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童蒙止观>第1章

第1章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若夫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所以然者,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断惑之正要;止则爱养心识之善资,观则策发神解之妙术;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藉。若人成就定、慧二法,斯乃自利利人,法皆具足。
  故《法华经》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当知此之二法,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若偏修习,即堕邪倒。故《经》云:“若偏修禅定福德,不学智慧,名之曰愚;偏学智慧,不修禅定福德,名之曰狂。”狂、愚之过,虽小不同,邪见轮转,盖无差别。若不均等,此则行乖圆备,何能疾登极果?
  故《经》云:“声闻之人多定力故,不见佛性;十住菩萨智慧力多,虽见佛性而不明了;诸佛如来定慧力等,是故了了见於佛性。”以此推之,止、观岂非泥洹大果之要门,行人修行之胜路,众德圆满之指归,无上极果之正体也。
  若如是知者,止观法门实非浅。故欲接引始学之流辈,开蒙冥而进道,说易行难,岂可广论深妙。今略明十意,以示初心行人,登正道之阶梯,入泥洹之等级。寻者当愧为行之难成,毋鄙斯文之浅近也。若心称言旨於一眴间,则智难断量,神解莫测。若虚构文言,情乖所说,空延岁月,取证无由,事等贫人数他财宝,於己何益哉!具缘第一诃欲第二弃盖第三调和第四方便第五正修第六善发第七觉魔第八治病第九证果第十
  今略举此十意,以明修止观者,此是初心学坐之急要。若能善取其意而修习之,可安心免难,发定生解,证於无漏之圣果也。
  具缘第一
  夫发心起行,欲修止观者,先要外具五缘:
  第一持戒清净。如经中说,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应持戒清净。然有三种行人持戒不同:
  一者若人未作佛弟子时,不造五逆,后遇良师,教受三皈五戒,为佛弟子。若得出家,受沙弥十戒,次受具足戒,作比丘、比丘尼。从受戒来,清净护持,无所毁犯,是名上品持戒人也。当知此人修行止观,必证佛法,犹如净衣,易受染色。二者,若人受得戒已,虽不犯重,於诸轻戒多所毁损。为修定故,即能如法忏悔,亦名持戒清净,能生定慧。如衣曾有垢腻,若能浣净,亦可染著。三者,若人受得戒已,不能坚心护持,轻重诸戒,多所毁犯。依小乘教门,即无忏悔四重之法;若依大乘教门,犹可灭除。故《经》云:“佛法有二种健人:一不作诸恶,二者做已能悔。”
  夫欲忏悔者,须具十法,助成其忏:
  一者明信因果;
  二者生重怖畏;
  三者深起惭愧;
  四者求灭罪方法,所谓大乘经中明诸行法,应当如法修行;
  五者发露先罪;
  六者断相续心;
  七者起护法心;
  八者发大誓愿,度脱众生;
  九者常念十方诸佛;
  十者观罪性无生。
  若能成就如此十法,庄严道场,洗浣清净,著洁净衣,烧香散花於三宝前,如法修行一七、三七日,或一月、三月,乃至经年,专心忏悔所犯重罪,取灭方止。
  云何知重罪灭相?若行者如是至心忏悔时,自觉身心轻利,得好瑞梦;或复睹诸灵瑞异相,或觉善心开发,或自於坐中,觉身如云如影,因是渐证得诸禅境界;或复豁然解悟心生,善识法相,随所闻经即知义趣,因是法喜,心无忧悔;如是等种种因缘,当知即是破戒掉障道罪灭之相。从是已后,坚持禁戒,亦名尸罗清净,可修禅定,犹如破坏垢腻之衣,若能补治浣洗清净,犹可染著。
  若人犯重尽已,恐障禅定,虽不依诸理修诸行法,但生重惭愧,於三宝前,发露先罪,断相续心,端身常作,观罪性空,念十方佛。若於出禅时,即须至心烧香礼拜、忏悔诵戒、及诵大乘经典,障重罪自然渐渐消灭,因此尸罗清净,禅定开发。故《妙胜定经》云:“若人犯重罪已,心生怖畏,欲求除灭,若除禅定,余无能灭。”是人应当在空闲处,摄心常坐,及诵大乘经,一切重罪悉皆消灭,诸禅三昧自然现前。
  第二衣食具足者。
  衣法有三种:
  一者如雪山大士,随得一衣蔽形即足,以不游人间,堪忍力成故。
  二者如迦叶常受头陀法,但蓄粪扫三衣,不蓄余长。
  三者若多寒国土,及忍力未成之者,如来亦许三衣之外,蓄百一等物,而要须说净,知量知足。若过贪求积聚,则心乱妨道。
  次食法有四种:
  一者若上人大士,深山绝世,草果随时,得资身者。
  二者常行头陀受乞食法,是乞食法,能破四种邪命,依正命自活,能生圣道故。邪命自活者,一下口食,二仰口食,三维口食,四方口食。邪命之相,如舍利弗为青目女所说。
  三者阿兰若处,檀越送食。
  四者,於僧中洁净食。有此等食缘具足,名衣食具足。何以故?无此等缘,则心不安隐,於道有妨。
  第三得闲居静处。闲者:不作众事,名之为闲。无愦闹故,名之为静。有三处可修禅定:
  一者深山绝人之处。
  二者头陀兰若之处,离於聚落极近三四里,此则放牧声绝,无诸愦闹。
  三者远白衣住处,清净伽蓝中,皆名闲居静处。
  第四息缘诸务。有四意:
  一者治生缘物,不作有为事业。
  二息人间缘务,不追寻俗人朋友亲戚知识,断绝人事往还。
  三息工巧技术缘务,不作世间工匠技术医方禁咒卜相书数算计等事。
  四息学问缘务,读诵听学等悉皆弃舍。
  此为息诸缘故。所以者何?若多缘务,则行道事废,心乱难摄。
  第五近善知识。善知识有三:
  一外护善知识,经营供养,善能将护行人,不相恼乱。
  二者同行善知识,共修一道,互相劝发,不相扰乱。
  三者教授善知识,以内外方便禅定法门,示教利喜。
  略明五种缘务竟。
  诃欲第二
  所言诃欲者,谓五欲也。凡欲坐禅,修习止观,必须诃责。五欲者,是世间色、声、香、味、触,常能诳惑一切凡夫,令生爱著。若能深知过罪,即不亲近,是名诃欲。
  一诃色欲者。所谓男女型貌端严,修目长眉,朱唇素齿,及世间宝物,青黄赤白,红紫缥绿,种种妙色,能令愚人见则生爱,作诸恶业。如频婆娑王以色欲故,身入敌国,在淫女阿梵波罗房中;优填王以色染故,截五百仙人手足,如此等种种过罪。
  二诃声欲者。所谓箜篌筝笛,丝竹金石音乐之声,及男女歌咏赞诵等声,能令凡夫闻即染著,起诸恶业。如五百仙人雪山住,闻甄陀罗女歌声,即失禅定,心醉狂乱,如是等种种因缘,知声过罪。
  三诃香欲者。所谓男女身香,世间饮食馨香,及一切薰香等,愚人不了香相,闻即爱著,开结使门。如一比丘在莲华池边,闻华香气,心生爱乐,池神即大诃责,何故偷我香气。以香著故,令诸结使卧者皆起,如是等种种因缘,知香过罪。四诃味欲者。所谓苦酸甘辛咸淡等,种种饮食肴膳美味,能令凡夫心生染著,起不善业。如一沙弥染著酪味,命终之后,生在酪中,受其虫身,如一等种种因缘,知味过罪。
  五诃触欲者。男女身分柔软细滑,寒时体温,热时体凉,及诸好触,愚人无智,为之沉没,起障道业。如一角仙,因触欲故,遂失神通,为淫女骑头,如是等种种因缘,知触过罪。
  如上诃欲之法,出摩诃衍论中说。复云:“哀哉众生,常为五欲所恼,而犹求之不已。”此五欲者,得之转剧,如火益薪,其焰转炽。五欲无乐,如狗啮枯骨。五欲增诤,如鸟竞肉。五欲烧人,如逆风执炬;五欲害人,如践毒蛇;五欲无实,如梦所得;五欲不久,假借须臾。如击石火。智者思之,亦如怨贼。世人愚惑,贪著五欲,至死不舍,后受无量苦恼。此五欲法,与畜生同有。一切众生,常为五欲所使,名欲奴仆。作此弊欲,沈堕三途。我今修禅,复为障蔽,此为大贼,急当远之。如《禅经》偈中说:
  生死不断绝,食欲嗜味故,养冤入丘冢,虚受诸辛苦;
  身臭如死尸,九孔流不净,如厕虫乐粪,愚人身无异。
  智者应观身,不贪染世乐,无累无所欲,是名真涅槃。
  如诸佛所说,一心一意行,数息在禅定,是名行头陀。