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莱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第11章
  过俭者吝啬过让者卑曲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①,为鄙啬②,反伤雅道③;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④,为曲谨⑤,多出机心⑥。
  【注释】①悭吝:贪而不舍之称。原化记:“老人曰:‘悭吝来除,术何由成。’“②鄙啬:即鄙吝,贪而不施。③雅道:正道。雅,正的意思。荀子荣辱:“君子安雅。”集解:“雅,正也,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④足恭:取媚于人。论语公冶长:“巧言令色,足恭。”⑤曲谨:谓谨慎但及于细行。宋史李网传:“平居无事,小廉田谨,似可无过;忽有扰攘,则错愕无所措手足。”⑥机心:庄子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成玄英疏:“有机关之器者,必有机动之务;有机动之务者,必有机变之心。”
  【译文】节俭,是一种美德,太过了就变成贪而不舍,变成贪而不施,反而有伤情理;礼让,是一种好的行为,太过了就变成取媚于人,变成谨于细行,会给人有机心的感觉。
  【评析】世上钱财到底有限,而费用无穷,所以应量入为出,以俭持身。宋倪思曾说:“俭者君子德,俭则节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俭则可以传之子俭。”可见俭有“养廉”、“广德”、“福后”三大好处,自古以来即被认为治生之道。俭固然是美德,但也是有分别的。节省得合理,就叫做俭;舍不得用钱,节省得不合理,就叫做悭吝,悭吝就是刻薄。世人对已得的钱财,往往为了不舍,而对人对已百般刻薄,其实这又何苦?再多的钱财都不能适度调与,与废物何异?古人同时说过这样的话:“若过刻,亦非家之福也。”一个过于刻薄的人,做事不会体恤实情,自然难被旁人忍受。礼让和节俭同样是美德,但凡事过于拘谨,同样也不合情理。“过谦必诈”,这是古人对礼让太过者的看法,可见凡事过与不及,都不足取法,只有中庸之道,才合乎人情义理。
  喜忧安危勿介于心
  毋忧拂意①,毋喜快心②,毋恃久安③,毋惮初难④。
  【注释】①拂意:违戾心意。②快心:称心。孟子梁惠王:“然后快于心与。”③久安:长久的安定。④初难:起步的困难。
  【译文】不要忧虑遭遇的不如意,不要欢喜事情的快于心。不要自恃环境的长久安定,不要耽心事情的起步困难。
  【评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八个字可在此作为最简洁的说明。一位意志坚强、理智清明的人,绝不会因为一时的环境、遭遇而有得失之心。顺利,表示本身还有更上一层楼的责任;不如意,人生谁能免?只有再接再厉;有长久的安定,乃是得天独厚,何恃之有?岂可因此腐蚀心志;万事起头难,谁一开始就能轻易得手?能深入一层去想,喜、忧、安、危,也就不会介于心中,人生一定幸福圆满。
  宴乐声色名位三者不可过贪
  饮宴之乐多,不是个好人家;声华之习胜①,不是个好士子;名位之念重,不是个好臣士②。
  【注释】①声华之习胜:声华,有美誉则有光采,故称名誉为声华;文选任昉宣德皇后令:“客游梁朝,则声华籍甚。”习,染的意思;五代史刘词传:“人情易习。”胜,越乎其上。②臣士:臣子。士,在此乃有官位之称。
  【译文】经常宴客作乐的,不是一个好家庭;被世俗声华感染的,不是一个好学生;名位观念太重的,不是一个好官吏。
  【评析】这个道理,只要是有教养的人,都很明白。奢靡是德之大敌,一切罪恶往往因此而生。依常情常理看,一个以享受作乐度日的家庭,声色犬马,会有好的子女吗?读书人责在学以致用,必须不断进德修业,一旦受到世俗虚荣心理影响,还能指望日后做个好的社会分子吗?名位观念,有别于荣誉之心,而是一种浮华不实的想法;念头不实,还能做出实在的事吗?这三者,足以害身、足以损名、足以污节,任何人都应以之为戒。
  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世人以心肯处①为乐,却被乐心②引在;苦处;达士以心拂处③为乐,终为苦心④换得乐来。
  【注释】①心肯处:谓心中顺意的时候。肯,可的意思,引申作顺讲。②乐心:欢乐的心情。③心拂处:谓心中拂逆的时候。违戾曰拂。④苦心:劳苦思虑。
  【译文】一般人以心中顺意为乐,却往往被欢乐的心情导向痛苦的境地;阔达的人以心中有违逆为乐,最后会用劳苦的思虑换来真正的快乐。
  【评析】世界上没有恒久的快乐,也没有永远的痛苦,只有坚强面对现实,苦尽甘来的快乐才最为可贵。一个历事的人,大都有这种经验:日常生活中遇到可喜的事,马上引为莫大的快乐,但不一会儿就如镜花水月般地逝去,了无可寻;而当困心横虑,解决了问题以后,内心的快乐除了无可言喻外,更有充实而回味无穷的感觉。因此,想要获得真正的快乐,就必须实事求是,稳重尽心。
  过满则溢过刚则折
  居盈满①者,如水之将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处危急②者,如木之将折未折,切忌再加一搦③。
  【注释】①盈满:指事物满足之境,富贵权势满足之时。②危急:危险急迫。③搦:按、压制。左思魏都赋:“搦秦起魏。”
  【译文】处于心满意足之境地的,有如水快要溢出来而尚未溢出来,最怕再加上一滴;处于危险急迫之关头的,有如树木快要断折而尚未断折,最怕再加上一压。
  【评析】这里讲的是老子“致虚”、“柔弱”的处世哲学。自骄自满,就是过满的表现,结果将不免于倾覆之患,故一个人在功成名就之后,身退不满,才是长保之道。所谓“身退”,井非引身而去,更非隐匿形迹,做个隐士,而是不贪幕把持,不据有,不露锋芒,不咄咄逼人,不膨胀自我,要收敛意欲,含藏动力。至于柔弱不刚,并非一种懦弱的表现,而是含有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它反而充满生机。我们从老子“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的话中,可以想到物理在坚硬状态中,已失去了生机,人戒刚贵柔。
  冷静观人理智处世
  冷①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②,冷心思理③。
  【注释】①冷:冷酷的。②当感:主掌念头。当,作主解。左传裹公二年:“郑伯睔卒,于是子罕当国。”③思理:思考事理。
  【译文】要以冷静的眼光观察人的行为,要以冷静的耳朵细听人的话语。要以冷静的情感来主掌自己的念头,要以冷静的心思去思考任何事理。
  【评析】人在发生利害关系的时候,往往会以不诚之心,做出损人利己,甚至伤天害理的事来。可是做人的道理又告诉我们不能随便存着怀疑的心,而且处处怀疑他人,对自己来说也是一大精神压力。于是,冷静观人、理智处世就成了最好的保护自己、待人做事的方法。如果能做到凡事冷静理智,多方面观察,不为感情左右。在未完全明白对方之前,不轻易抛去一片心,那么,一定可以避免任何外来的伤害及不测的横祸。
  量宽福厚器小禄薄
  仁人心地宽舒①,便福厚而庆长②,事事成个宽舒气象③;鄙夫④念头迫促⑤,便禄薄而泽短⑥,事事得个迫促规模⑦。
  【注释】①宽舒:开阔舒坦。②福厚而庆长;福厚,福禄丰厚;庆长,福祉绵长;庆,福祉。③气象:气概。④鄙夫:鄙陋之人。孟子尽心:“鄙夫宽。”⑤迫促:短近。⑥禄薄而泽短:禄薄,福禄不长;薄,浅、不长之意;泽短,爵禄不长;泽,爵禄之称;不长曰短。⑦规模:规制法式;一作规摹。唐书张行成传:“盛德含光,规模宏远。”
  【译文】仁慈的人,因为心地开阔舒坦,所以福禄丰富福祉绵长,做任何事都有一种开阔舒坦的气象;鄙陋的人,因为念头短近,所以福禄稀薄,福泽不长,做任何事的规模都显得短近。
  【评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用我国这句俗语来说明“量宽福厚、器小禄薄”的涵义,再恰当不过了。想要怎么收获,先要怎么去裁,种瓜得豆,种豆得瓜,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人既然不希望“禄薄而泽短”,自然先要不在心田种下“禄薄而泽短”的根苗。
  恶不可即就善不可即亲
  闻恶不可就恶①,恐为谗夫②泄怒;闻善不可即亲③,恐引④奸人进身⑤。
  【注释】①就恶:马上憎恨。就,作立刻、马上解;憎恨曰恶。②谗夫:颠倒是非、毁善害能的人。③即亲:立刻亲近。即,便、立刻;亲,接近。④引:导、导引。⑤进身:求上进。
  【译文】听到别人犯了过失不能马上有憎恶心理,恐怕是颠倒是非的人,为了发泄心中不满而捏造出来妁;听到别人做了善行不能立刻有亲近念头,恐怕是奸佞之徒制造出来的,正好成为他们进身的机会。
  【评析】人要保持冷静,以理智处世,不要因为一时的不察而使居心不良者得逞。人情大抵听人有了过失就表示憎恶的样子,听人做了善行就想加以亲近,而不能进一步了解其内幕,作客观地判断,如果这样因而使当事人难洗冤屈,或得逞心机,不只自己犯了极大的错误,更给对方带来莫大的痛苦,或更大的诡诈。为了不负上帝所赐的这一身,做人不妨用耳朵去多听,用眼睛去多看,用大脑去多想的好。
  躁性偾事和平徼福
  性躁心粗者①,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②,百福③自集。
  【注释】①性躁心粗者:性情躁急心思不密的人。心意曰性;思曰心;陋劣曰粗。②心和气平:心念温和神态平静的人。人之精神发扬于外者谓之气。③百福:指一切吉祥的事。
  【译文】性情躁急心思不密的人,到头来必将是一事无成;心念温和神态平静的人,最后一切吉祥的事自然会降到身上。
  【评析】“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个道理可说人尽皆知。然而一般人往往在遇事时,不能冷静当头,必欲“引刀成一快”而后已,结果使得事情到头来反而更糟。人就是这么容易明知故犯,如此不断自导“复使后人哀后人”的事。若要消除这种矛盾,掌握契机,这些圣贤的哲理是否仅只是几个表面的文字,大概还是在于各人如何记住它吧。
  酷则失善人滥则招恶友
  用人不宜刻①,刻则思效者去②;交友不宜滥③,滥则贡谀者来④。
  【注释】①刻:苛酷。②思效者去:想来效力的人都会离去;尽、竭尽曰效。③滥:随意、轻率。④贡谀者来:献甘言逢迎的人都会来。献曰贡;甘言逢迎曰谀。
  【译文】用人不应苛酷,苛酷就会使得想来效力的人因而离去。交友不应轻率,轻率就会使得那献甘言逢迎的人因而都来。
  【评析】这里讲的是做人的基本道理。“酷则失善人”,是立身处世、成就事业不可不牢记心头的箴言。你如果想要别人怎样待你,你就必须先怎样待人。你待人三分好,人也回敬你三分好;你待人三分坏,人也回给你三分坏,这道理就和“要怎样收获先怎么栽”一样。其实一切身外之物,应不过分悭吝,能予人方便就予人方便,太刻薄而反失朋友的心,得不偿失。任何人都能比较出来,可悲的是为物所役,刻薄处世的倒还大有人在呢!也许你身边就有这种朋友,如果你没有好感,那么就不要也如此。至于“滥则招恶友”,也是一样的道理和一样的切身。如果阿猫、阿狗通通都要,朋友三教九流都有,广交则广交矣,但这种不经选择的盲目滥交,就好比买东西好坏不挑一样,结果吃亏的是自己,便宜了对方。白雪上人曾说:“友为五伦之一,慎于择交,惧其捐也。道吾过者是吾师,夸吾好者是吾贼,近芝兰,则气味日馨;近恶臭,则恶秽日增,可不慎哉。”这就是交友应有的认识。因此,交友择交为要,而择交要以知人为先决条件。诸葛亮说的一段话,很可做为我们知人的参考:“知人之道有七焉: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词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现其廉;期之以信而观其信。”
  急处站得稳高处看得准危险径地早回头
  风斜雨急处①,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②,要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③,要回得头早。
  【注释】①风斜雨急处:形势转变的时候。风斜雨急,喻形势之转变。②花浓柳艳处:在美色当前的时候。花浓柳艳,喻美色。③路危径险处:处境艰危的时候。路危径险,喻处境之艰危。
  【译文】形势转变的时候,要能站得住脚跟;美色当前的时候,要把眼光放得高远;处境艰危的时候,要能及时抽身回头。
  【评析】置身在现实生活领域,人生就显得复杂多变化,稍不留神,想不到的事情就会有随时发生的可能。为了还有前面的道路要走,这时就要赶快立定脚跟,看得远,沉住气,及时弥补才不会有失足之恨。而要做得到这些,则又和理智密切相连。
  和衷以济节义谦德以承功名
  节义之人济以和衷①,才不启忿争之路②;功名之士承以谦德③,方不开嫉妒之门④。
  【注释】①和衷:同心和善。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②忿争之路:意气之争的门径;忿争,意气之争;路,门径。③谦德:谦虚之德。④嫉妒之门:妒忌的关键。门,关键。
  【译文】崇尚节义的人必须以温和的心来调和,才不会开启意气之争的门径。拥有功名地位的人要以谦虚的美德自持,才不会打开妒忌的门径。
  【评析】节义之士乃侠者之流,而古人有“任侠者使气”的说法,可见节义之士容易流于意气用事,必须同时存有一颗温和之心。拥有功名地位的人,一向为人所瞩目、敬重,如此一来自然必须益加谨于所处,谦虚为怀,才能赢得始终不变的爱戴。
  居官有节度乡居敦旧交
  士大夫居官,不可竿牍无节①,要使人难见,以杜幸端②;居乡不可崖岸太高③,要使人易见,以敦旧好。④
  【注释】①竿牍无节:书信没有节制。竿牍,书信;古以竹简为书,故名竿牍。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②杜幸端:杜塞非分希冀的事;杜,塞也;幸,希冀非分之谓;事曰端。③崖岸太高:性行太过激越。崖岸,谓性行兀傲,人不易与亲也。韩愈蓝田悬丞厅壁记:“则尽去牙角,一蹑故迹,破崖岸而为之。”④敦旧好:敦睦从前的友好。敦,敦睦;旧好,老朋友。
  【译文】读书人做了官,书信往来不可没有节制,必须使有要求的人难以求见,以杜塞非分希冀的事;退休回到乡里以后,性行不可大过高傲,要使一般人容易见面,以敦睦从前的老朋友。
  【评析】“无关紧要之票,概不标判,则吏胥无权;不相交涉之人,概不往来,则关防自密。”这段话同样在说做官要有节度,可以拿来一起做为官居之座右铭。至于乡居敦旧好,我想起了王安石。近人梁启超以为我国史上有六大政治家,王安石为其中之一。王安石晚年罢相之后,平居自适,日常骑驴上钟山,在草茵上午睡。当年一度权倾天下,使天下人侧目,而最后却与世无争地过著田园生活,难能可贵。
  事上敬谨待下宽仁
  大人①不可不畏,畏大人则无放逸②之心;小民③亦不可不畏,畏小民则无豪横④之名。
  【注释】①大人:有德者、有位者,地方长老及尊长皆称大人。②放逸:放纵。逸,放、放纵。③小民:指一般平民。④豪横:强横放肆。豪,强也;横,放肆、不顺理。
  【译文】有道德地位的人不可以不敬畏,敬畏有道德地位的人就没有放纵的心;一般的人也不可以不敬畏,敬畏一般的人就不会有强横放肆的恶名。
  【评析】人如果不敬畏有道德地位的人,即无道德之心,即无事上观念,就敢做出不顾理法的事,这道理大多数人都懂;但对待一般人不能不敬畏,这就让有人会感到迷惑。其实道理一样明白,人生而平等,除了不肖之徒作贱自己,谁都一样是一个人,自己不先敬畏他人,他人又怎么会敬畏自己?
  处逆境时比于下心怠荒时思于上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①自消;心稍怠荒②,便思胜似我③的人,则精神自奋。
  【注释】①怨尤:即怨天尤人,称人之不能以义命自安者。②怠荒:怠忽迷乱。迷乱曰荒。③胜似我:犹胜过我。
  【译文】事情稍有不如意,就去想那些不如我的人,那么怨天尤人的心理自然消去;心思稍有怠忽迷乱,就去想那些胜过我的人,那么精神自然就会振奋。
  【评析】拂逆,人生之常,遭遇比我还要艰困的人,所在多有,何必因为一时的不如意而丧志,这就是所谓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并且只要处逆不馁,不为环境所困,保持灵明之心,那么任何困逆都是短暂的。至于心,乃人一身之主宰,心一动摇,则精神意志皆为之瓦解,不复有向上之念。“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人实在不可以不随时保持一颗积极清明的心啊!
  不轻诺不生嗔不多事不倦怠
  不可乘喜而轻诺①,不可因醉而生嗔②;不可乘快而多事③,不可因倦而鲜终。
  【注释】①轻诺:轻易就许诺。以言许人曰诺。②生嗔:生气。嗔,作怒、生气解。③多事:多管闲事。④鲜终:少有结果;在此为有始无终之意。鲜,罕、少;终,结局。
  【译文】不可以乘着一时高兴而轻易许诺。不可以因为喝了酒就随便发怒;不可以乘着一时冲动而多管闲事,不可以因为事情劳累而有始无终。
  【评析】任何人、事、物的接触,都要放得远大,不能只及于眼前,一受到外界的影响就失去原则。不轻诺、不生嗔、不多事、不倦怠,四者都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不轻诺、不生嗔,可以远害全交;不多事、不倦怠,才能成就事业。四者都做到了,眼前的人生一定是和谐圆满的;做不到,一定要生活在是非忧乱之中。
  读书读到乐处观物观入化境
  善读书者,要读到手舞足蹈处,方不落筌蹄①;善观物者,要观到心融神洽②时,方不泥迹象。③
  【注释】①不落筌蹄:意思是说不要落在表面上学习。筌蹄,即荃蹄;筌,取鱼具;蹄,捕兔器;筌蹄,所以取鱼兔,而究非鱼兔,言说所以诠真理,而究非真理。故读书不应只记文字;更应探求理义。②心融神洽:指人与物融合,达到物我一体的境界。③不泥迹象:不拘泥在表面的形迹现象。
  【译文】善于读书的人,要读到手舞足蹈的地方,才不会只学表面的文字;善于观察事物的人,要观察到心融神洽的时候,才不会拘泥在表面的迹象里。
  【评析】书本保存了人类过去、现在的智慧结晶,告诉人们今后的方向,读书的目的就在学以致用,不能融会贯通,谈不上服务社会。任何事物都有其生成的道理,只看到表面的迹象,哪里能够了解人情、懂得进退应对?
  勿逞所长以形人之短勿恃所有以凌人之贫
  天贤①一人,以诲众人之愚,而世反逞所长,以形人之短;天富②一人,以济众人之困,而世反挟所有,以凌人之贫,真天之戮民③哉。
  【注释】①贤:善曰贤,在此则是动词;善之、使之善的意思。②富:财物丰足曰富;在此则是动词;富之、使之财物丰足的意思。③戮民:罪民。戮,有罪的。商君书算地:“刑人无国位,戮人无官任。”
  【译文】上天使一个人聪明,是要他去诱导众人的愚昧,但世上的聪明人反而要夸耀自己的长处,来揭发他人的短处;上天使一个人财物丰足,是要他去济困众人的贫困,但世上财物丰足的人反而仗着自己所拥有的,来欺压贫苦的人。这些真是上天的罪人啊。
  【评析】我国人文发皇甚早,《大学》上所讲的完整的人生哲学,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放诸四海而皆准、行诸百代而不易,可见我国的人文宝藏非常丰富,矿苗举目皆是,我们实在应该好好加以开采,不能妄自菲薄。这里所讲的道理,就是现代社会学者认为人类社会若要再有进步,就要先具有“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不以夺取为目的”的原则。这又可见我国古代圣贤的眼光多么高超。上天让一个人拥有聪明、财富,无非要他去服务人群,造福社会,他却反而拿来做为欺凌别人的本钱,这一来莫说社会将会变乱,就是本身在别人思无可忍之后,也不会有好结果的。所以,做人做事,依循理法则存,不循理法则亡,每个人都要对这一层有明白的认识。
  上智下愚可与论学中才之人难与下手
  至人①何思何虑,愚人不识不知②,可与论学亦可与建功。惟中才的人,多一番③思虑知识,便多一番臆度④猜疑,事事难于下手⑤。
  【注释】①至人:有至德的人。庄子天下:“不离于真,谓之至人。”②不识不知:没有见识,没有智慧。知,智慧。③一番:犹言一次。岁时广记:“江南自初春至初夏,五日一番风侯,谓之花信风。”④臆度:以私意推测。苏轼诗:“书生苦信书,世事仍臆度。”臆,以私意,通“意”。⑤下手:着手。传灯录:“慧藏对马祖曰:‘若教某甲自射,直无下手处。’”
  【译文】道德高超的人,没有任何忧虑,愚昧的人没有见识没有智慧,这两种人可以和他一起谈论学问,一起建立事业。只有天资中等的人,增加一分思虑、知识,就增加一分臆度、猜疑,什么事都很难和他合作。
  【评析】此意似乎从《论语·阳货篇》上,孔子“惟上智与下愚不移”这句话转变来的。绝顶聪明和绝顶呆笨的人,知性从小到老,总不会改变,但此等人千万人中不过才一二人,其余的都是中才;而中才的人,随时都会随着环境改变其知性;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我们既然大都是中才之人,大家都很容易变,可见处世是多么不容易啊。
  守口须密防意须严
  口乃心之门①,守口不密,泄尽真机②;意乃心之足③,防意不严,走尽邪蹊④。
  【注释】①门:关键。②真机:指心中的机密。③足:根曰足,人体之根为脚。左传成公十七年:“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④邪蹊:不正的小路。不正曰邪;蹊,径、小路。
  【译文】口是心的大门,守口不够严密,就会泄尽心中的机密;意志是心的两足,提防不坚意志不严,就会走进不正的小路。
  【评析】“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人的意志形诸内是为思想,形诸外是为言语、行为。行为从四肢表现出来,言语从口中流露出来,而言语往往在行为之先,一旦语言无节,不该说的说了,结果必招来不测的祸害。至于思想不正,存于内必形于外,最后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不难想像。
  责人宜宽责己宜苛
  责人者,原①无过于有过人之中,则情平②;责已者,求③有过于无过之内,则德进。
  【注释】①原:宥、宽恕。后汉书范丹传:“范丹首自劾退,诏书特原不加罪。”②情平:心情平和。③求:责求。求,责也。
  【译文】要求人的原则是,宽恕有过错的人要像对待没有过错的人,这样才会使那人在心情平和中反省;要求自己的原别是,平时责求自己要像有了过失时一般,这样才会使自己的德业日有进步。
  【评析】人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日常之间,待人能宽与否,律己能严与否,最容易在行为上显现出来;而人都有犯过的时候,但这些过失并不是人们所愿意犯的,任何人一发现自己有了过失,除了惭愧,更希望马上能有机会改过,这时我们就必须视对方之过失如无睹,仍以一如往常的态度相待,不要让对方再增加心理负担而使他能专心向善。至于律己为何要严?因为人都有惰性,也就是得过且过的心理,如果把过失当做寻常事来看,那么久而久之就会使自己变得凡事不在乎,终至误入歧路。因此,律己务必要严,即使没有过失,也要再三省察自己。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这个道理。
  幼不学不成器
  子弟者,大人之胚胎①,秀才者,士夫②之胚胎,此时若火力不到③,陶铸不纯④,他日涉世立朝⑤,终难成个令器⑥。
  【注释】①胚胎:人受生之始曰胚胎。②士夫:即士大夫,有职居官者之称。③火力不到:火力,炼火,在此指锻炼的程度;不到,不及。④陶铸不纯:陶铸,范土曰陶,熔金曰铸,变通造作之使成一定形式之义。不纯,不精。⑤涉世立朝:涉世,踏入社会;立朝,站立在朝廷之上,即做官的意思。⑥令器:犹云美材。晋书石苞传:“苞子僬少有名誉,议者称为令器。”
  【译文】小孩是教养成大人的开端,秀才是做官吏的开端,这时如果锻炼的程度不够,造就的功夫不精,将来踏入社会,立身朝廷,到底不易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评析】“人不学,不知义;幼不学,不成器”,根本一环,就没有能够开花结果的道理。人,从小时的情形,可以想像长大以后的作为;从大人的作为,可以想像还小时的情形。为了日后,眼前还是咬紧牙关,多下功夫、多吃点儿苦头好。
  不忧患难不畏权豪
  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惕虑①;遇权豪②而不惧,对恂独而惊心③。
  【注释】①惕虑:忧虑。惕,忧、惧;虑,谋思。②权豪:权,指有权位的人;豪,指强横的人。③对恂独而惊心:恂独,即梵独;无兄弟曰恂,无子曰独。诗小雅正月:“哿矣富人,哀此恂独。”惊心,心里惊骇。这句是说看到梵独的人会起同情心。
  【译文】君子在忧患之中不会忧愁,在宴饮游乐的时候反而会忧虑;遇到有权位不讲理的人不会畏惧,面对梵独的人会起同情心。
  【评析】这里讲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以及“威武不能屈”,对人同情。忧患为人生所不可避免,能承受忧患才能走向成功之道;耽于宴乐足以加速腐化人心,且失去契机;君子畏天理不畏权豪;人不能没有天伦之乐,失去天伦之乐的人,就如同花木失去阳光而没有生机。
  浓天淡久大器晚成
  桃李虽艳,何如松苍柏翠之坚贞①?梨杏虽甘,何如橙黄橘绿之馨冽②?信乎,浓夭不及淡久③,早秀④不如晚成也。
  【注释】①坚贞:谓固而正也。罗山记:“岭南道无筋竹,惟此山有之,大尺围,色如黄金,坚贞疏节。”②馨冽:芬芳清冽。冽。寒的意思。③浓夭不及淡久:浓夭,浓艳而短暂;不及,不如;淡久,清淡而长久。④早秀:喻少年得志。秀,吐华。
  【译文】桃李的花色虽然鲜艳,哪里比得上苍松翠柏在寒冬的坚定贞节?梨杏的果子虽然甘甜,哪里比得上橙子橘子成熟时的芬芳清冽?真是不虚啊,浓艳而短暂不及清淡而长久,少年得志不如大器晚成。
  【评析】浓夭淡久,应求大器晚成,这是什么道理?原因是少年得志,眼看得来容易,不觉目中无人;而大器晚成,乃是积数十年的奋斗成长,知道得来的艰辛,不敢稍有怠忽。这是古人从无数人生经验中启发得来的,决非凭空臆度的话。
  静中见真境淡中识本然
  风恬浪静①中,见人生之真境②;味淡声稀③处,识心体之本然④。
  【注释】①风恬浪静:喻生活恬静。②真境:仙境;③味淡卢稀:喻淡泊自甘,不沉迷于美食声色。味,指食物;声,声色。④本然:本来的面貌。
  【译文】在恬静的生活之中,可以找到人生的仙境;在淡泊的环境里面,可以看到人性的本来面目。
  【评析】不平静的生活虽能给人磨练,但同时也使人有沧海桑田之感;平静的生活虽不能给人刺激,却能使人在忧患之后感受安定之乐。繁华景象使人得耳目声色之娱,但不能使人有实在之感;淡泊的环境虽无繁华景象,却使人发觉耳目声色之娱不能把握。
  言者多不顾行谈者未必真知
  谈山林之乐①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②;厌名利之谈③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④。
  【注释】①山林之乐:隐居生活之乐趣。山林,指隐士所居也。张华诗:“隐士托山林,遁世以保真。”②趣:兴味。李白月下独酌:“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③名利之谈:有关名誉和财利的谈论。④情:意念。
  【译文】高谈隐居生活乐趣的人,不一定就能完全领略到隐居生活的情趣;厌恶有关名誉和财利言论的人,不一定就能完全没有名誉和财利的意念。
  【评析】山林之乐,惟仁者、智者能得之,而仁者、智者必念在本身的践履笃实,所以敢于高谈山林之乐的人,往往只是自命清高之辈。人生在世,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就是现实生活的解决;而解决现实问题,又往往和名利扯上关系,因此衡诸常理常情,厌恶名利之谈的人,未免矫情,甚且内心正燃着炽烈的物欲。“君子耻其言过其行”,这类高谈山林,不近名利的人,不只目无旁人,更可说是伪君子者流。
  无为无作优游清逸
  钓水①,逸事也,尚持身杀之柄②;奕棋,清戏也,且动战争之心。可见喜事③不如省事之为适,多能④不若无能之全真。
  【注释】①钓水:钓鱼必在水边,钓水乃临水垂钓之意。②柄:权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既有利权,又执民柄。”③喜事:谓好事也。曹植与吴寄重书:“可令喜事小吏,讽而诵之。”④多能:谓多才也。
  【译文】临水垂钓,当然是一件高雅的事,但其中还操有鱼儿的生杀大权。朋友下棋,当然是一件清高的游戏,但其中已动了争强好胜的念头。由此可见,好事不如省事来得舒适,多才不如无才能够保全本真。
  【评析】十字若望禅师会说:“不想享受一切,而享受了一切;不想占有一切,而占有了一切;不想成就一切,而成就了一切;不想知道一切,而知道了一切。”庄子更说:“至乐无乐。”
  这些话可以进一步说明“喜事不如省事之为适,多能不若无能之全真”。凡事不宜刻意而求,刻意而求不只有意无意会以牺牲外物为垫脚,而且等追求到手,发觉原来不过“如此”,更会有怅然若失的空虚,不然也会使自己陷入“迷境”。
  春色为人间之妆饰秋气见天地之真吾
  莺花茂而山浓谷艳①,总是乾坤之幻境②;水木落而石瘦崖枯③,才见天地之真吾④。
  【注释】①山浓谷艳:形容春天百花怒放,百鸟争鸣的景色。②幻境:谓虚假之境,以喻世事也。程俱避寇村舍诗:“幻境终归尽,生涯正要贫。”③石瘦崖枯:形容秋天山涧水干石头露出,树木凋谢山崖一片枯颓的景色。④真吾:谓实在之我也。在此则指天地本来面目。苏轼诗:“此灭灭尽乃真吾。”朱熹四时读书乐:“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我亦见真吾。”
  【译文】莺啼花开,满山遍谷一片浓艳的春天景色,总是天地间的幻境。水干叶落,谿涧山涯一片萧萧的秋天景色。才看得出天地本来的面目。
  【评析】《金刚般若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如从佛家的观点看,花开花落只是造化在告诉人应以之为镜,人生原如花之易凋而已。因此,功名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只有保持本来面目,才能真正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水木落而石瘦崖枯”,人一生下来原也是如天地一般的赤裸裸。
  世间之广狭皆由于自造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①;天地本宽,而卑者自隘②;风花云月本闲,而劳攘者自冗③。
  【注释】①促:短也。唐书柳宗元传:“长来觉日月益促。”②隘:狭小。③劳攘者自冗:劳攘者,劳动自扰的人。冗,繁杂,在此引申作多余之意。
  【译文】岁月本来是悠长的,忙碌的人自己使它变得短暂。天地本来是宽阔的,心胸窄小的人自己使它变得狭隘。春花秋月、荷风冬雪本来是供消闲的,劳动操虑的人自己使它变得多余。
  【评析】“独坐常忽忽。情怀何悠悠。”
  一般人都难以忍受过分的清闲,但太过劳心劳力,使神为形役,也会蒙蔽了本真。有这么一首偈子:“高坡平顶上,尽是采樵翁,人人尽怀力斧意,不见山花映水红。”
  樵夫本以采樵为生,可是当心中充满了利欲和意图的时候,反而不能看到大好风光,失去和自然一体的面目。
  乐贵自然真趣景物不在多远
  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①,烟霞俱足②;会景不在远,蓬窗竹屋下③,风月自赊④。
  【注释】①盆池拳石间:指小小的空间之中。如盆之池,如拳之石,俱言其小。②烟霞俱足:谓山水的趣味都已足够。烟霞,指山水。倪赞诗:“残生竟抱烟霞癖。”③蓬窗竹屋下:蓬窗,以蓬草编成的窗户。竹屋,用竹筑成的房屋。④风月自赊:风月,清风明月,指自然景色。梁书徐勉传:“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赊,空、空阔。杜甫水槛遣心诗:“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译文】能获得趣味的事物不必在多,盆池拳石之间,山水的意境已都俱备。能领会景色的地方不在远处,蓬窗竹屋之下,风月的情境已够广阔。
  【评析】“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眼前的事物无不自成天地。如果能够存有一颗活泼的心,放眼俱是生机,举目都有情趣。可惜世人往往舍近求远,认为名山大川、园林胜迹才是调剂身心、怡情养性的地方,而一旦身临其境,又觉得不过尔尔,更是矛盾之至。任何意境情趣。必须求诸自己胸中,陶渊明的“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句,可为注脚。
  心静而本体现水清而月影明
  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①;观澄潭②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③。
  【注释】①梦中之梦:梦中又梦,是为迷境。庄子齐物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②澄潭:静而清的潭。水静而清曰澄。③身外之身:身外再有之身,是为品节、本性。
  【译文】倾听深夜里的钟声,能够唤醒迷境中的人。静观明潭上的月影,能够看见自己的本性。
  【评析】“性为欲汩则乱,心为物动则争”,当万籁俱寂之夜,突然传来几响悠远的钟声,在感受到一份平和之气时,心智也更为明鉴,平日所迷者,往往因此豁然顿悟。所以一位居士有一次正在想一个公案,突然听到青蛙的叫声,立刻大悟。写下“春天月夜一声蛙,撞破乾坤共一家”的偈句。而当置身明潭之畔,对着静影沈璧,在感受永恒的宁静之美时,心旷神怡,不觉领悟到天地的悠悠,万化的静寂,从而看到人的本性原也是光圆可鉴的。所以佛家以“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来点出生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