20万人的损失。
  一直到了战争后期,赵括大军被断粮,而赵括在固守中,尝试了当时还没有人使用过的“孙膑十阵”中的“车城圆阵”,在断粮的情况下固守46天,而大军没有生乱,这也算是为兵家史上的一个奇迹。
  再加上每战赵括总率领自己的千骑飞骑冲在全军最前,所以我这时候看向赵将军的眼神都有些变了。
  “原来你就是赵括,之前小子多有得罪还望赵将军见谅!”我赶紧起身学着古人抱拳施礼说得也非常真诚,这是一位被历史所遗忘的军事人才啊,胆识与谋略都值得我们敬佩。
  赵括无所谓笑了笑,“败军之将何足言勇,我们还是赶紧面见武安君,向他禀报邪人风季潜入杀坑一事。”
  然而令我们没想到的是,看守秦军军营的士兵居然还是不放行,赵军主帅赵括他自然是认识。据说赵括与他们的主帅白起生前虽然是敌人,同时赵括也是被白起带兵乱箭射杀,但是死后却成了莫逆之交,并肩与邪人风铃作战,眼下整个杀坑外围更是他在坐镇。
  “赵将军不要为难小的了,其实不仅你见不到武安君,就是我们秦军在那一次与邪人风铃决战过后,武安君便一直呆在帅帐中从未露面;而这千百年过去了也没再发生什么大事,所以我们也就没去叨扰过武安君大人。”
  “什么?”我与赵括几乎同时失声叫道,一种不妙的感觉顿由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