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云。同有因法宗法不同有者。虽名同法。而非喻也。故下文云。此因以乐以空。为同法故。亦是不定。即判云。恐未尽理。自决云。若望其宗名为同品。望因名同法。其义云何。答此不异前。何劳更释。又自云。夫有能立因法。所立宗法必随。故于喻中但说因法。宗法自随逐也。此言有滥。不简别故。若言有因宗定随者。云何喻中。有所立不定过。但许有能立。又复谁说。于同喻中。但说因法。宗法自随。准理门论。举喻之时。要具说因宗。不单说因故。准理正因。因有之处。宗必定随。然举喻时。必须俱说。不尔无合。异喻例此。又云。若望因名品名法具得二名。望宗亦名品名法。此亦先陈。何烦复说。先德云。但同异于有法之上所作义者。名之为法。又此所作。非总所立。不得名品。名之为法。宗总所立。遂与品名。能所异故。又因宗二。同异名法。别同异名品。此同异二。故名为法。次下因同异。及上宗同异。并别同异。故皆名品
有人云。设天亲以瓶体为喻。教理无违。何假斯救。若以烧见等破。自是似破。理非我咎。何以知者。今但由瓶。有所作义。定有无常。取瓶为喻。以所作是无常义故。虽有烧见。所作非因。何得为难者。其义云何。答此亦不然。若以瓶体为喻。由瓶有所作义。故有无常。即应云显瓶决定有性。何得言显因同品。决定有性。以瓶所作。与声所作为同品。以彼瓶处所作。有无常随。故名同品。瓶体四尘。岂名所作同品
有人难云。若言夫喻况法。法必似喻者。未知能喻所喻之法。其体为一为别。若言一者。体既是一。彼此共知。何待因成。若言别者。即明别体之法。有别同相。有因义者。引之为喻。何得例难。令法体相一切皆同。其义云何。答此义不然。若取瓶体为喻。此与声宗为一为别。若言是一。即同前难。又有多过。若言别者。何得名同法。若云声有所作。瓶亦有所作。故名同法者。不然。何以故。应云显瓶决定有无常。何须云显因同品。决定有性。因是所作。瓶上之义。岂可瓶体名所作性。若尔。应声体为所作体。若如是。即取有法声名之为因。还成宗义一分为因。宗因无别过。余多问难得失例知。烦不具述。然既取瓶为喻。将作殊能。今者据彼略举三难。一云。古师许瓶烧见。理令自许声烧见者。陈那顺此作难。为以声是烧见。为非烧见。若自许即相符极成。若自不许。今者难他。何非自违耶者。不然。由彼取瓶。为同喻体。陈那就他为难云。汝所许声。应可烧见。犹如瓶等。如难胜论云。汝地应非有碍身根所得。许眼见故。犹如色等。岂自不许地身根得。而为难耶。故就他难。即无自过。明非自许。二云。故理门释喻中云。由如是说。能显示因同品定有。异品遍无。
非颠倒说。既不取瓶。此乃重颂前因。云何能显因也。如言声无常所作性故。诸所作皆无常。如所作无常等。岂成能立者。不然。前所作无常。但别宗因。后举诸所作。总摄宗喻。无常亦尔。不唯重颂。亦正是合。故定所作无常是喻体。若如先所说。取瓶为喻体。即应直指瓶。何须重举。诸勤发皆无常。犹如瓶等耶。又若取瓶体为喻。成立声无常等。何故。云说因宗所随。宗无因不有。不言说瓶因所随。瓶无因不有。此二名譬喻。余皆此相似。又云。应以非作证其常。或以无常成所作。此显正说。应以所作成无常。以常离所作。不言以瓶证无常。故正喻体。所作无常。举依以显。若不如是。举瓶即知定有所作。举喻之时。但云如瓶。何须俱牒宗因。云诸所作皆是无常。犹如瓶等。何须烦重。又瓶为喻体。即因外立别法为喻。与其因义。都不相应。乃至云。所作性故。所类同法。不说能立所成立义。此意不说能立之因。所立宗义。以为喻故。又因所作性。喻体即瓶。以瓶有所作故无常。不是所作无常为同品。即唯宗法名因。瓶体非因。虽瓶体上。有于因宗。终是大过。故理门云。
若唯宗法。是因性者。其有不定。应亦成因。云何具有所立能立。及异品法二种譬喻。而有此失。准此论文。故不取瓶等体。正为其喻。三云。陈那意。以外人立无义之因。于同异品。义相各别。以义别。不得和合正说。为非彼义。故云喻显于因。无别喻体者。亦不然。准此意许。若有义之因。因外立喻。即取瓶等。若尔。何得喻是因分。因是所作。瓶四尘故。即违理门。彼云。若尔。喻言应非异分。答云。事虽实尔。然此因言。唯为显了是宗法性。非为显了同品异品。有性无性。故立同异。显后二品。因言显初相。即声所作。同显第二。故瓶所作。若以同显第二。即取瓶体。因显初相。应当取声。既诠初相。取声上所作故。诠第二相。取瓶所作。故下文云。故定三相。唯为显因。由此道理。虽一切分皆能为因。显了所立。然唯一分。且说为因。故第二分明。亦所作不可难言。即第三分说为异喻。亦应所作。第三遮诠。故不为例。又第三相。异遍非有。举异非有。正即是因。故举瓶等。但是喻依。若作斯解。可谓妙解。余谬名妙。非为实妙。诸余不正。准此例知。故作三解。喻体之中。第三顺古。文义无违。初二皆违。可熟思察。故不烦显
第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