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吕氏春秋>第90章审分

第90章审分

  【正文】
  一曰:
  凡人主必审分①,然后治可以至,奸伪邪辟之涂可以息②,恶气苛疾无自至③。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今以众地者④,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⑤。主亦有地,臣主同地,则臣有所匿其邪矣⑥,主无所避其累矣⑦。
  凡为善难,任善易⑧。奚以知之?人与骥俱走,则人不胜骥矣;居于车上而任骥,则骥不胜人矣。人主好治人官之事⑨,则是与骥俱走也,必多所不及矣。夫人主亦有居车⑩,无去车,则众善皆尽力竭能矣,谄谀诐贼巧佞之人无所窜其奸矣,坚穷廉直忠敦之士毕竞劝骋骛矣。人主之车,所以乘物也。察乘物之理,则四极可有。不知乘物,而自怙恃”,奋其智能,多其教诏,而好自以,若此则百官恫扰,少长相越,万邪并起,权威分移,不可以卒,不可以教,此亡国之风也。
  王良之所以使马者,约审之以控其辔,而四马莫敢不尽力。有道之主,其所以使群臣者亦有辔。其辔何如?正名审分,是治之辔已。故按其实而审其名,以求其情;听其言而察其类,无使放悖。夫名多不当其实,而事多不当其用者,故人主不可以不审名分也。不审名分,是恶壅而愈塞也。壅塞之任,不在臣下,在于人主。尧、舜之臣不独义,汤、禹之臣不独忠,得其数也;桀、纣之臣不独鄙,幽、厉之臣不独辟,失其理也。
  今有人于此,求牛则名马,求马则名牛,所求必不得矣,而因用威怒,有司必诽怨矣,牛马必扰乱矣。百官,众有司也;万物,群牛马也。不正其名,不分其职,而数用刑罚”,乱莫大焉。夫说以智通,而实以过悗;誉以高贤,而充以卑下;赞以洁白,而随以污德;任以公法,而处以贪枉;用以勇敢,而堙以罢怯。此五者,皆以牛为马、以马为牛,名不正也。故名不正,则人主忧劳勤苦,而官职烦乱悖逆矣。国之亡也,名之伤也,从此生矣。白之顾益黑,求之愈不得者,其此义邪!
  故至治之务,在于正名。名正则人主不忧劳矣,不忧劳则不伤其耳目之主。问而不沼,知而不为,和而不矜,成而不处,止者不行,行者不止,因形而任之,不制于物,无肯为使,清静以公,神通乎六合,德耀乎海外,意观乎无穷,誉流乎无止。此之渭定性于大湫”,命之曰无有。故得道忘人,乃大得人也,夫其非道也?知德忘知,乃大得知也,夫其非德也?至知不几,静乃明几也,夫其不明也?大明不小事,假乃理事也“,夫其不假也?莫人不能,全乃备能也,夫其不全也?是故于全乎去能,于假乎去事,于知乎去几,所知者妙矣。若此则能顺其天,意气得游乎寂寞之宇矣,形性得安乎自然之所矣。全乎万物而不宰,泽被天下而莫知其所自姓,虽不备五者,其好之者是也。【解说】
  本篇旨在论述君主必须审分正名,在内容上与《正名》篇是一致的。文章指出,“凡人主必审分,然后治可以至”,“故至治之务,在于正名”,反复强调了审分正名的必要。文中以耕作、使马为喻,说明君臣必须各有职分,君主不该“好治人官之事”,审分正名才是驾驭臣下的关键。“按其实而审其名,以求其情;听其言而察其类,无使放悖”,这就是审分正名的方法。文章后半部分指出,“名正则人主不忧劳矣”,人主不忧劳,就可以一心一意地“冶身”了,就可以达到“意气得游乎寂寞之宇”、“形性得安乎自然之所”的境界了。这显然是受了道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思想的影响。当然,这里表现的道家思想是经过改造的,是立足于“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的观点之上,是为治国服务的。
  《审分览》八篇,论述的都是为君之道,强调的是“虚君”思想。同时,也比较集中地吸收了法、术、势三派的学说。【注释】
  ①审分:指明察君臣的职分。分,名分,职分。
  ②涂:途径。这个意义后来写作“途”。
  ③苛疾:恶疾,重病。无自:无从。
  ④地:用如动词,耕种土地。
  ⑤无所匿迟:指无法藏匿力气,无法缓慢耕种。
  ⑥邪:私。
  ⑦累:负累。
  ⑧任善:任用善人,即任用做善事的人。
  ⑨人官:官吏。
  ⑩居车:居于车上。下句“去车”指离开车,即下车。
  诐(bì):邪僻。窜:藏匿。
  坚:刚强。穷:当为“睿”字之误(依刘师培说)。睿,睿智,明智。劝:勉励,鼓励。骋骛:奔跑,这里是竭力效劳的意思。
  四极:四方边远之地。
  怙(hù)恃:仗恃,凭借。
  奋:矜恃,矜夸。
  自以:自用,指凭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
  恫(dòng):恐惧。
  少长相越:指长幼失序。
  王良:春秋时晋国善于驾马的人。
  约:简要。控:控制,操纵。辔(pèi):马缰绳。
  已:句末语气词。
  放:放纵。悖:悖逆。
  恶壅而愈塞:厌恶壅闭,反而更加阻塞。壅,壅闭。
  尧、舜之臣不独义:尧、舜的臣子不全都仁义。
  得其数:驾驭得法的意思。数,术。
  鄙:鄙陋。
  求古则名马:想要牛,却呼马的名字。名,称名。
  有司:古代官府分曹理事,职有专司,所以把主管其事的官吏叫“有司”。
  数(shuò):屡次,频繁。
  过悗(mán):过,当作“遇”。遇通“愚”(依王念孙说)。悗,迷惑。
  堙(yīn):堵塞,充塞。罢:通“疲”。
  白之顾益黑:想让它白,反而更加黑了。顾,反。
  耳目之主:指耳目之性。
  问而不诏:征询臣下的意见,自己不专断地下命令。诏,上告下。
  知而不为:指君主知道怎样去做,但却不亲自去做。
  和而不矜:指君主能调和万物,但却不自夸。矜,自夸。
  不处:指不居功。处,居。
  止者不行:本身静止的东西不让它运动。行,用如使动。下句“行者不止”是说,本身运动的东西不让它停止。
  任:任用,使用。
  六合:指上、下、四方。下句的“海外”指四海之外。“六合”与“海外”都是极言其广大。
  性:命。大湫(qiū):大窦,大的空洞。湫,空洞,这里指深邃幽微之处。
  无有:无形,这里指“道”而言。“道”无形,故曰“无有”。
  得道忘人,乃大得人也:得至道则能无为,无为则能忘人。无为而能治,人皆仰慕,则能大得人。
  夫其非道也:那怎么能不算道呢。
  知德忘知,乃大得知也:意思是,知道自己有德,不在乎让人知道,人皆仰慕,这样就更能为人所知。
  至知不几,静乃明几也:意思是,非常有德的人外表不机敏,安然处之,机敏就会显露出来。几,机警,机敏。
  大明不小事,假乃理事也:意思是,最贤明的君主不做小事,大事才去做。假,大。
  莫人不能,全乃备能也:意思是,修真得道之人并不事事都能做,但人们全归附于他,于是就无所不能了。莫人,当为“真人”(依俞樾说),修真得道之人。
  妙:微妙。
  宰:主宰。
  五者:指上文所说的“得道忘人”、“知德忘知”、“至知不几”、“大明不小事”、“莫人不能”等五种情况。
  君守
  【正文】
  二曰:
  得道者必静,静者无知,知乃无知①,可以言君道也。故曰中欲不出谓之扃②,外欲不入谓之闭。既扃而又闭,天之用密③。有准不以平④,有绳不以正⑤,天之大静。既静而又宁,可以为天下正⑥。
  身以盛心,心以盛智,智乎深藏,而实莫得窥乎!《鸿范》曰⑦:“惟天阴骘下民⑧。”阴之者,所以发之也⑨。故曰不出于户而知天下,不窥于牖而知天道⑩。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少。故博闻之人、强识之士阙矣,事耳目、深思虑之务败矣,坚白之察、无厚之辩外矣。不出者,所以出之也;不为者,所以为之也。此之谓以阳召阴、以阴召阳。东海之极,水至而反;夏热之下,化而为寒。故曰昊天无形,而万物以成;至精无象,而万物以化;大圣无事,而千官尽能。此乃谓不教之教,无言之诏。
  故有以知君之狂也,以其言之当也;有以知君之惑也,以其言之得也。君也者,以无当为当,以无得为得者也。当与得不在于君,而在于臣。故善为君者无识,其次无事。有识则有不备矣,有事则有不恢矣。不备不恢,此官之所以疑,而邪之所从来也。今之为车者,数官然后成。夫国岂特为车哉?众智众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也。
  夫一能应万,无方而出之务者,唯有道者能之。鲁鄙人遗宋元王闭,元王号令于国,有巧者皆来解闭。人莫之能解。兒说之弟子请往解之,乃能解其一,不能解其一,且曰:“非可解而我不能解也,固不可解也。”问之鲁鄙人,鄙人曰:“然,固不可解也,我为之而知其不可解也。今不为而知其不可解也,是巧于我。”故如兒说之弟子者,以“不解”解之也。郑大师文终日鼓瑟而兴,再拜其瑟前曰:“我效于子,效于不穷也。”故若大师文者,以其兽者先之,所以中之也。
  故思虑自心伤也,智差自亡也,奋能自殃也,其有处自狂也。故至神逍遥倏忽,而不见其容;至圣变习移俗,而莫知其所从;离世别群,而无不同;君民孤寡”,而不可障壅。此则奸邪之情得,而险陂谗慝谄谀巧佞之人无由入。凡奸邪险陂之人,必有因也。何因战?因主之为。人主好以己为,则守职者舍职而阿主之为矣,阿主之为,有过则主无以责之,则人主日侵,而人臣日得。是宜动者静,宜静者动也。尊之为卑,卑之为尊,从此生矣。此国之所以衰,而敌之所以攻之者也。
  奚仲作车。苍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然而非主道者。故曰作者扰,因者平。惟彼君道,得命之情,故任天下而不强,此之谓全人。【解说】
  本篇旨在论述君主所当执守的根本——清静无为,集中体现了“虚君”的思想。文章指出,“善为君者无识,其次无事”,君主应该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应该“中欲不出”、“外欲不入”、“智乎深藏”、“清静以待”。这样就会“不为而知”、“千官尽能”,无为而治了。反之,如果君主有所为,那么就会被奸邪险陂之人所利用,就会导致尊卑颠倒,国家危亡。
  文章批判了“博闻”、“强识”之士,“坚白”、“无厚”之说,宣扬了老子的思想。文章说:“不出于户而知天下,不窥于牖而知天道。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少。”这种闭门潜形,拒绝与客观世界接触,不需要任何耳闻目见的实践就能知道一切的主张,显然陷入了超感觉经验的唯心主义认识论。【注释】
  ①知乃无知:知道却像不知道一样。乃,若。
  ②中欲:内心的欲望。中,内心。扃(jiōng):关锁,关闭。
  ③天:指天性。密:宁静。
  ④准:水准器,取平的仪器。
  ⑤绳:墨绳,取直的工具。
  ⑥正:主。
  ⑦《鸿范》:《尚书》里的一篇。
  ⑧阴,通“荫”。覆蔽,庇护。骘(zhì):安定。
  ⑨发之:使之发,即使人民繁衍生息。
  ⑩牖(yǒu):窗。
  识(zhì):记,记忆。阙:缺,亏损。
  败:毁坏。
  “坚白”和“无厚”都是春秋战国时期名家名辩的论题。外:抛弃。
  这里是相反相成、无为而治之意。
  昊天:即天。昊,元气博大的样子。
  象:当作“为”(依王念孙说)。
  有以知君之狂也,以其言之当也:意思是说,有办法知道君主狂妄,就是根据他说的话恰当。有以,有办法。
  有以知君之惑也,以其言之得也:意思是说,有办法知道君主昏惑,就是根据他说的话得体。以上几句意思又见《任数》篇,表现的都是“君道无知无为”的思想。
  无识:不担当具体官职。识,通“职”。
  不恢:不周备,恢,周备,全面。
  数官然后成:古代做车,轮、舆、辕、轴等分别由不同部门去做,所以这里说“数官然后成”。官,官署。
  岂特:岂只。特,只。
  方:方法。
  一能应万:以不变应万变之意。
  无方而出之务:即无方而务出之,指没有方法却能做成事情。
  鄙人:鄙野之人,即边远地区的人。宋元王:即宋元公,名佐,公元前531年—前517年在位。闭:连环结,套在一起的两个绳结。
  兒(ní)说:宋国的善辩之人。
  固:本来。
  以“不解”解之:意思是说,结本不可解,指出其不可解,也就是解决了绳结的问题。
  大(tài)师:古代乐官官职名。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太师”。文:大师之名。
  效:用,这里是学习的意思。
  以其兽者先之,所以中之也:这两句颇费解,姑依李宝洤说做如下解释:以兽为喻,乃是取其无知之意。太师文学习鼓瑟,先使其心如兽一样冥然无知,顺应瑟的自然规律,因而能掌握鼓瑟的规律。
  “心”字当为衍义(依陈昌齐说)。
  智差:智巧。差,巧诈。
  奋:矜夸。
  有处:指有职位。处,居。
  倏(shū)忽:转瞬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同:和。
  孤寡:都是君主的谦称。
  陂(bì):也作“诐”,邪佞,不正。
  因:凭借。
  阿主之为:曲从君主所做的事。阿,曲从,迎合。
  侵:侵夺,这里是受损害的意思。
  奚仲:传说中车的创造者,黄帝之后,任姓,为夏朝车正(掌管车的官员)。
  苍颉(jié):又作“仓颉”,旧传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
  后稷:名弃,周的始祖。“后”是“君”的意思,“稷”本是主管农业的官。尧任命弃为稷,周人于是称之为“后稷”。
  皋陶(gāoyáo):相传为东夷族首领,曾被舜任为掌管刑法的官。
  昆吾:己姓,善于制造陶器。
  :也作“鲧”(gǔn),传说中远占部落首领,禹之父,曾奉尧命治水,采用筑堤防的办法,九年未治平,被舜杀死。这里说他作城,当是古代传闻。
  非主道:不是为君之道,即不是君主所做的事。
  扰:纷乱。
  平:安静。
  强(qiǎng):勉强,费力。
  全人:全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