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诸法皆不可思议。不可思想图度。不可言语商略。何以故。言语道断故不可议。心行处灭故不可思。大经云。生生不可说。生不生不可说。不生生不可说。不生不生不可说。既不可说亦不可思。大品云。色不可说。乃至识不可说。眼不可说。乃至意不可说。色不可说。乃至法不可说。眼界不可说。乃至法界不可说。当知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皆不可说。此指俗谛不可说也。四念处不可说。乃至根力觉道。皆不可说。须陀洹不可说。乃至阿罗汉亦不可说。此指真谛不可说。佛十力不可说。四无畏。十八不共。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皆不可说。此指中道第一义谛不可说也。大论云。实法不颠倒。念想观已除。言语法皆灭。无量众罪除。清净心常一。如是尊妙人。则能见般若。此总指三谛不可思说也。法华云。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
又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当知不可以心思口议。亦不可以无心口思议。不可以有无。不可以非有。非无。非方。非数。非法。非谕。寂然无为群经之极说。众圣之诚言。深深若此。明明若彼。境智双冥能所俱寂。净名诸菩萨以言言于无言。文殊以无言言于无言。净名不以言不以无言。默然无言。文殊叹曰真入不二法门当知。玄妙玄妙不可思议。复不可思议但可冥悟。不可以彰辩。问若不可说不可说。何故言满龙宫。若不可思不可思。何故雪山深思此义。答佛常乐寂而哀于蒙。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慈悲权巧指画虚空。撝方示月作种种说。或作生生说。或作生不生说。或作不生生说。或作不生不生说。若作生生说时。又非一种。或作有说或作无说。或作亦有亦无说。或作非有非无说。引诸根性从四方门入清凉池闻悦善生恶亡理显。得四利益余三句亦如是。欲令此义明了。更引诸经。大经。名诸佛法界佛即果人。法界即果法。于无果中而作果说。大品云。诸法实相慧。名摩诃般若。此慧有能度所度。今取能度名般若。于无因中而作因说。大集云。菩萨观一切法平等。众生性同涅槃性。若观平等即因也。同涅槃即果也。此约亦因亦果说也。华严云。游心法界如虚空。则知诸佛之境界。游心即因。佛境界即果如前说。法华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此即非因非果说也。法门甚众广说令智退。略则义不周。我今处中说方则四句。略则因果。闻而修行名之为因。与法相应名之为果。
约果更修故言因因。从因又得果故言果果。若初若后究竟寂灭。故言非因非果。初生生四门亦作因果四说。乃至不生不生亦作四门。门门亦作因果之说。一一说中悦种种众生。立种种善根。治种种罪垢。从于种种入第一义。故初中后重说无咎。说即是教。禀教修观。以修观故名修四念处。此义广可思之。元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开发众生诸觉宝藏。譬如日出先照高山。先喜先利先治先益。大经云。若欲盛贮先用完净。若欲耕垦先种肥良。若欲乘御先驾调壮。若欲教诏先教孝明。斯皆积习深厚烦恼障薄。先闻雷震先沐甘雨。先出笼樊先获正观。皆由往昔数数勤修。今世道成最初四益。其未度者更设方便而涂熨之。隐其无量神德以贫所乐法趣波罗奈。便有涅槃音。法僧差别名则是从顿次渐而调熟之。今从此义粗为四说说。即是教依教修观。即是四种四念处所为。生生四念处。乃至不生不生四念处。亦名三藏通别圆四念处。若三藏四念处。更为三。大意五停四念。所言三者。其义有八。谓理教智断行位因果。
理三者。声闻谓理在正使外。缘觉谓理在习气外。菩萨谓理在正习外。三人出三种外。方乃见理故言理三也。教三者。声闻禀四谛。缘觉禀十二缘。菩萨禀六度。声闻修总相智。缘觉修别相智。菩萨修总别智。声闻断正。缘觉断习。菩萨断正习。声闻为自修戒定慧。缘觉为自修独善寂。菩萨为众生修六度五通。声闻住学无学。缘觉住无学。菩萨三僧祇登道场。声闻带果行因。缘觉望果行因。菩萨伏惑行因。声闻断正如烧木为炭。缘觉断习如烧木为灰。菩萨正习尽如烧木无灰炭。具此八三故言三也。藏者。谓修多罗藏。毗尼藏。阿毗昙藏。修多罗藏。谓四阿含。增一阿含。说人天因果。长阿含破邪见。杂阿含明诸禅法。中阿含明诸深义。具如彼(云云)。毗尼藏明持犯轻重。如律藏中说。阿毗昙藏名无比分别无比。分别(云云)。大经云。此是契经甚深之义。此是戒律轻重之义。此是阿毗昙分别法句。皆佛自释三藏名也。
今不具论。然佛临涅槃。阿难心没忧海。阿[少/兔]楼驮语云。汝持佛法人应问将来事云何啼哭。阿难即醒悟乃问四事。佛皆具答。今出其二。比丘当依四念处行道。依波罗提木叉住木叉有二。一旧二客旧又二。一邪。二正。正谓十善。邪谓鸡狗牛马等(云云)。定有二。一旧二客。旧又二。一正二邪。正谓三四十二。邪谓邪禅鬼定等(云云)。慧有二。一旧二客。旧又二。一正。二邪。正谓识因识果。邪谓拨无因果。三种旧邪堕三恶道。佛弃而不用。三种旧正升三善道。佛会而取之。更说三种客法。客戒者。谓三归五戒。二百五十等。客定者。谓九想八背等。客慧者。谓四谛智也。佛之遗嘱以戒为师。师训七支。弟子奉行莫令污染。
第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