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岐伯录上编藏象之义,复论五脏之生成也。天主生,地主成,五脏之色征于外,天气之所主也。五脏
之脉行于内,地气之所主也,色者气所附,脉者味所归,合色脉气味而五脏之生成备矣。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岐伯录上编藏象之义,复论五脏之生成,五脏各有外合,脉者心之外合,故心之合脉也,五脏各有外荣,
色者,心之外荣,故其荣色也,五脏各有所主,肾者,心之主,故其主肾也,外合外荣者,脏之成,主者,脏
之生,五行之理,制而后生,主者生之谓也,火受水制,则水有余,而木气旺,木旺则生火,制之乃所以
生之,心肺肝脾肾之次序,亦制生之意也。
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
皮者肺之外合,故肺之合皮也,毛者肺之外荣,故其荣毛也,心者,肺之主,故其主心也,金受火制,
则火有余,而土气旺,土旺则生金矣。
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筋者,肝之外合,故肝之合筋也,爪者,肝之外荣,故其荣爪也,肺者,肝之主,故其主肺也,木受
金制,则金有余,而水气旺,水旺则生木矣。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肉者,脾之外合,故脾之合肉也,唇者,脾之外荣,故其荣唇也,肝者,脾之主,故其主肝也,
土受木制,则木有余,而火气旺,火旺则生土矣。
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骨者,肾之外合,故肾之合骨也,发者,肾之外荣,故其荣发也,脾者,肾之主,故其主脾也,木
受土制,则土有余,而金气旺,金旺则生水矣。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
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KT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泣作涩,下同。胝音支。制之乃所以生之,然未生之先,则有所伤,是故多食咸,则肾气太过,太过
则心合之脉凝涩,而心荣之色变矣,多食苦,则心气太过,太过则肺合之皮槁,而肺荣之毛拔
矣,多食辛,则肺气太过,太过则肝合之筋急,而肝荣之爪枯矣,多食酸,则肝气太过,太过则脾合之
肉胝KT,而脾荣之唇揭矣,多食甘,则脾气太过,太过则肾合之骨痛,而肾荣之发落矣,此五行
相制,制而未生,乃五味之所伤也。
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多食则伤,适可则合,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以合于五脏也,由
此观之,五脏不但合脉皮筋肉骨,而且合于五味也。
五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者,死。赤如血者,死。白
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
,音台。余篇同。,音胚。有五脏之味,则有五脏之色,相生则生荣,见克则败死。五脏之色,
即五脏之气也,五脏之气,以色验之,草兹,死草之色,青兼白也,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肝
气败也,枳实黄色兼青,故黄如枳实者死,脾气败也。,烟尘也,尘色黑兼黄,故黑如者死,肾气
败也。血凝聚之血,赤兼黑
也,故赤如血者死,心气败也。枯骨,枯朽之骨,白兼青也,故
白如枯骨者死,肺气败也。此五色之见克而死也。
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
此举五色之正,光润华采,故生。
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栝蒌实。
生于肾,加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缟,素白也。五色之生,精华五内,更有含蓄,皆如缟裹,则内光华,外润泽,故曰此五脏之所生之
外荣也,由此观之,五脏不但荣于色毛爪唇发,而且荣于面之五色也。
色味当五脏,白当肺辛,赤当心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咸。故白当皮,赤当脉,青
当筋,黄当肉,黑当骨。
合五色五味而总论之,则色味当五脏,白色当肺脏,其味辛。赤色当心脏,其味苦。青色当肝脏,
其味酸。黄色当脾脏,其味甘。黑色当肾脏,其味咸。夫五脏藏于内,外合合于外,五色当五脏,
必于外合当之,故白当皮,皮者肺之合。赤当脉,脉者心之合。青当筋,筋者肝之合。黄当肉,肉者脾之合。
黑当骨,骨者肾之合。
此一节,论五脏之生成,而推展五脏之外合外荣也。
诸脉者皆属于目。
五脏在内,气行周身,诸脉者,周身血气循行之脉道也。五脏精华,上注于目,故诸脉者,皆属于目。
诸髓者皆属于脑。
诸髓者,周身血气凝聚之精髓也,脑为髓海,故诸髓者,皆属于脑。
诸筋者皆属于节。
诸筋者,周身血气贯通之筋路也。筋连于节,能屈能伸,故诸筋者,皆属于节。
诸血者皆属于心。
诸血者,周身经络内外之血也。心为君主,奉心化赤,故诸血者,皆属于心。
诸气者皆属于肺。
诸气者,周身荣卫外内之气也,肺为脏长,受朝百脉,故诸气者皆属于肺。
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
四肢者两手两足,八溪者,两肘,两臂、两、两髀,凡此血气周时环转,朝夕出入,故为四肢八溪
之朝夕也。
故人卧,血归于肝。
人之朝夕,即天之昼夜,天昼明夜晦,人朝精夕暝,朝则血外行,夕则血内藏,故人卧则血归于肝,盖
冲任之血,外行则淡渗皮肤,内入则归肝脏也。
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
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
冲任之血,上行头目,偏达四肢,故肝受血而目能视,足受血而足能步,掌受血而掌能握。指受血而指
能摄,其血不但上行头目,遍达四肢,且外充皮肤,内荣经脉,下行足之三阴,故举邪风凝之
于肤,凝于脉,凝于足以明之。人之卧也,必居户内,若卧出而风吹之,其冲任之血,外凝于肤表,则为
痹,痹,转动不利也。内凝于经脉则为涩,涩,涩滞不通也。下凝于足之三明,则为厥,厥,阴阳不相顺接
而逆冷也。此凝于肤、凝于脉、凝于足,三者乃血外行而不得内反其骨空,故为痹以及于厥也。
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
《气穴论》曰,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盖会之所在,即分之所在,故人有大谷十二分。凡会
之处,各有穴名,故小溪三百五十四名。气穴论凡三百六十六穴,今三百五十四名,尚少十二
俞。少十二俞即大谷十二分是也。凡此皆血气之循行,今血行而不
得反其空,此皆卫气之所留止。卫气留止,即邪气之所客也。邪气所客,必籍针石缘而去之,缘,因也,
因此针石,去其病也。此一节承上文外合外荣,言血气遍行通体,留止不行,则为病也。
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
五脏之病,贵乎能诊,诊病之始,当有五决以为之纪,所谓诊病之始者,乃欲知其始,当先建其
母,母,病本也,所谓五决为纪者,即以五脏之经脉而决之也。
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
巨阳,太阳也,足太阳之脉,上额交巅,下属膀胱,络肾脏,是以头痛巅疾,足巨阳经脉病也,下虚
者,膀胱之气虚于下,上实者,头痛巅疾,实于上也,巨阳主表,少阴主里,故受病之,过在足少阴,巨阳,
病不能愈,必从经脉而入脏,故甚则入肾。
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
徇作,冥瞑同。,瞬视也,蒙,不明也,招,掉摇也。尤,甚也。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从
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蒙而掉摇且甚。经脉虚而风气胜也。目瞑耳聋者,起于目,入于
耳也,上文头痛为上实,此蒙招为上虚,故曰下实上虚、言胆木之邪实于下少阳经脉虚于上也。少阳为表,
厥阴为里,故受病之过,在足少阳厥阴,设病不愈,必从经脉而入脏,故甚则入肝。
腹满胀,支膈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
腹者,脾之部也,腹满胀,脾土病也,支膈胁者,《灵枢·经脉》论云,脾足太阴之脉,其支其,复
从胃,别上膈,谓胀上连支膈,旁连胁也,下厥上冒者,太阴脾气不升,则下厥,阳
明胃气不降,则上冒,阳明太阴,相为表里,故过在足太阴阳明,脾脏先病,故不言甚则入脾。
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
咳嗽上气,肺病也。厥在胸中者,经脉论云,肺手太阴之脉,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脏腑不和,故厥在胸,其受病之过,在手阳明太阴。肺脏先病,故不言甚则入肺。
心烦头痛,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
心烦头痛,心病也。病在膈中者,经脉论云,心手少阴之脉,下膈,络小肠,脏腑不和,故病在膈中,
其受病之过,在手巨阳少阴。心脏先病,故不言甚则入心。此论诊病之始。五决为纪,而及
于五脏五腑,故不言手少阳厥阴也。
夫脉之大小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音识,五色微诊,可以
目察。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别,音逼。脉有阴阳,大为阳,小为阴,滑为阳,涩为阴,浮为阳,沉为阴。夫脉之大小滑涩浮沉,
可以指按而别之。脉之阴阳,内合五脏,五脏阴阳之脉象,亦可以大小滑涩浮沉而类推之。
如浮大为心肺,沉涩为肝肾,滑为脾脉者是也。五脏合五行,五音五色亦可以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色脉而
共诊之,可以万全。色脉共诊,有如下文所云也。
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
赤,心色也,赤脉,合色脉以为诊也。喘而坚,脉体急疾而牢实也,诊其色脉如是,则曰有积气在中,
时害于食而不能食,病名曰心痹。心痹,心气闭而不舒也。盖积气非心脏之本病,故得之外
疾,乃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而致心痹也。
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
白,肺色也,白脉,合色脉以为诊也。喘而浮,脉体急疾而上浮也,上虚下实,言脉喘而浮,则有上虚
下实之病。惊,上虚病也。有积气在胸中,下实病也。又曰喘而虚者,言脉喘而浮,则喘而虚也。此病名曰
肺痹,而有皮毛之寒热,盖惊积,非肺脏之本病,故得之醉,而使邪气之内入也。
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名曰肝痹,得
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疼足清头痛。
弹平声。青,肝色也,青脉,合色脉以为诊也,长而左右弹,脉体有余,左右两手之脉,如弦之弹
指也。此有积气在心下支,心下,膈也、支,左右胁肋,乃肝脉之循行也,故病名曰肝痹,盖积气非肝脏
之本病,故得之外感寒湿,疝病本于寒湿,故与疝同法,寒湿为病,则腰痛足清头痛,而致肝脏之病也,
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
黄,脾色也,黄脉,合色脉以为诊也,大而虚,脉体张大而空虚也,此有积气在腹中,腹中,脾部也,
有厥气,乃土受木克,土气厥逆而不达也,土受木克,故不名曰脾痹,名曰厥疝。疝,肝病也。女子同法
者,女子无疝。肝木乘脾之法,则同也。夫厥疝非脾脏之本病,故得之疾,犹言得之外疾,使四肢汗出当风,
以致脾脏之病也。
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
黑,肾色也。黑脉,合色脉以为诊也。上坚而大,坚大之脉,上浮而不沉也,此有积气在小腹与阴。
小腹者,肾之部,前阴者,肾之窍,故病名曰肾痹。夫积气非肾脏之本病,故得之沐浴于清水
中,水气未散,而即卧之所致也,此以五脏色脉,诊五脏之病,如是以诊,可以万全矣。
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
相,去声。奇,音箕。奇,阳也。以色为脉,故曰奇脉。凡相五色之奇脉,但以目视,不必手诊。
目青目赤目白目黑,皆有面黄中土之色,是有胃气,故皆不死。
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面无中土之黄色,若面青面赤面黑而兼目赤目白目黑目青,皆
死也。既曰面青目赤,又曰面青目黑者,言面青目赤为不宜,面青目黑亦不宜。引而伸之,青白皆不宜也,
既曰面赤目白,又曰面赤目青者,言面赤目白为不宜,面赤目青亦不宜。引而伸之,赤黑皆不宜也。夫面青
面赤如是,则面白面黑皆如是,此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所以申明面无中土之黄色,则死,是以色脉而
知其死生也。此一节言诊色脉而知五脏之病,及于死生,以终五脏生成之义。
第13章 五脏生成篇第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