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嘉祐三年戊戌居士生
周邦彥字美成錢塘人疏雋少檢不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書【宋史文苑傳】
按疏雋少檢三句東都事略作性落魄不羈涉獵書史
邠從子能文章妙解音律名其堂曰顧曲製樂府長短句詞韻清蔚盛行於世又工書真行皆善晚居明州自號清真居士【杭州府志據宋史文苑傳咸淳臨安志書史會要】
咸淳臨安志古今人表周邠錢塘周邦彥邠之姪因守四明其後家焉周邦式錢塘
周邠字開祖嘉祐進士仕至朝請大夫輕車都尉蘇軾倅杭多與酬唱邦式字南伯元豐進士嘗為尚書度支郎中出提點淮西刑獄徙兩浙又徙江東京師營土木命輸殿材奏言非地所產重修杭州府志俱有傳
嘉祐四年己亥二歲
嘉祐五年庚子三歲
嘉祐六年辛丑四歲
嘉祐七年壬寅五歲
嘉祐八年癸卯六歲
英宗治平元年甲辰七歲
治平二年乙巳八歲
治平三年丙午九歲
治平四年丁未十歲
神宗熙寧元年戊申十一歲
熙寧二年己酉十二歲
熙寧三年庚戌十三歲
熙寧四年辛亥十四歲
熙寧五年壬子十五歲
熙寧六年癸丑十六歲
熙寧七年甲寅十七歲
熙寧八年乙卯十八歲
熙寧九年丙辰十九歲
遊荊州【據清真集】
鎖窗寒寒食故人翦燭西窗語似楚江瞑宿風燈零亂少年羇旅按此數句語意居士西遊荊州當正值寒食故居京師逢寒食追憶及之
熙寧十年丁巳二十歲
遊長安秋暮還荊州【據清真集】
虞美人宜城酒泛浮春絮細作更闌語太平寰宇記襄州襄陽郡宜城縣宜城故城漢縣在今縣南其地出美酒
玉樓春大隄花豔驚郎目秀色穠華看不足又臨分何以祝深情只有別愁三萬斛宋襄陽樂歌曰朝發襄陽城暮至大隄宿大隄諸女兒花豔驚郎目
按宜城襄陽為自荊州至長安川途所經此二闋皆紀程之作
西河長安道瀟洒西風時起鄭文焯校云此詞諸本並無題準以前作當是長安懷古
按齊天樂渭水西風長安亂葉空憶詩情宛轉即謂此詞
風流子楓林凋晚葉關河迥楚客慘將歸
此詞為去長安惜別之作來自荊州故曰楚客其時秋已深矣
元豐元年戊午二十一歲
夏自荊州東歸【據清真集】
少年遊荊州作舊賞園林喜無風雨荊江留滯又兩度經春園林故曰舊賞
齊天樂端午風物依然荊楚又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太平寰宇記荊州五月五日競渡戲船楚風最尚廢業耗民莫甚於此按此詞當為本年之作抑或在前年如為去年端午以虞美人玉樓春證之則是時已在長安道上矣
南浦淺帶一帆風向晚來扁舟穩下南浦迢遞阻瀟湘衡皋迥又菡萏裏風偷送清香時微微度又吾家舊有簪纓甚頓作天涯經歲羈旅又恨無鳳翼身只待而今飛將歸去
據菡萏裏風句知歸杭在六月中舊有簪纓謂季父邠也居士遊荊州先後三年所以齊天樂云荊江留滯最久
元豐二年己未二十二歲
遊京師【宋史】
西平樂元豐初予以布衣西上過天長道中後四十餘年辛丑正月二十六日避賊復遊故地感嘆歲月偶成此詞
按宣和三年辛丑上距元豐己未正四十三年故曰四十餘年
續資治通鑑元豐二年八月丙申朔甲寅詔增太學生舍為八十齋齋三十人外舍生二千人內舍生三百人上舍生百人月一私試歲一公試補內舍生間歲一舍試補上舍生考異長編作丁巳日今從宋史作甲寅
按八月丙申詔增太學生額居士自杭赴京將入太學也道出金陵時已秋晚故賦齊天樂起云綠蕪凋盡臺城路殊鄉又逢秋晚時將入太學故又云尚有練囊露螢清夜照書卷上年自荊州歸杭故又云荊江留滯最久故人相望處離思何限渭水西風長安亂葉空憶詩情宛轉西河金陵懷古一闋當亦此時所作
元豐三年庚申二十三歲
元豐四年辛酉二十四歲
元豐五年壬戌二十五歲
元豐六年癸亥二十六歲
元豐七年甲子二十七歲
獻汴都賦萬餘言神宗異之命侍臣讀於邇英閣召赴政事堂自太學諸生一命為正
直齋書錄解題元豐七年進汴都賦自諸生命為太學正汴都賦己載文鑑世傳賦初奏御詔李清臣讀之多古文奇字清臣誦之如素所習熟者乃以偏傍取之爾樓鑰音釋附之卷末
續資治通鑑元豐七年三月壬戌詔以太學外舍生錢塘周邦彥為試太學正邦彥獻汴都賦文采可取故擢之
文獻通考元豐二年頒學令太學置八十齋齋各五楹容三十人外舍生二千人內舍生三百人上舍生百人月一私試歲一公試補內舍生間歲一舍試補上舍生彌封謄錄如貢舉法而上舍試則學官不預考校公試外舍生入第一第二等參以所書行藝與籍者升內舍內舍試入優平二等參以行藝升上舍上舍分三等俱優為上一優一平為中俱平若一優一否為下上等命以官中等免禮部試下等免解學正增為五人學錄增為十人學錄參以學生為之歲賜緡錢至二萬五千又益郡縣田租屋課息錢之類以為學費
按本年居士年二十七故樓攻媿清真集敘云未及三十作汴都賦
元豐八年乙丑二十八歲
哲宗元祐元年丙寅二十九歲
元祐二年丁卯三十歲
元祐三年戊辰三十一歲
元祐四年己巳三十二歲
居五歲不遷益進力於辭章出教授廬州【宋史】
續修廬州府志職官表廬州府學宋教授周邦彥錢塘人有傳傳錄宋史
按自元豐二年遊京師至本年已十年矣故鎖陽臺懷錢塘云淒涼懷故國朝鐘暮鼓十載紅塵玉樓春又云滿頭聊作片時狂頓減十年塵土貌此二詞皆本年春作教授廬州之命當在夏間未赴任前先歸杭州故驀山溪有十載卻歸來倦追尋酒旗戲鼓之句起云樓前疏柳柳外無窮路柳曰疏柳則到杭時秋意已深
元祐五年庚午三十三歲
宴清都地僻無鐘鼓殘燈滅夜長人倦又云淮山夜月金城暮草又云更久長不見文君歸時認否太平寰宇記盧【盧:廬】州合肥
縣界樓故城一名金牛城在縣西北乾隆府廳州縣考廬州府宋曰廬州屬淮南西路小峴山在縣東大峴在小峴東六朝時趨建康此為要道故城在今縣北名金斗城按地屬淮南西路故山曰淮山金城即金斗之省也離京已久故云久長不見文君此詞當作於本年或次年冬若倒犯詠月則追憶廬州舊時月色
第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