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1)无情者不得尽其辞(2)。大畏民志(3)。此谓知本。(传4)
【注释】
(1)“子曰”句:引自《论语·颜渊》。听讼,听诉讼,即审案子。犹人,与别人一样。
(2)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够花言巧语。
(3)民志:民心,人心。
【译文】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
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原文】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2)。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
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5),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
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4),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
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传
5)
【注释】
①这一章的原文只有“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两句。朱熹认为”此谓知本”一句是
上一章的衍文”此谓知之至也”一句前面又缺了一段文字。所以,朱熹根据上下文关系补充
了一段文字,这里所选的,就是朱熹补充的文字。②即,接近,接触。穷:穷究,彻底研究。
③未穷,未穷尽,未彻底。④益,更加。
【译文】
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
究它的原理。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
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学》一开始就教学习者接触天下万
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
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内心的一切认识能力
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蔽塞。这就叫万事万物被认识、研究了,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
了。
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