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老子>第3章

第3章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④。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功成身退,天之道⑥。
  【注释】
  ①持而盈之:做事要求圆满。持,握持,引申为做事。盈,圆满。②已:停止。③揣(zhuī追)而锐之:捶锻而使之锐利。揣,捶击锻磨。锐,用作动词,使之锐。④莫之能守:即“莫能守之”。莫,没有人。之,代指金玉。⑤咎:灾难。⑥天之道:大自然的规律。
  【译文】
  办事要求圆满完美,不如停止不干;刀刃捶锻得尖锐锋利,其锋刃不能持久。金玉满屋,没有人能保得住。富贵而傲慢,是自取灾难。功成身退。是自然规律。
  【原文】
  戴营魄抱一①,能毋离乎②榑气至柔③,能婴儿乎?脩除玄监④,能毋有疵乎⑤?爱民活国⑥,能毋以知乎⑦?天门启阖⑧,能为雌乎⑨?明白四达⑩,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注释】
  ①戴营魄抱一:戴,负戴、负荷。营,营气,精气,精魂,灵魂。魄:形魄,体魄,形体。抱一:指合一,守一。谓意守一窍。营魄抱一:讲精神专注在一窍,以一念代万念。②毋(wú):无、不。③榑(tuǎn):即圆,运转,周环。④脩:即修,通“涤”,洗濯,扫除。洗刷掉污灰尘。监:古字,即“鉴”。在磨制的铜镜出现以前,古人用盆盛水来观照面容,叫“监”,也叫“水监”(后来写作“鉴”)。玄监:明镜。这里用作借喻,把幽深明澈的心灵比喻为玄妙明净的鉴。译文意译作“镜”。⑤疵(cī):小毛病。⑥活:救活。⑦知:通智,智慧。⑧天门:指天赋人体的耳、鼻、口、目等感官。启:开。阖(hé):关、闭。天门启阖指人的呼吸,喻人之生存。⑨雌:指安静柔顺。⑩达:通晓事理。知:知识。蓄(xù):蓄养。德:指“道”的运用所形成的特殊属性或特殊规律。
  【译文】
  人身具有的精气专守于形体的一窍,能够不分离吗?呼吸吐纳、运气周身达到心平气和,能够像婴儿一样状态吗?清除内心的杂念,澄洁心镜,能够做到一尘不染吗?爱护民众、治理国家,能够不用聪明才智吗?人生存在万物运动变化之中,能够做到宁静柔弱吗?明白事理,通达四方,能够不依赖知识吗?生长万物,养育万物,产生万物而不占有,滋养万物而不主宰,这叫做内涵的崇高品德。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①,当其无②,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③,当其无④,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⑤,当其无⑥,有室之用。故有之⑦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释】
  ①三十辐(fú福)共一毂(ɡǔ古):三十根辐条集中在一个车毂上。辐,车子的辐条。共,集中。毂,车轮中心有圆孔可以插轴的部分。②当其无:正因为车毂中有个空间。当,正,引申为正因为。无,空间,这里指车毂中间的圆孔。③埏(yán延)埴(zhí植)以为器:糅合粘土制造陶器。埏,抟糅,糅合。埴,粘土。④无:指陶器中空的地方。⑤户牖(yǒu友):门和窗。⑥无:指房屋中的空间。⑦有之:指物质部分,与下句中的“无(空间)”相对。之,无实义。下句中的“之”与此同。
  【译文】
  三十根辐条集中在一个车毂上,正是因为有了车毂中的空间,才有了车的作用;抟糅粘土制造器皿,正是因为有了器皿中间的空间,才有了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修建房屋,正是因为有了房屋中的空间,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所以说器物(有)给人带来了便利,而器物的作用却是由于有了空间(无)。
  【原文】
  五色使人目盲①,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②,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③,五味使人之口爽④,五音使人之耳聋⑤。是以圣人之治也⑥,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注释】
  ①五色:黄、青、赤、白、黑五种颜色。目盲:眼瞎,这里比喻眼花缭乱。②驰骋(chíchěnɡ):纵马疾驰。田猎:打猎。心发狂:心放荡而不可制止。③行:行为。方:违,逆,这里指行为不轨。指偷盗行为,发生劫夺。④五昧:甜、酸、苦、辣、咸五种味道。爽:伤败,差失。口爽:口味败坏。⑤五音:宫、商、角、徵(zhǐ)、羽。五音构成中国古代乐声音阶中的五个音级。⑥是以:因此。
  【译文】
  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纵马狩猎令人心思狂荡,宝贵难得的财物令人行为不轨,五味杂乱令人口味败坏,五音纷杂令人听觉失灵。因此,圣人的治理主张是:只求填饱肚皮,而不贪求声色悦目。所以他舍弃那声色物欲,而选取这平静温饱。
  【原文】
  宠辱①若惊,贵②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③,得之④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⑤。何谓⑥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⑦,及吾无身⑧,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⑨,若可⑩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注释】
  ①宠辱:都用如动词,指受到宠辱。②贵:看重。③宠为上,辱为下:把受宠视为高尚,把受辱视为卑下。④之:代指宠辱。⑤是:代指上述情况。⑥何谓:何为,为什么。⑦有身:即有我、有私,看重自己的意思。⑧及吾无身:如果我无私。及,如果。据王引之《经传释词》,“及”与“若”古代通用。⑨贵以身为天下:情愿把自己全部身心投入治理天下的人。贵,看重,引申为愿意。高亨《老子正诂》:“贵者,意所尚也。”以,用。为,治理,也可理解为介词“为了”。“以身为天下”全部属于“贵”的宾语。“爱以身为天下”的句式与此相同,意思也相同。⑩若可:才可。若,乃,才。杨树达《词诠》:“若,副词,乃也,始也。”
  【译文】
  受宠惊喜而受辱惊恐,这是把大灾难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什么叫做受到宠辱好像受到惊吓呢?(因为人们)把受宠看得很高尚,把受辱看得很卑下。所以得到这些好像受到惊吓,失去这些也好像受到惊吓,这就叫作“宠辱若惊”。为什么会把(宠辱若惊)这些大灾难看得如同生命一样重要呢?我们有这些大灾难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太看重自身了,如果我们达到了无私的境界,我们还会有什么大灾难呢?所以只有那些情愿把自己全部身心投入治理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交给他;只有那些愿意把自己全部身心投入治理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原文】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①。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②。捪之而弗得③,名之曰夷④。三者不可至计⑤,故混而为一⑥。一者,其上不谬⑦,其下不⑧。寻寻呵⑨!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注释】
  ①微:没有形状。②希:寂然无声。③捪(mǐn):抚摸的意思。④夷:河上公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无形曰微。”⑤计:算清、数清,这里指分别清楚。⑥故混:故,通“固”,本来、原本。混:浑沦,此指浑然一体,指原始的统一体,即混沌的元气。⑦谬:荒诞无稽。⑧:即忽,不明。⑨寻寻(xún):连续不断而来。⑩复归:还原。无物:陈鼓应说不是一无所有,它是指不具任何形象的实存体。沕(mì):潜藏的样子。望:即惘,远望而惘然不可见。沕望,王本作“惚恍”。御:驾驭。“有”指现实存在的有形的具体事物。道纪:道的纲要,引申为道的规律。
  【译文】
  视而不见,称它无形。听而不闻,称它无声。摸它不着,称作无迹。这三者不能分别清楚,原本混然一体。“一”这个东西,其先并非虚诞不实,其后也不是灭绝不明,连绵不断啊!不可具体形容和描述,它返本归根又空不见物的状态。这叫做没有具体形状的形状,没有具体物象的形象,这就叫做恍惚——潜藏而不可见。跟着它,看不见它的后尾,迎着它,又看不见它的前头。把握住现今的“道”,用它来驾驭现存的具体事物,能了解远古万物的起源,这就叫做“道”的纲要,或者叫做“道”的规律。
  【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①,微妙玄通②,深不可识③。夫唯不可识④,故强为之容⑤:豫焉⑥,若冬涉川⑦;犹兮,若畏四邻;俨兮⑧,其若客;涣兮⑨,若冰之将释⑩;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注释】
  ①善为士者:善于当士的人,这里指懂得“道”的人。为,当。士,这里指有才能的人。②玄通:指思想深邃而通达。③识:认识,理解。④夫:发语词。唯:仅仅,正因为。⑤容:用如动词,形容,描述。⑥豫:“豫”与下句中的“犹”原为一个双声词“犹豫”,迟疑不决的样于。此处拆开使用,作互文看待。引申为办事谨慎小心、反复考虑的样子。⑦涉川:步行渡水。⑧俨(yǎn眼):恭敬,庄严。下句的“客”,王弼本作“容”,据河上公本改。⑨涣:散。这里形容思想开通而不固执。⑩释:消融。敦(dūn吨):敦厚。朴:未加工的木材。旷:空阔开朗。混:混同,这里指包容。浊:混浊的大水。孰能浊以止:谁能像混浊大水那样并停留在这种状态上。孰,谁。以,而。止,停留。王弼本原无“止”字。据《道藏》河上公本补。静之:使浊水安静下来。之,代浊水。动之徐生:搅动这种清静状态,慢慢产生各种追逐名利的行为。动,搅动。之,代指上句讲的清静状态。保:占有,掌握。不欲盈:不追求圆满。蔽不新成:安于有缺陷的旧状态而不创造新的事物。蔽,同敝,破旧,比喻有缺陷的旧状态。新成:新的成功,新的事物。
  【译文】
  古代那些懂得规律的人,(其思想)细致精妙、深邃通达,深刻得难以被理解。正因为他们难以被理解,所以要勉强加以描述:(他们办事)反复考虑,就像寒冬要赤足过河;谨慎小心,就像畏惧四邻的围攻;恭敬庄重,就像一位作客的人;通达而不固执,就像将要融化的冰块;朴实敦厚,就像未经雕饰的原木;空阔开朗,就像那深山的幽谷;包容一切,就像那混浊的大水。(除了得道之士)谁还能够使自己像包容一切的混浊大水那样呢?(世人)总是要让浊水安静下来,慢慢加以澄清;但是谁又能够永远安于这种安定清静的状态呢?(世人)又总是搅动这种清静状态,慢慢产生各种追逐名利的活动。掌握了这种规律的人,办事是不求圆满的。正因为不求圆满,所以能够安于有缺陷的旧状态而不创造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