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本草经解>第14章

第14章

  【粳米】
  内容:气平。味甘苦。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泄。
  粳米气平。禀天秋成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苦无毒。得地中南火土之味。入足太
  阴脾
  经、手少阴心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肺主气。气平益肺。所以益气。脾为阴气之原。脾
  阴充足。则五脏血脉精髓。周身皮肉筋骨。皆因之强健。自无心烦下泄之事矣。所以止烦止
  泄也。
  制方:
  白米五合。鸡屎一升。同炒焦为末。水一升顿服。治食生米成瘕。炒焦入药。开胃下气。
  【小麦】
  内容:气微寒。味甘。无毒。主除客热。止烦渴咽燥。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令
  女人易孕。
  小麦气微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客热外热也。小麦味甘而润。润则阴生。故除客热。少阴之脉络咽。水不制火。则烦渴咽干。小麦气寒。则壮水清火。故止烦燥。肾与膀胱为表里。气寒益肾。则膀胱热退而小便利矣。肾水足则生肝木。木滋则气平。所以养肝气也。脾统血。血热则
  妄行。下漏上吐矣。味甘益脾。气寒清热。所以止唾漏也。甘润益血。女人以血为主。血足
  所以易孕也。
  制方∶
  小麦同通草。治五淋腹满。同甘草、大枣。治女人脏燥悲啼。
  【马料豆】
  内容:气平。味甘。无毒。生研涂痈肿。煮汁杀鬼毒。止痛。久服令人身重。
  马豆气平。禀天秋成润泽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
  阴脾
  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甘平润燥清热。故生涂痈肿。煮汁杀鬼毒止痛也。久服。则脾土
  滋润。故令人身重也。盖土湿则重也。
  制方∶
  马豆同甘草。解百毒。同首乌蒸服。黑发乌须。同归身蒸服。治血枯。同赤豆、绿豆。
  名三
  豆汤。治痘血热症。
  【绿豆】
  内容:气寒。味甘。无毒。主丹毒。烦热风疹。药石发动。热气奔豚。生研绞汁服。亦煮
  食。消肿下气。压热解石。用之勿去皮。令人小壅。
  绿豆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
  经。
  气味降多于升。阴也。丹毒烦热风疹。皆属心火。绿豆入肾。气寒足以清心火。味甘可以解
  热毒。所以主之也。丹石之药性热。多服则热毒发动。其主之者。甘寒能解热毒也。奔豚者
  心病也。心受火邪而藏之于肝。肝受之而藏之于肾。肾气上突。如豚奔冲也。其主之者。寒
  可清火。甘可缓突也。热胜则肿。气寒清热。所以消肿。火性炎上。气热则炎上。气寒清热。所以下气。气寒所以压热。味甘所以解石毒也。皮性寒。故用之不可去皮。去皮令人小壅
  者。甘故也。
  制方∶
  绿豆同赤豆、黑豆。醋调敷痘痈。同大黄、薄荷。涂丹毒。
  【扁豆】
  内容:气微温。味甘。无毒。主和中下气。
  扁豆气微温。禀天春初少阳之气。入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
  之土
  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俱升。阳也。中者。脾胃也。扁豆气温入胆。胆气生发。则脾胃之
  气宣通。所以曰和中也。味甘入脾。脾健则气下行。所以下气也。
  制方∶
  扁豆同人参、白术、白茯、甘草、山药、苡仁、莲肉、桔梗、砂仁末。名参苓白术散。
  治脾
  湿泄泻。及小儿脾虚症。同麦冬、五味、川连、干葛。解酒毒。
  【脂麻仁】
  内容:气平。味甘。无毒。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身
  不老。黑色者良。(酒蒸晒)
  脂麻气平。禀天秋凉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
  经。
  八谷之仁。兼入手少阴心经。气味升多于降。阳也。阴者。中之守也。伤中者。阴血伤也。
  肺为津液化源。脾统血。心主血。脂麻入脾肺心。甘平益血。所以主伤中也。脾主肌肉。脾
  燥则虚瘦。味甘润脾。故主虚羸。内为阴。外为阳。五内。五脏之内。藏阴之所也。脂麻滋
  润。故补五内。阴虚则馁。五脏既补。气力自充。脾主肌肉。味甘润脾。肌肉自长。髓与脑。皆阴气所化也。甘平益阴。阴长髓脑自填。久服味甘益脾。脾血润。故不老。气平益肺。
  肺气充。故身轻也。
  制方∶
  麻仁同甘菊、天冬、黄柏、生地、首乌、柏仁、桑皮、牛膝、杞子、麦冬丸。治半身不
  遂。
  同茅术丸。治脾湿。
  【谷芽】
  内容:气温。味苦。无毒。主寒中下气。除热。
  谷芽气温。禀天春生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
  经。
  气味升多于降。阳也。中者脾胃也。谷食入土。温能散寒。故主寒中。味苦下泄。所以下气
  除热也。
  制方∶
  谷芽同炙草、砂仁、白术丸。名谷神丸。启脾进食。同山药、白茯、白芍、白术、陈皮。
  治
  脾虚不食。
  【豆豉】
  内容:气寒。味苦。无毒。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
  豆豉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苦无毒。得
  地南
  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手少阳相火三焦经。气味俱降。阴也。伤寒有五。风寒湿热温。
  当其初伤太阳也。太阳经行于头。而本寒标热。故必头痛寒热。豆豉气寒能清。味苦能泄。
  所以主之也。瘴气恶毒。致烦躁满闷。热毒郁于胸中。非宣剂无以除之。故用豆豉苦寒。所
  以涌之也。虚劳喘吸。火乘肺也。两脚疼冷。火上而不降也。豆豉苦寒足以清火。清上则火
  自降。所以皆主之也。
  制方∶
  豆豉同葱白。治伤寒初起。同薤白。治血利。
  【红曲】
  内容:气温。味甘。无毒。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
  红曲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
  经。
  气味俱升。阳也。主消食者。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散之。然后脾消之。红曲入脾肝。气温
  达肝。肝疏畅。则脾亦健运也。肝藏血。脾统血。血温则活也。人之水谷入胃。中焦湿热熏
  蒸。游溢精气。日化为经。是为营血。红曲以白饭蒸罨成红色。与营血有同气相求之理。能
  生血而健脾。脾健则为胃行其津液而胃燥矣。治赤白痢者。以有活血消食之功也。下水谷者。气温达肝。味甘益脾之力也。
  制方∶
  红曲同白术、甘草。治吐逆。同滑石、甘草末。治暑痢。
  【神曲】
  内容:气温。味辛甘。无毒。主化水谷宿食。症结积聚。健脾暖胃。(炒黄)
  神曲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甘无毒。得地中西土金之味。入足阳
  明燥
  金胃土。气味俱升。阳也。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不散精。则水谷宿积矣。积之既久。则
  有形可征者结于内。神曲气温散肝。肝气疏散。则宿者销而积者化也。肝气既疏畅。则脾土
  自健。阳者胃脘之阳。辛温益阳。所以又暖胃也。
  制方∶
  神曲同茅术丸。健脾燥湿。专炒研末。酒服二钱。能回乳。
  【醋】
  内容:气温。味酸。无毒。主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
  醋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少阳胆经。味酸无毒。得地东方之木味。入足厥阴肝经。
  气
  味降多于升。阴也。肝藏血。少阳为相火。火逆血壅。则生痈肿。味酸收敛。气温行血。故
  外敷消痈肿也。水畏土克。味酸敛木。木敛土伸。所以散水气也。邪毒多属发物。味酸收敛。所以杀邪毒也。
  制方∶
  醋同半夏、鸡蛋黄。治少阴病咽中生疮。同黄、白芍、桂枝。治黄汗。火炭沃醋。治
  产妇
  昏晕。
  【酒】
  内容:气大热。味苦辛甘。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瓦斯。
  酒气大热。禀天纯阳之气。入手少阳相火三焦经。味苦辛甘有毒。得地火金土之味。燥
  烈之
  性。入足阳明燥金胃土、手阳明燥金大肠经。气味升多于降。阳也。纯阳之性。走而不守。
  故行药势。气热助阳。味辛甘则发散。所以杀百邪恶毒瓦斯也。
  制方∶
  酒浸淫羊藿。治腰痛。浸牡荆子。治耳聋。
  【饴糖】
  内容:气大温。味甘。无毒。主补虚乏。止渴。去血。
  饴糖气大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
  脾经。气味俱升。阳也。肝者生生之脏。生气生血之经也。脾者后天之本。万物之母也。饴糖气
  温达肝。肝气升。则阳气充。味甘益脾。脾血润则阴气盛。所以主虚乏也。味甘益脾。脾阴
  足则渴止。气温温肝。肝藏血。血温则瘀者行。所以去血也。
  制方∶
  饴同白芍、甘草、桂枝、生姜、大枣。名建中汤。治肝脾血不足。同川椒、炮姜、人参。
  名
  大建中汤。治腹痛不可触。
  【干姜】
  内容:气温。味辛。无毒。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下痢。生
  者尤良。(炮)
  干姜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
  经。
  炮灰色黑。入足少阴肾经。气味俱升。阳也。胸中者肺之分也。肺寒则金失下降之性。气壅
  于胸而满也。满则气上。所以咳逆上气之症生焉。其主之者辛散温行也。中者脾与胃也。脾
  胃为土。土赖火生。炮姜入肾助火。火在下谓之少火。少火生气。气充则中自温也。血随气
  行。气逆火动。则血上溢。炮姜入肾。肾温则浮逆之火气皆下。火平气降。其血自止矣。出
  汗
  者。辛温能发散也。逐风湿痹者。辛温能散风湿而通血闭也。肠下痢。大肠之症。盖大肠
  寒则下痢腥秽。肺与大肠为表里。辛温温肺。故大肠亦温而下痢止也。生者其性尤烈。所以
  尤良。
  制方∶
  炮姜同北味。敛火下行。同人参。温中益气。同生地、白芍、牛膝、归身。治产后发热。
  同
  人参、陈皮。治胃虚呕逆。同陈皮、白术、贝母、白茯。治痰疟。同人参、白术、桂枝、陈
  皮。治寒疟。同人参、白术、甘草。名理中汤。治虚寒泄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