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周易参同契注>第10章
  檮治併合之,馳入赤色門。
  門者,是赤土鼎,以金花塗鼎之令赤,是故收其前塵藥腳鑄治入鼎。《二元》云:鍊丹即收下腳鉛砂。又如黃土搗為泥塗鼎;然正陽之藥,經武火六十日,其丹紫色,未紫更燒,故紫赤為上上,青黑為下下。若二元丹元覆藉,若九轉丹每轉用玄白、金花四兩覆藉,若紫遊丹用赤鹽覆藉,呼為赤門。
  固塞其際會,務令完緻堅88。
  言固際須令牢密。
  炎火張於下,
  言下火常炎炎,不得火猛。《別記》出,先小武火七十日者也。
  晝夜聲正慧89。
  言汞得火作聲,狀似嬰兄啼。啼聲若息,其汞即是伏火,故其火晝夜更不得停。始文使可修,始,初也。初,文火也。《別記》云:三百六十日文火。謂中問文,又前云炎炎.’今何須文?其汞伏火,故令小武火也。
  終竟武乃陳。
  月末年終,事須武火,後須大武火,鼎須與火同色。又專陽丹,須經大武火方伏火,後須化成挺,搗為末,開頭燒經一伏時,此應須三年火。一年火亦得服,未有變化三年,丹為上。《別記》云:若三十日武火,即成一年火也。
  候視加謹慎,審察調寒溫。周旋十二節,節盡更親觀。
  每一月一開看,洗重入鼎。節是一月,故經十二節也。
  氣索命將絕,休死亡魄魂。
  氣,火也。索,盡也。言經十二月火畢,汞死伏火。魂日是汞也,魄月是鉛也,故一年魂魄散化為大丹也。
  色轉更為紫,赫然成還丹。
  還丹紫色,一名紫金砂;二名紫粉;三名河車;四名巨勝。巨勝者,日名也。其汞象日巨勝;五名十勝丹;六名大流靈砂,謂老君度關津往流沙西國,故留此法授與尹喜,名日流靈砂。色若不紫赤,不名為大藥,未赤紫更燒。若色如黃丹赤土,未名為丹,只是小伏火汞藥也。
  陰陽相飲食。
  陽汞,陰金。謂金得汞自相飲食,伏制成丹也。
  交感道自然90。
  謂金汞相交感,故丹道自然成,亦長生能除萬病。若伏火乾汞,只堪為膏、為粉,服亦長年,亦非大丹。大丹者為汞,本是金孫朱砂之子。今令歸本復如金體,赤紫如丹,故日還丹。丹者,赤色之名。還者,返歸之義。故日還丹。若不者,何以為還丹?
  粉提91以一丸,刀圭最為神。
  去毒了,以棗肉丸。、不者黃龍膏為丸。丸如梧桐子大。一丸是一刀圭。圭是金之一小兩,一刀圭通二十四氣,丹成取一刀圭鼓成金,若不化五金,不可輒服。其丹生有毒,未有靈化,更依前燒之成金。有靈化深紫色,始號為大還丹。服此一丸,即通神也。又將一刀圭化五金,及一斤生汞,立成黃金。若至此,即四兩為一劑。若且住人問,即服半劑。若欲沖天,即服盡一劑。
  推演詮五行92,較約而不煩93。舉水以激火,掩然94滅光榮95。
  官大丹推詮不出五行也。汞屬水,朱砂屬火,鉛銀屬金,曾青屬木,雄黃屬土,只如大丹唯用二寶金、汞是也。其金、汞自有五行之名。朱砂屬火,水銀屬木,鉛黑屬水,銀白屬金,又號戊、己以當屬土,故日五行。激者,灌也。水陰火陽,以水灌火,陰入滅陽,故日滅光榮也。水是金花,火是真汞,以金得汞,是水灌火中,故不煩。非上有水,下有火也。
  日月相激薄96,常存97晦朔問。
  日汞月金,常存一月之問,侯火存亡,朔月初,晦月盡也。一陰一陽之問,常自激薄也。
  水盛坎侵陽,火衰離晝昏。
  坎為水為月,離為火為日。陽,乾旦也晝。陰,坤昏以著也。言陽時水王,至六日後坤,故侵陽即火衰。
  名者以定情、字者緣性言。
  言汞一是太陽生,金含朱赤色,故日名丹。濕如水,白如銀,故號水銀。白赤之情,似銀之性,故號水銀是也。
  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
  言水銀.本是金性。丹者,赤色之名。還者,返歸之義。伏汞為朱,變朱為丹,故日還丹。此為正陽,名外還丹。為人素稟,沖和元氣,虛元自然,而生本從空來。今服丹後,令歸虛元,昇天而去,故日還丹。丹丘,仙官地名。雖服外還丹,亦服內還丹,內是還精補腦,故二還同服,乃得長生也。
  吾不敢虛託98,倣傚聖人文。
  徐真人云:吾錄此《龍虎上經》大還·之法,不敢妄託。倣傚聖人文,則《易》之文也。
  先聖99
  一本云古記。
  提100龍虎。
  虎是金花,龍是金汞,所以上古先聖.號日《龍虎上經》。又一義直云:水銀、朱砂有龍A虎之號,故朱砂日赤龍,汞為白虎。亦汞有二名。汞為木精,號日青龍。而白似銀,號為白虎。所以金花亦有龍、虎之名。為鉛若不投汞,鈴元金花五色,亦元花出。假令玲後色青黑,亦名龍虎。所以作丹以花為虎,以汞為龍,將龍取龍,以虎為虎,非此二寶不能伏也。假用雄曾入亦元妨,久為灰亦元制伏之理,只是用為傍助染色取氣也。《草'堂註》云:虎是譽石,號為白虎,稱曾青為青龍。既云曾青、譽石為真將,金、汞何號?應不然也。直言龍虎者,金花、水銀亦不用金銀諸石也。
  黃帝美金花101。
  若非金花為虎,黃帝豈應美之為水銀?姦滑性燥難伏,為金花,鉛入汞所成,故是同類又有金性。故能吸汞勾制,相留變化為丹。又金花有數法,若得錯鉛白膩饒州者,但猛火炒三轉可用,不者但鍊了未杯熟鉛入仰月爐,下火令急,略除贏皮,黑末令盡,即投汞。·但猛下火,食頃之問,金花咄出。又將此花烊成汁,更投汞,其花五色,名日天地之符,亦名流珠,花化汞為丹是也。若一轉花用,即須郁郁者,是專陽丹法。一兩花勾一兩汞,研如粉入鼎,鼎內用黃牙,不去未郁花,但一物即得為泥塗鼎內,入汞可一月養之。又二兩添二兩生汞,月月以一倚添,得此汞色如土青黑,添金得一百日後用九轉鉛砂育之,令伏火,色黃微赤。更月一日一度蘸水,若土鼎不須蘸熟鐵.’須蘸生鐵,柔令為熟鐵,若柔入土坑沒頭。大火通赤一日一夜,即熟若土鼎,即用甘土及黃土漿,並壽州破瓷末等分,為之量大小厚,作乾後用鉛砂研泥、蘸揩之,火漸瓏之,令赤熟後內塗花牙,用將前未伏藥。九月畢不要多,亦得。但三五月問者,量多少旦伏亦得伏,即將添了藥重入鼎一百五十日,漸從文火入武,臨未著大武火,可一日二日。又更將此藥烊成汁為挺,檮碎又更入鼎一月日,不烊亦得服也。前添汞火須養火,不得猛火。若陰元正陽之法,即將再轉花。不者一轉花,不者九轉鉛烊成汁,計一斤鉛入一斤汞,從今年冬至至來年冬至畢,畢日猛火一周,其汞吐出鉛上,收取其藥。又入鼎中武火六十日,名正陽丹。丹畢,若陽元法,用朱砂以黃丹覆藉;亦如陰元法,若流珠九轉法,但責汞令乾治碎入鼎,以金花、玄白覆藉,每月一開,每日用四兩炭,若良雪神水法,火不錄。若此經,唯烊花入汞,如二元法,唯用朱曾雄稍異,即不著亦得。是故黃帝唯重此金花也。
  淮南鍊秋石,
  秋石是將前金花入鉛砂一百日,都名秋石。又為金花屬西方,西方為秋,故號秋石。劉演云:《草堂》云譽石,應非也。譽至毒,如何堪入藥?唯四神八石丹用及乾汞家用,此應不用,故秋石可量。淮南王立號,豈應譽石?淮南王重之,亦如玄白出於鉛中,號為石膽。時人云用蒲州者,豈非謬乎?淮南王是漢劉安厲王之子,封於淮南,因號誰南王。王性好道,感八公授道,王棄位隨八公往壽州,飛鍊丹成而去,今八公山見在。
  王陽加102黃牙。
  黃牙是錯鉛及黃丹,亦名京丹一斤,用汞四兩,入壽州瓷槐中,猛火燒之,食頃成水如鏡,待玲凝如黃金,打破如馬牙,因號黃牙。是王陽為金花、秋石,難作燒黃丹為上據力,亦與金花同等,稍優劣耳。時人云金花為黃牙,亦得終稍別耳。更有人去硫黃及雌雄等,甚謬也。只據流黃制汞為朱,豈知黃牙所出?《十仙記》具明,亦有鉛、汞、石膽、黃礬,所作此經應不用也。唯錯鉛及黃丹,作為真王陽。漢時有益州刺史常好道,以作金救人,故陽貴此,立號黃牙。故知人但調鉛得理,即大還丹可致也。
  賢者能特行103,不肖與母俱104。
  特行者是伏汞一味為丹,非用二青也,及四黃也。母者,金花也。故上古真人,唯謂汞一味任火日月久長火養成丹,入曾青同養,故上賢者是上古人也。今不肖後賢者,言與金花、黃牙制力一同,故云不肖,不許與母俱也。所計上古之人,非一二年丹成也。據《九丹經》云,亦用金花塗鼎養汞,豈應將汞獨入空鼎而成者,何得陰陽龍虎之名?鈴應加喊別耳。若論特行,妙名日孤陽。九元君日:孤陽之丹不可輒服,須借陰成丹。若成鉛即盡,何執特行?而元陰藥,准如特行,其性甚玲。丹成已後,又熱毒性生。為鉛屬水,而汞屬火,故須水滅火。丹成元毒亦有伏,得乾汞色如紅玻卑,將為世絕,作粉為膏,有服五兩之後,徹骨如冰而玲,狀似長病人,乾汞銀只可為世寶,何得長生之理?經訣具明。陰陽龍虎而成,豈獨化汞?故汞為主,金花為君,曾青等使,雄黃為佐。君臣相使,返惡伏制成丹,入身散如風雨,立能輸骨續筋,故能長生不死也。且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一陰一陽日道,亦二氣相化萬物而生其中,闕一不可。豈去天留地,去日留月?故須金汞雄曾所成甚妙。如不著雄曾,其丹最尊至重也。
  古今道由一,對談咄耳謀105。
  自古及今,唯一味為丹,借鉛花句伏。細論其金花,亦與汞等分,何妨對談不悟也。
  學者加勉力,留念深思惟。至要言甚露,昭昭不我欺106。
  昭,明也。我示此法,深思此經,我不欺謬於汝。其加勉力者,為昔特行任士養今,令加勉力金花、黃牙之力,而成大還丹矣。
  1『進而』,《發揮》本作『進退』。
  2『鉛為』,《發揮》本『鉛』字作『煉』。
  3『帛裹』,《發揮》本作『白裹』。
  4『傍有』,《發揮》本『傍』字作『旁』。
  5『面』,原作『而』,據其文義改。
  6『環匝』,《發揮》本『匝』字作『市』。後文相同處徑改不注。
  7『密固』,《發揮》本作『固密』。
  8『相通』,《發揮》本作『相連』。
  9『滿堂』,《發揮》本作『滿室』。
  10『履行步斗宿』,《發揮》本作『履斗步歪宿』。
  11『所邪』,《發揮》本〔所』字作『外』。
  12『陽明』,《發揮》本作『晦朔』。
  13『以疲倦』,《發揮》本『以』字作『日』。
  14『意喜悅』,《發揮》本作『而意悅』。
  15『自為』,《發揮》本『為』字作『謂』。
  16『舉錯輒有為』,《發揮》本『錯』字作『措』,『為』字作『違』。
  17『千有萬餘言』,《發揮》本作『千條有萬余』。
  18『從之』,《發揮》本『從』字作『行』。
  19『不息』,《發揮》本作『不休』。
  20『經營』,《發揮》本作『服食』。
  21『功次』,《發揮》本『次』字作『滿』。
  22『應受圖籌』,《發揮》本作『應鐮受圖』。
  23『法』,《發揮》本作『作』。
  24『鼎鑪』,《發揮》本『鑪』字作『爐』。
  25『承』,《發揮》本作『汞』。
  26『相求』,《發揮》本作『相拘』。
  27『木』,據其下文義例補。
  28『數』,《發揮》本作『艮』。
  29『之計』,《發揮》本『計』字作『數』。
  30『已』,《發揮》本作『以』。
  31『月生』,《發揮》本『月』字作『日』。
  32『朔受日之符』,《發揮》本作『朔日一受日符』。
  33『反』,《發揮》本作『返』。
  34『包居』,《發揮》本作『相抱』。
  35『垣郭』,《發揮》本作『匡郭』。
  36『嬉』,《發揮》本作『嬉』。
  37『號』,《發揮》本作『數』。
  38『貪欲』,《發揮》本作『貪育』。
  39『佇思』,《發揮》本作『佇息』。
  40『以』,《發揮》本作『既』。
  41『以』,《發揮》本作『尚』。
  42『朽敗』,《發揮》本作『敗朽』。
  43『鬢髮』,《發揮》本作『髮白』。
  44『更生易牙齒』,《發揮》本作『齒落生舊所』。
  45『炭中』,《發揮》本『炭』字作『火』。
  46『用』:《發揮》本作『以』。
  47『以粟』,《發揮》本『粟』字作『黍』。
  48『伏雞』,《發揮》本『伏』字作『覆』。
  49『其子』,《發揮》本『子』字作『卵』。
  50『轉自然』,《發揮》本『轉』字作『輔』。
  51『同類易施功,非種難為寶』,《發揮》本作『類同者相從,事乖不成寶』,並在其前多出『魚目豈為珠,蓬蒿不成櫝』二句。
  52『美』,《發揮》本作『負』。
  53『遭值』,《發揮》本作『遭遇』。
  54『託文』,《發揮》本作『文說』。
  55『可』,《發揮》本作『失』。
  56『鉛頓』,《發揮》本作-泥汞』。
  57『鍊治』,《發揮》本作『煉飛』。
  58『鼓下』,《發揮》本『下』字作『鑄』。
  59『盡樞』,《發揮》本作『輔樞』。
  60『同種』,《發揮》本作『同類』。
  61『倣倖』,《發揮》本作『僥倖』。
  62『用索悵狐疑』,《發揮》本作『中道生狐疑』。
  63『履徑』,《發揮》本作『出正』。
  64『曲邪』,《發揮》本作『邪蹊』。
  65『同』,據其文義補。
  66『修而』,《發揮》本『修』字作『循』。
  67參此句比《發揮》本多一『記』字。
  68『相如』,《發揮》本作『相殊』。
  69『造作』,《發揮》本作『作事』。
  70『學悟』,《發揮》本作『覺悟』。
  71『寨帷帳』,《發揮》本作『搴幃帳』。
  72h瞑目』,《發揮》本作『瞋目』。
  73『俗人』,《發揮》本作『世人』。
  74此句之後,《發揮》本比底本多出『尋度其源流,幽明本共居』二句。
  75『代』,《發揮》本作『為』。
  76『詐為辭』,《發揮》本作『輕為書』。
  77『若遂結舌瘡』,《發揮》本作『結舌欲不語』。
  78『恐泄天之符』,《發揮》本作『又恐泄天符』。
  79『獨增歎』,《發揮》本作『增歎息』。
  80『倪仰綴思愚』,《發揮》本作『俯仰輒思慮』。
  81『始之有法程』,《發揮》本作『陶冶有法度』。
  82『開端見枝條』,《發揮》本作『枝條見扶疏』。
  83『其三』,《發揮》本『三』字作『土』。
  84『水二』,《發揮》本作『二者』。
  85『伏蒸』,《發揮》本作『伏需』。
  86『黃輿』,《發揮》本作『黃舉』。
  87『似』,《發揮》本作『若』。
  88『完緻堅』,《發揮》本作『致完堅』。
  89『蔥』,《發揮》本作『勤一。
  90『陰陽相飲食,交感道自然』,此二句《發揮》本是置於『火衰離畫昏』句後。
  91『粉提』,《發揮》本作『服之』。
  92『詮五行』,《發揮》本作『五行數』。
  93『不煩』,《發揮》本作『不繁』。
  94『掩然』,《發揮》本作『奄然』。
  95『光榮』,《發揮》本作『光明』。
  96『激薄』,《發揮》本作『薄蝕』。
  97『存』,《發揮》本作一在』。
  98『虛託』,《發揮》本作『虛說』。
  99『先聖』,《發揮》本作『古記』。
  100『提』,《發揮》本作『顯』。
  101『金花』,《發揮》本作『金華』。
  102『加』,《發揮》本作『嘉』。
  103『特行』,《發揮》本作『持行』。
  104『與母俱』,《發揮》本作鬥母與俱』。
  105『咄耳謀』,《發揮》本作『吐所謀』。
  106此本《周易參同契註》至此已完,其經文內容僅是《發揮》本的上篇而已,尚有三分之二的經文未注。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