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古今名医方论>第10章
  小柴胡汤
  属性:治伤寒五六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耳聋,脉数。此是
  少阳
  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甘草(各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
  (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
  而不
  根四
  便不
  咳者,
  程郊倩曰∶方以小柴胡名者,配乎少阳而取义。至于制方之旨及加减法,则所云上焦得
  通,
  入里
  故
  故
  其余或之云者,以少阳在人身为游部,凡表里经络之罅,皆能随其虚而见之,不定之邪也。
  据症皆是太阳经中所有者,特以五六日上见,故属之少阳。半表半里兼而有之,方是小柴胡
  症。方中柴胡以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半夏能开结
  痰,豁浊气以还清;人参能补久虚,滋肺金以融木;甘草和之,而更加姜、枣助少阳生发之
  气,使邪无内向也。至若烦而不呕者,火成燥实而逼胸,故去人参、半夏,加栝蒌实。渴者,
  燥已耗液而逼肺,故去半夏,加栝蒌根。腹中痛,木气散入土中,胃阳受困,故去黄芩以
  安土,加芍药以戢木。胁下痞硬者,邪既留则木气实,故去大枣之甘而缓,加牡蛎之咸而软
  也。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土被侵则木气逆,故去黄芩之苦而伐,加茯苓之淡而渗也。不渴
  ,身有微热者,半表之寒尚滞于肌,故去人参,加桂枝以解之。咳者,半表之寒凑入于肺,
  故去参、枣,加五味子,易生姜为干姜以温之,虽肺寒不减黄芩,恐木寡于畏也。总之,邪
  在
  大柴胡汤
  属性:治热结在内,往来寒热者。
  柴胡(半斤)半夏(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枳实(四枚)生姜(五
  两)大枣(十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柯韵伯曰∶此热结在气分,不属有形,故十余日复能往来寒热也。若热结在胃,则蒸蒸
  发热
  加
  心
  不用大
  大柴
  大柴
  柴胡桂枝汤
  属性: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此太阳、少阳并病也,柴胡
  桂枝
  柴胡(四两)黄芩人参生姜芍药桂枝(各一两半)甘草(一两)半夏
  (二合半)大枣(六枚)
  上九味,水煎服。
  柯韵伯曰∶柴、桂二汤,皆是调和之剂。桂枝汤重解表,而微兼清里;柴胡汤重调里,
  而微
  以调
  之任重
  注释;
  柴胡亦
  本渴而
  之时
  微,则
  表证虽
  少阳微
  仍用人
  桂枝加芍药加大黄二汤
  属性: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
  枝加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即桂枝汤倍芍药三两;大实痛者,即原方加大黄二两。煎法如前。
  柯韵伯曰∶腹满为太阴、阳明俱有之证,然位同而职异。太阴主出,太阴病则腐秽之出
  不利
  不
  于太阴
  加大黄以
  转属太阴
  则腹大实而
  燥屎之征,故加
  麻黄附子细辛汤
  属性:治少阴病始得之,发热,脉沉,无里证者。
  麻黄(一两)附子(一枚,炮)细辛(二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纳药,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
  服。
  热微者,以甘草易细辛,微发汗。
  柯韵伯曰∶少阴主里,应无表证。病发于阴,应有内热。今始受寒邪,即便发热,而里
  无热,似乎太阳,而属之少阴者,以头不痛而但欲寐也。盖少阴为太阳之雌,大言阴与阳,
  小言
  便露
  里雌雄
  肾气独沉,故身虽热而脉则沉也。所
  表反热,便于表剂中加附子,以豫固
  阴邪始得以内侵,孤阳因之以外越耳!
  (且开且固,本方妙义如此。)夫发热、无汗,太阳之表不得不开;沉为在里,少阴之
  枢又不
  阳之微阳
  病及表,
  甘草易细
  干姜附子、茯苓四逆二方
  属性: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
  者,
  干姜(一两)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生用)
  上二味,以水三升,顿服。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六两)人参(一两)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去
  皮,生用)上五味,以水五升,煮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柯韵伯曰∶二条皆太阳坏病,转属少阴者也。凡太阳病而妄汗、妄下者,其变证或仍在
  太阳
  属少
  阳
  少阴则
  少阴
  属
  表证之解不解,为之详辨,则阴阳之差多差少,不致混淆,而用方命剂,无纤毫之失也。夫
  先汗后下,于法为顺,而表仍不解,是妄下亡阴,阴阳俱虚而烦躁也,制茯苓四逆固阴以收
  阳;先下后汗,于治为逆,而表证反解,内不呕渴,似乎阴阳自和,而实妄汗亡阳,所以
  虚阳扰于阳分,昼则烦躁不得安,阳虚不得入于阴,故脉沉微而夜静,是真阳将脱而烦躁也,
  用干姜、附子固阳以配阴。(方议妙极!)同一烦躁,所用之方不同如此。姜、附者,阳中阳
  气化,不假根苗而成,能补先天无形之气,安虚阳外脱之烦,故以为君;人参能回元气于无
  何有之乡,通血脉于细微欲绝之际,故以为佐。是方以人参佐茯苓,补下焦之元气;以干姜
  而缓急自别,用方之神乎!(急缓二议,开后学心胸。)
  旋复代赭汤
  属性:治汗吐下解表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旋复花(三两)代赭石(一两)人参(二两)甘草(炙,三两)生姜(五两)
  大枣(十二
  上七味,以水一斗,煎减半,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日三服。
  罗东逸曰∶仲景此方,治正虚不归元,而承领上下之圣方也。盖发汗吐下解表后,邪虽
  去,
  以浊邪
  养胃,
  于下;
  使噫气
  利在下
  胸中转
  赤石脂禹余粮汤
  属性:主治久痢不止,大肠虚脱,服理中丸而利益甚者。
  赤石脂禹余粮(各一斤,俱捣碎)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分温三服。
  柯韵伯曰∶甘、姜、参、术可以补中宫元气之虚,而不足以固下焦脂膏之脱。此利在下
  焦者
  责在
  者
  石脂色赤入丙,助火以生土;余粮色黄入戊,实胃而涩肠。急以治下焦之标者,实以培中宫
  之本也。要知此证,土虚而火不虚,故不宜于姜、附。仲景曰∶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可知与桃花汤别成一局矣。
  真武汤
  属性:治少阴水气为患,腹痛下利,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其人或咳,或呕,或小便利而
  下利
  白术(二两)茯苓白芍(各三两)大附子(一枚,炮)生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赵羽皇曰∶人之一身,阴阳是也。上焦属阳而主心肺,下焦属阴而主肝肾。肝藏阴血,
  肾兼
  酸能
  也。
  孰为之主?故脾家得附子,则火能生土,而水有所归矣;肾中得附
  所摄矣。更得芍药之酸,以收肝而敛阴气,阴平阳秘矣。若生姜者
  和胃也。盖五苓散行有余之水,真武行不足之水,两者天渊。总之
  泛溢妄行者,非大补坎中之阳,大健中宫之气,即日用车前、木通
  柯韵伯曰∶坎宫火用不宣,故肾家水体失职,是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也。法当壮元阳
  以消阴翳,逐留垢以清水源,因立此汤。方后立加减法,是真武加减证,不是主症,虽皆水
  气为患,而不属少阴。其云若咳者,是水气射肺所致,加五味子之酸温,佐芍药以收肾中水
  气;细辛之辛温,佐生姜以散肺中水气。小便自利而下利,是胃中无阳,则腹痛不属相火,
  四肢困于脾湿,故去芍药之酸寒,加干姜之辛热,即茯苓之甘平者亦去之,此为温中之剂,
  而非利水之剂矣。若呕者,是水气在中,故中焦不治,四肢不利,病不涉少阴,由于太阴湿
  化不宣也,不须附子之温肾,倍加生姜以散邪,此为和中之剂,而非下焦之剂矣。附子、芍
  药、茯苓、白术四味,皆真武所重,若去一味,便不是真武。仲景论证治,多触类旁通,并
  不画地为界。
  喻嘉言曰∶亡阳而用真武以救之者,盖真武北方司水之神。方中四味,是行水收阴,崇
  土回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