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食物药用大全>第9章
  十、中医的辨证施食与辨体施食
  中医把各种食物分为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属性和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气味。还有介于不寒不热、不凉不温之间的称为平性,即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
  “辨证施食”就是在辨清病人所患的病症性质基础上,根据食物所具有不同的性味和作用,利用它们来调整患者,体内的阴阳偏盛偏衰,以达到阴平阳秘(即阴阳平衡)境地而重获健康的一种饮食治疗方法。“辨体施食”则是指正常健康者针对其体质特点来给以适应的饮食,以达到改善体质、维护健康的目的。
  辨证施食
  在“辨证施食”中,常要辨清表、里、寒、热、虚、实不同的证情,其所给的饮食也有所不同。同样是感冒病人,在中医看来就有风寒、风热之分,饮食也有所不同。风寒性感冒应该吃温热散寒的食品,如生姜红糖茶、大蒜胡椒粥、桂皮牛肉汤、牛乳咖啡等。而风热性感冒对上述食品就不适宜了,应吃些绿豆汤、薄荷粥、藕粉糊、番茄汁、西瓜露等养阴生津之品为佳。虚证一般是指身体机能低下、衰退而出现的病理状态,是一种正气不足的现象,中医称“精气夺则虚”,常见于久病或营养不良患者(包括运动性疲劳患者)。症状为消瘦、乏力、精神不振,对疾病的抵抗力差,生病后不易恢复和痊愈。实证是指病邪过盛,机体反应性强的病理状态,中医称“邪气盛则实”,如高热、胃肠积食、便秘、过度兴奋、某些内分泌器官的功能过盛等情况。根据辨证施食的原则“虚则补之”,对虚证患者应给以补气血、助阴阳的血肉有情之品(指动物性食物),如鸡鸭鱼肉之属,来滋补身体。对实证则根据“实者泻之”的原则给以清淡而不肥腻或有轻度泻下作用的食物,如蔬菜、瓜果、山楂、麦芽、萝卜、笋类、果汁等食品为宜。
  辨体施食
  在“辨体施食”中,基本上可以把人们的体质分为寒体、热体两大类,介于两者之间可谓平体。寒体的特征是偏瘦、怕冷、性格内向、精力不足、情绪低下易疲劳、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缓而弱。热体的特征是偏胖、怕热、性格外向、情绪兴奋、精力旺盛、不感疲倦、面色红润、舌红苔黄、脉洪有力。平体则不胖不瘦、情绪稳定、性格平易近入、精力正常、面色润泽、舌淡红苔薄白、脉平。寒体者宜给温热性饮食,其代表性食品为牛肉、羊肉、狗肉、鳗鱼、海参、明虾、糯米、油菜、芥菜、大蒜、胡椒、白豆、南瓜、菠萝、橘子、核桃、栗子、桂圆、韭菜、大葱、咖啡、红茶之类;热体应给清凉性饮食,其代表的食品如鸭肉、甲鱼、青鱼、河虾、猪肉、菠菜、芹菜、茭白、荸荠、竹笋、黄瓜、番茄、梨、香蕉、桃子、苹果、绿豆、绿茶、蜂蜜;平体可交叉吃寒凉性及温热性食物,也可多吃平性饮食,其代表晶有鸡肉、猪肉、大米、大豆、芝麻、冬瓜、苹果、香蕉、番茄、白菜、萝卜、红枣、莲子等。
  十一、食疗防病治病的原则
  食疗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用食品和药物来强身、防病治病和发挥一定的保健养生作用,在应用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药物是祛病治疾的,见效快,重在治病;药膳多用以养生防病,见效慢,重在养与防。药膳在保健、养生、康复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药膳不能代替药物治疗。二者各有所长又各有不足,应视具体的人与病情而选定合适之法,切不可盲目滥用。
  讲究卫生
  食品卫生,已是入入皆知的常识。汉代被称之为医圣的张仲景在所著《金匮要略》中说:“凡饮食滋味,以养于身,食之有益,反能为害疾病竞起,若不因食而生,苟全其生,须知切忌者矣。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又说:“秽饮馁肉臭鱼,食之皆伤入”,“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肉中有如朱点者,不可食之”等
  因入而异
  寒凉的食品适宜于温热的体质;而温热的食品适宜于寒凉的体质。因此,应针对不同的体质实施食疗。不仅如此,因年龄不同,用药膳时也应有差异。小儿体质娇嫩,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老年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这都是在选用食疗药膳时应该注意的。
  饮食有节
  饮食应有节制,对某一种食品不能偏爱偏食,所选食品中的四气五味最好能比较调和。《内经》中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由此可见,饮食有节对入的健康和寿命是多么的重要。
  辨证用膳
  中医学讲究辨证施治,药膳的应用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如湿重的人胃口不太好,或者容易饱胀,这类入通常就应选择芳香的、能帮助消化的食品,而不宜吃太甜、太油腻,以及茶、酒之类,因为这些食品可以“助湿”,加重湿的表现。而且一些凉性的、大补的食品也不相宜。又如:血虚的人多选用补血的食物;还有脾虚、气虚的人适宜于吃一些补的食品,而凉性的食品就不适宜。
  因时用膳
  中医学认为,入与日月相应,入的脏腑气血的运行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用寒远寒,且热远热”虽是中医学治疗用药的基本原则,但同样适用于药膳。即在寒冷的冬天,应该少用或不用性质寒凉的药物,多服食热性的药膳;而在炎热的夏天,应避开、少用性质温热的药物,多吃偏凉的药膳。
  因地而异
  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有的地处潮湿,饮食多温燥辛辣,有的地处寒冷,饮食多热而滋腻,而南方的广东饮食则多清凉甘淡。在应用药膳选料时也是同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